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
大同镇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市下辖的一个镇,大同镇位于杭州市西部、建德市西南部,航头镇、李家镇接壤,与衢州市市峡川镇和龙游县石佛乡毗邻,是省级中心镇、建德西部组团的重点乡镇,也是州地区、江西地区融入杭州、接轨长三角的重要节点,23省道贯穿全镇、杭新景高速公路在大同设有互通出口。全镇区域面积172.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林地面积17万亩。全镇共有3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6万、常住人口3.46万,是全市农业人口和行政村最多的乡镇。
大同镇历史悠久,具有360多年的古城史和1000余年的古镇史。早在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因巩固政权所需,析富阳区分置新昌县,县治便在大同镇。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新昌县为寿昌镇。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寿昌县并入新安县。大同市设县治长达364年,前55年称新昌县,后309年称寿昌县。唐神龙元年(705)寿昌县治东迁后,此地逐渐成为一个自然集镇。现大同镇地域,按南宋淳熙《严州图经》记载,其时(1174—1189)为寿昌县永平乡属地;宋末推行都图制后,为寿昌县六、七、八3个都的属地。1932年,设置大同镇。1961年设置大同、溪口、上马、劳村4个公社。1983年先后改乡。1985年6月大同撤乡设镇;1992年溪口乡并入大同镇;2001年10月,撤销劳村、大同市两镇,设立新的大同镇;2005年上马乡并入,为现在的大同镇。2023年12月,大同镇被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202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同比2017年底分别增长218.16%和213.97%,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33.56%和33.11%。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5.7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8.65%和11.4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工业投资26亿元。2023年12月,大同镇被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大同镇获得荣誉有: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大同镇农创客团支部)、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乡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试点乡镇、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集成试点乡镇、杭州千年古城复兴第一批试点乡镇、杭州市美丽城镇样板镇、杭州市无违建乡镇、杭州市整乡镇产业推进镇、杭州市第二批乡村小脑试点乡镇、杭州市科技孵化器等。
获得荣誉
2021年4月7日,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名单公布,大同镇榜上有名。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同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旅游
大同城山
城山坐落于大同镇西南,因山势陡峭,山顶平坦,山石黝黑,远望如城而得名,民国《寿昌县志》载:“城山,古名西竺山。在(寿昌)县(城)西三十里六都。其山高可百仞,周围数十里,山顶有大坪,广约数百丈。古有寺,今存遗址。
山麓有石佛寺。碑载唐时有佛从地涌出,共属灵验,即今西竺山万福寺。”城山为一片石冈,颜色黝黑,壁立千仞,望之如浑铁铸成。山下一片平畴沃野,上马溪从中蜿蜒流过,称“城山畈”。隔畈与城山遥遥相望的是金紫峰,峰下村落名富塘街,宋代出过一位不畏权奸的正直官员——胡国瑞。
胡国瑞曾任吏部侍郎,因得罪奸相秦桧而告老还乡,但仍不忘国事,临终前向赵构上遗表,希望高宗“登忠臣,斥奸回”,不忘中兴大业。今人有诗云:城山脚下访高人,临终一表气如城。留得忠名千古在,侍郎高风说到今。城山脚下的万福寺原名石佛寺,重建以来已初具规模,香客络绎不绝。
大同市千年古刹——万福寺
万福寺,旧称石佛寺,总面积20余亩,位于大同镇西竺山下,依山而座,临寿昌江,环境幽美,建于天宝,距今1100余年。该寺院缘起于一放牛童子,该童子在一员外家帮放牛,一天下午童子躺在地上午睡,用一草帽遮面,睡后不久突闻一声巨响,醒来时草帽不知去向,但发现山脚下长出一块巨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尊佛像,童子立即回府告诉员外,员外听后欣然来此,供养礼拜,并发心在石佛上方建一个寺院,立名乘良寺,此后这个村庄人杰地灵,明朝崇祯帝赐名:万福寺。又传该寺建于唐大历中,寺僧就石笋凿成佛像,号称“石佛从地涌出”,故而香火甚旺,石佛高约1米,至今犹存。据民国版《寿昌县志》记载:“万福寺,在县西六都溪口,唐大历中建,有石佛从地涌出,今犹存。”万福寺曾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藏经楼等56间,寺僧百余人,寺田三十余亩,为原寿昌镇最大的寺院,在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清代和民国时期,香火颇旺。“文革”期间,万福寺遭到严重破坏。1993年,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万福寺重新开放。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万福寺题寺名。近几十年来,万福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寺庙已初具规模,香客络绎不绝。2009年,建德市文物普查队又在大同万福寺普查时发现释迦石佛头像一尊、古井一处,明崇祯六年的七宝大日如来石柱一尊,清康熙建造的大雄宝殿一幢、房三间,清康熙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碑记各一块,为我国的文物开发保护作出了贡献。
区域人口
全镇行政面积160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308个自然村,3个居民区,常住人口34652人(2020年),全年出生441人,死亡3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4‰。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4.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财政总收入8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
2021年8月13日,杭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大同镇常住人口数为34652人。
经济
大同镇以“建经济强镇、创文明之乡”为总目标,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来料加工四轮驱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同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现有工业企业490家,工业总产值7.3亿元。依托丰富的土地、矿石、劳动力等资源,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5年引进市外项目13个,协议资金8100万元,实到内资3744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
大同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以发展蚕桑、孟宗竹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打造“万亩蚕桑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蚕桑业;以毛竹作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累计发展毛竹25000亩,其中高效毛竹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有机茶叶、莲子、尼瓜、西甜瓜等多种农作物;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禽养殖基地大力推广使用无动力厌氧净化池,推行畜禽生态养殖,较好地减轻面源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地有机结合。
大同镇的来料加工业迅猛发展,全镇58个行政村中有54个村已经发展来料加工业,从业人员达5800人,一级经纪人40人,加工行业涉及串珠、皮筋、针织、工艺品、天堂伞、锡箔等七大类,打造铺天盖地的“百姓经济”。
招商引资
大同市工业功能区是02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享受省级园区优惠政策的市级工业功能区,位于原大同、溪口、劳村三镇中心地块,规划面积5300亩,距拟建中的杭新景高速公路大同互通仅0.6公里,02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四年来,功能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000余万元,土地平整面积达千余亩,入区和正准备入区的企业20余家,一座欣欣向荣的工业新城期待您的到来。大同是建德市西部重镇,有5.7万人口,是建德人口第一大镇,也是市“一主四团”中的重要一团,大同的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内设机构
党政办公室:负责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及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催办;负责党委政府各种会议的准备和服务工作;负责政府日常文书的处理,承担党委、政府文件、报告的起草、修改、核稿和文印、归档工作;协助镇领导做好各办公室之间的联系、指导和协调工作;负责镇政府后勤事务管理工作及用餐、用车安排。
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制订工作;负责对全镇工业企业的管理、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及计划实施和考核工作;负责全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承担全镇企业各项指标完成统计工作;盘活存量企业资产,积极做好个私企业发展工作。
农业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制订工作;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积极参与制订发展农村经济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高;负责实施科兴农、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农业信息工作,指导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全镇社会救济款物、优待抚恤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以及农村困难户、五保户的管理工作;负责对义务兵役任务的完成,退伍军人的接受安排,地方武装整组以及民兵训练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努力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督促和检查老年法规在全镇的贯彻执行;协助市教育局,积极做好各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和巩固本辖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水平;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基层法律服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对全镇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文化
大同市镇,因总兵驻大同而得名。大同古并州地,春秋时一些少数民族驻牧于此,战国属赵为云中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平城县属雁门郡。汉承秦制。刘知远七年(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单于围攻太原市(今山西太原),高祖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迎战,被困于白登山(今大同东北)七天七夜,后用计重赂冒顿的皇后,始得突围。以后大同地区做为军事重地,为历代兵家所重视。明王朝建立后,更视大同地区为关系其兴衰安危的边塞要地。
顾祖禹在其《读史方舆纪要》中,记叙大同镇地理位置之重要时,称大同镇为“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归京师之藩屏”。
1、据《大同县志》载,大同城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址砌以石墙,以砖,门四”。
2、《明史·太祖本纪》亦载: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命“周王棣、晋王枫率河南省、山西省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
3、当然这里所说的筑城屯田,并不一定专指修长城,亦可能指修住兵的城堡,但由此时起,即开始经营大同边地防务无疑。明王士骑《三云筹考》载:“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置镇守总兵官,于是大同称镇。”
4、《大同县志》中记载,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余子俊以户部尚书兼左副部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时,由“大同中路起,西至偏关接界去处止,东西地远六百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据,应调集中、西二路征操马步官军并屯种宦舍余人等做与墩样,从中路起随小边故址,每二里立墩台一座,每座四面根脚各阔三丈,高三丈,对角做悬楼二座,长阔各六尺。空内挑壕堑,阔一丈五尺,深一丈许”。
5、《大同县志》亦有记载:“成化二十一年,总督军余子俊请筑长城,五月都指挥顾纲以京营兵六千助役。”
6、由此可见成化二十一年筑墩台,并挑壕堑,筑城墙,将墩台连成一线是无疑了。但文中所淡“随小边故址……”,其“小边”肯定是成化二十一年以前所筑长城。另据《明史·余子俊列传》记载,余子俊在向朝廷请修宣大边墙时,说:“东起四海冶,西抵黄河,延袤千三百余里,旧有墩百七十,应增筑四百四十。”
7、也同样说明这个问题。但具体为哪年所建呢?既有明洪武至成化年间所建可能,亦有沿袭明以前所遗存旧长城的可能。、大同镇长城主要是在明嘉靖年间修筑的。据《大同县志》记载:“壬寅六月(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廷椎(翟鹏)总督宣、大、偏、保并节制山东省、河南省,公乃挑修大同壕墙一道,深广各二丈,且垒土为墙,高复倍之,延袤二百九十余里,添筑新墩二百九十二座,护墩堡一十四座。”
8、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巡抚詹荣以大同市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
9、“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总督翁万达及都御史詹荣、总兵周文议曰:‘堑可填渡,且不利拒守,故必成长城。长城必有台,利于旁击;台必置屋,以处戍卒;近城必筑堡,以休伏兵;城下留数暗门,以便出哨。’又曰:‘自阳和宣府李信屯旧无城,自丫角山至阳和旧有堑或城而不固,三月令通筑长城,补故并刃新,凡三百余里。敌台暗门称是增筑保安堡,设兵戍守,又多筑土堡于内,以屯伏兵。”
10、《明史·兵志》还有这样的记载:“翁万达之总督宣、大也,筹边事甚悉。……乃请修宣、大边墙千余里,烽三百六十三所。后以通市故,不复防,遂半为敌毁。至是,兵部清敕将修补。”
11、这里所说的两次修边,第一次当在嘉靖二十五年,第二次是在万历年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有“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四月户部发二十六万二千余金修大同市边
墙,岁费五万”。“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二月,筑大同镇屯堡二百五十七,敌台千二十八所”。
12、根据《三云筹俎考》所载,大同镇长城及刑八路镇守,由东到西依次为:新坪路,边墙沿长四十九里。东路,边场沿长九十六里。北东路,边墙沿长九十六里。北西路,边墙沿长七十七里。中路,边墙沿长一百二十四里。威远路,边墙沿长二十九里九分。西路,边墙沿长四十七里六分。井坪路,边墙沿长三十一里。
13、关于大同镇将领配置情况,据《明史·职官志》载: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万历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二十九人。
14、又载:“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始遣都御位巡抚宣大。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宣府、大同各设巡抚,遣尚书石璞总理军务。成化、弘治年间,有警则遣。正德八年(公元l513年)设总制。嘉靖初,兼辖偏、保。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去偏、保,定设总督宣大、山西省等处衔。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令防秋日驻宣府。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移驻怀来县。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移驻阳和。”
15、关于大同镇所辖兵马额数及银响支予情况,据隆庆三年霍冀《九边图说》载:“本镇原额马步官军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员名,除节年逃故外,实在官军八万三千八百一十五员名。原额马五万一千六百五十四匹,除节年倒失外,实在马二万三千一百七十七匹。”“本镇年例主兵银二十六万九千六百三十八两,客兵预发。钦置银八万两,添发银六万两。”
参考资料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概况.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3-23
浙江省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镇篇:大同镇——历史古韵传千年,古城复兴新试点.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3
基本信息.建德市人民政府.2024-03-23
大同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建德市人民政府.2024-03-23
2021年全省美丽城镇样板创建名单出炉!.浙江省住建厅.2023-12-09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地名介绍.地名网.2021-09-19
杭州市分乡级普查区域常住人口情况.杭州市统计局.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