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盐酸,由胃底和胃体中的壁细胞分泌,化学式为HCl,含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分泌的盐酸mmol表示。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约为0-5mmol/h,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mmol/h。
胃酸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分泌调节,也受幽门螺杆菌的影响。胃酸的功能是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食物消化,预防肠道感染,促进非血红素铁、羟钴胺素、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和钙的吸收。
通过鼻胃管抽取患者胃液,可做胃酸分泌量测定。胃酸分泌增加相关疾病有十二指肠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酸分泌减少相关疾病有胃癌、胃炎、恶性贫血。
分泌器官
胃酸由胃底和胃体中的壁细胞分泌。婴儿出生的第1天即有胃酸分泌,随着婴儿的发育,胃酸分泌增加。2岁幼儿根据体重校正后的胃酸分泌与成年人相似。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浓度可达160 mmol/L或使pH值为0.8。胃酸分泌时,产生的相对较高的腺内静水压力(约17 mmHg,1mmHg=0.133 kPa)通过黏液层内的通道进入胃腔。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或萎缩性胃炎等胃黏膜疾病,胃酸分泌量在成年后变化不大。
分泌机制
2.壁细胞内,在cAMP或钙离子介导下生成氢离子。
3.位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和囊泡内的氢-钾泵,又称质子泵,将氢离子从壁细胞逆浓度梯度泵入胃腔。
神经调节
胃肠的多种功能由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调控,该神经网络的特点在于神经元胞体位于胃壁内。肠神经系统包含和脊髓一样多的神经元(1×106个),可以自主行使类似中枢的功能。神经节后肠神经系统神经元分泌乙酰胆碱,通过结合M3毒蕈碱受体释放细胞内钙离子,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这是胃酸分泌神经调控的主要方式。肠神经系统神经元也可通过多种神经介质调控胃泌素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及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组胺而间接调节胃酸分泌,其对胃酸分泌的综合调节作用大。
激素调节
胃窦从食物感受到的信息促使幽门腺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这是进食后胃酸分泌的主要刺激物。大部分胃泌素经循环以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胃体的肠嗜铬样细胞,刺激其分泌组胺,组胺以旁分泌方式与壁细胞上的组胺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三磷酸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为壁细胞逆黏膜氢离子浓度梯度向胃腔内泵出氢离子提供能量。少量胃泌素经循环以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壁细胞上的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B受体,这是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的CCK-B受体激活磷脂酶C,将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水解成1,4,5-肌醇三磷酸(肌醇 triphosphate,IP3)和甘油二酯。IP3将细胞内的储存钙释放入胞质,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
分泌调节
肠嗜铬样细胞是胃体腺主要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类型,占神经内分泌细胞总数的30%。肠嗜铬样细胞释放的组胺,扩散至壁细胞,直接激活H2受体,与cAMP的生成耦合。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也是通过旁分泌方式,分别直接激活壁细胞、肠嗜铬样细胞和胃泌素细胞上的生长抑素受体2,抑制胃酸分泌,是胃酸分泌的主要负性调控者。
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螺旋菌急性感染通常导致全胃炎和低胃酸,这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存活和定植。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导致胃窦炎,胃酸分泌增加,当慢性感染导致全胃炎时,出现低胃酸。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细菌的空泡细胞毒素、脂多糖或酸抑制因子对肠嗜铬样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以及细胞因子、激素、旁分泌和神经调节机制对壁细胞功能的间接抑制。幽门螺杆菌可插入壁细胞顶端膜,干扰氢-钾泵的转录和翻译,还诱导宿主产生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均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分泌胃酸。
成分
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盐酸,其化学式为HCl。
功能
帮助消化
胃酸能够将主细胞分泌的胃Caspase-3原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水解酶,使唾液蛋白酶启动的食物蛋白水解得以继续,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预防感染
胃腔的酸化阻挡了潜在致病菌的转运,防止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预防肠道感染甚至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促进吸收
胃酸能够促进非血红素铁、羟钴胺素、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和钙的吸收。
检查
通过鼻胃管抽取患者胃液,测定基础及刺激状态下胃酸分泌量。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
采集患者无食物和药物刺激1小时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参考值:2~5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
给患者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一次胃液,连续1小时内4次测定之和为最大胃酸分泌量。参考值:3~23mmol/h。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
在测定最大胃酸分泌量中取2次最高值之和乘以2即得高峰胃酸分泌量。参考值:20.60±8.37mmol/h。
相关疾病
胃酸分泌增加相关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
高酸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征,其基础胃酸分泌量与最大胃酸分泌量均增高。高峰胃酸分泌量15mmol/h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低阈值,低于此值的十二指肠溃疡则罕见。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消化期间,特别是夜间的分泌比正常人多。基础胃酸分泌量超过5mmol/h时,对十二指肠溃疡有诊断意义。高峰胃酸分泌量\u003e40mmol/h时,高度提示十二指肠溃疡并有出血、梗阻、穿孔的危险。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其临床特点是难治性溃疡病、高胃酸分泌、高促胃液素血症和胰腺β细胞瘤。胃酸测定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以基础胃酸分泌量升高为特征,可以高达10~100mmol/h或更高。
胃酸分泌减少相关疾病
胃酸分泌减少与胃黏膜受损害的部位、程度及范围有关,其相关疾病有胃溃疡、胃癌、痞满、萎缩性胃炎、幽门狭窄、恶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症、重症消耗性疾病、某些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等。
胃癌
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但也可正常。基础胃酸分泌量可为0~5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为0.2~15mmol/h。
胃炎
胃炎患者最大胃酸分泌量轻度降低,萎缩性胃炎时,患者的胃酸分泌异常与否,取决于萎缩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胃体黏膜有弥散性萎缩时,胃酸分泌量可明显下降,严重者可无酸。
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患者多伴有全胃黏膜萎缩、巨大肥厚性胃炎、白斑、风湿性关节炎等,胃酸分泌缺乏。
参考资料
胃酸.学科领域.2025-01-14
胃黏膜内外分泌功能.中华消化杂志.2025-01-14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河南大学药理教研室.2025-01-14
生理学, 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25-01-21
胃液分析.默沙东诊疗手册.2025-01-14
检验指标解读 | 胃液检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2025-01-14
为什么要做胃液化学检查.天山医学院.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