早期基督教艺术,亦称古代基督教艺术(Paleo-christian Art或Primitive Christian Art),是一种出自早期基督教信徒或受其恩惠者之手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风格的起源虽难以考证,但公认的起源只能追溯到公元二世纪。早期基督教艺术在基督教受迫害时期就已存在,直到313年,君士坦丁一世信奉了基督教,为基督教成为国教铺平了道路,从此基督教开始盛行。最晚从公元550年起,基督教艺术就失去其自身的独有分类,被视作拜占庭艺术,或其他地方艺术的一部分。

早期基督教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包括了从基督教创始时期起到大约6世纪早期的建筑、绘画和雕塑,特别是这一时期意大利和西地中海一带的艺术。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后期流行的神秘主义唯灵论思潮的一部分。能够确认的最早的基督教艺术作品,是2世纪罗马墓穴的壁画和天顶画,这种墓穴的装饰大体是按照古罗马印象派所形成的一种简略风格,一直持续到4世纪。它们为了解基督教艺术的题材发展的某些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早期基督教的图像运用偏重于象征。单画一条鱼就足以暗指基督,饼与酒引起圣餐的联想。最早的基督生平场面都取材于《圣经》所叙述的一些神迹。耶稣受难,特别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经历,在基督教盛行之前一般避而不提。

崛起

罗马帝国不久就在全国建造了教堂,通常为长方形,如罗马古老的圣彼得教堂;或为圆形或多边形,如伯利恒圣诞教堂。大规模的雕塑当时还不流行,仅制有石棺浮雕(如死于359年的朱尼厄斯·巴苏斯〔Junius Bassus〕的浮雕)、象牙板和书籍封套。教堂墙壁用绘画或镶嵌画装饰,用以教育信徒。罗马马焦雷(Maggiore)圣母院教堂的镶嵌壁画内容丰富,涉及《旧约圣经》和《新约》中的许多故事,作于432年。绘画也用作宗教书籍和其他手抄本的插图。这一时期的艺术虽然有意背离早期的自然主义,但仍产生了很大力量和直接影响。

艺术特点与发展

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13年发布的米兰敕令分水岭。敕令前被称作前君士坦丁时期或前尼西亚时期,而敕令后则是全地公会时期。在敕令前的时期,基督教艺术品往往采用隐晦的象形符号,如耶稣鱼、孔雀和雅威羔羊等,以及拟人意象,如无青年善牧。这些形象承载了古希腊罗马艺术中青年雕塑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某些极为披着异教外皮的隐秘意象外,信众们在受迫害时期留下的古迹中几乎没有找到十字架的痕迹。

早期基督教艺术还有两个相对常用的标志:白鸽凯乐符号。白鸽是和平与纯洁的象征,有些艺术品中会有光环或天启之光环绕的鸽子。凯乐最早由君士坦丁一世使用,是由Χ与Ρ两个字母组成的复合符号,乃希腊语基督(ΧΡΙΣΤΟΣ)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

在公元313年后,基督教艺术继续发展,并起到了更加重要且标志性的作用。规模巨大的教堂开始兴建,众多富有的精英阶层逐渐接受了基督教,部分基督教艺术也随之演变得更加宏伟而精致。陶瓷锦砖艺术在这一时期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它们在修复与维护时很脆弱,众多此种艺术品仍然留存得远比湿壁画要好。教堂中人物众多的叙事画得到长足发展,并出现在之后的各种墓葬绘画中。罗马的圣母大殿正厅墙壁上,有一系列完成于公元5世纪的旧约圣经场景画,其便是保存状态极佳的例子。

早期基督教被普遍认为直到公元200年都不进行偶像崇拜,但近年的研究挑战了这一公认假说。早期基督教对敬神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知道神的样貌”“不可知道神的样貌”,以及“你可以直视神,但你最好别这么做,且严禁将神的样貌告诉其他人”,来源于古希腊与近东异教古希腊哲学,以及犹太传统与旧约圣经。在这三种说法当中,以色列人厌恶神像对早期基督教的影响,远小于依否定神学定义无形之神的古希腊哲学传统。

约公元230到256年建成的杜拉欧罗普斯教堂是现存最完好的超早期教堂,这座教堂里便有画着耶稣与善牧基督的圣经场景的壁画。殉道者墓窟中最早的基督教绘画来自几十年前,这些出自众多古墓的艺术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前君士坦丁一世时期的基督教艺术。它们许多都是简单的符号,但也有不少描绘祈祷的人物画,通常描写逝者、人像、圣经故事或基督教历史。

在公元四世纪,数量急增的基督徒需要更大更宏伟的建筑,用于取代过去经常使用的地下家庭教会,供信徒们礼拜。当君士坦丁大帝想要为基督教修建公共设施,以纪念他作为皇帝的虔诚时,最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便是他最熟悉的巴西利卡式传统建筑。巴西利卡式建筑有多种基本样式,共通的特点是都有各式各样的长方形大厅;但教堂类建筑最常采用的设计,通常都有一个中殿,两边各有一条走廊,在大门正对面的另一头还有一座后殿。在后殿的前面往往会有一个矮台,其上放置祭坛,牧师在台上司祭。这种样式的巴西利卡建筑在彼时鲜少被用作法庭或其他公共设施,更多地用于皇帝、地方长官和巨富们的小型演讲厅。这种样式是罗马乃至西方帝国的教堂经常采取的设计;但东方帝国与阿非利加省的教徒们更乐于改进与创新,他们的建筑风格有时也会被西方世界的城市模仿,例如米兰

伴随着基督教在西方世界最终合法化,得存的基督教艺术继续发展,并起到了更加重要且标志性的作用。伴随着富裕阶层渐渐皈依,基督教世界出现了许多昂贵晦涩的艺术品,基督教教义开始引起尖锐的争论,基督教的神学复杂性也随之浮出水面。同时,在正在建造的教堂中,还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全新艺术形式。马赛克艺术在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幸运的是尽管它们在修复与维护时很脆弱,众多此种艺术品仍然留存得远比湿壁画要好。

夹金玻璃

夹金玻璃是一种在两块熔融玻璃间固定一片装饰用金箔的工艺,发展于希腊化玻璃工艺并于公元3世纪复兴。这些工艺品尺寸普遍不大,但现存的约500件夹金玻璃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酒杯上切下来的小圆盘,被嵌进殉道者墓窟各个坟墓的灰泥里用作点缀。这种工艺主要流行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制作或订购夹金玻璃的大多是基督徒,但也有许多异教徒与一些犹太人,最初这种工艺品可能是作为婚礼或新年等节日的礼物赠予他人的。尽管它们在艺术上相当不成熟,但它们的图像志还是经过了彻底地研究。这些夹金玻璃的创作主题与墓穴绘画相似,但描绘逝者的肖像画更多。从这种工艺品上能看出彼时关于圣徒的画作正逐渐增加。自公元一世纪中叶起,相同的技术在罗马也开始被用于黄金马赛克砖,而到了公元5世纪其已然成为宗教马赛克画的标准背景设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