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士弘

林士弘

林士弘(?―622年),饶州鄱阳(鄱阳县)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隋大业十二年(616)十一月,林士弘跟随同乡操师乞一块造反,操师乞自号“元兴王”,建元“天成”。不久,操师乞率军攻陷了豫章(今江西南昌)郡,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后混战中,操师乞被流矢射中身亡。林士弘遂代统其众。十二月初,林士弘进据赣州市(今江西赣州市),遂自号“南越王”,没过几天,觉得称王不过瘾,他便又自立为帝,立国号“楚”,建元为“太平”,置署公卿百官,委任亲信王戎为司空,建立了大楚政权,最盛时据有北起九江、南至广州的大片疆域,立国六年。武德五年(622年),战败投降,后又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逝。

人物生平

社会背景

隋炀帝在位15年间(604~618年)好大喜功,凭借着其父杨坚留下的庞大“家底”,不仅大事营建洛阳市并迁都于此,还修筑长城、大运河等工程,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隋炀帝还频频出巡边塞、游幸江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让各地不胜其扰。当然,与这些作为相比,隋炀帝最为后世所诟病的举措,莫过于三征高句丽战役。

从612~614年间,隋炀帝倾天下之力三征高句丽,在付出数十万将士阵亡、数百万民夫和百姓死于战事、帝国经济濒于崩溃的惨重代价后,却只赢得高句丽国王虚情假意的归顺。三征高句丽给隋朝带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它所引起的大规模民变,在战争中后期便开始在各地蔓延,并最终将立国仅29年的隋朝彻底埋葬。而在举起反隋旗帜的群雄当中,便包括林士弘。

起兵称帝

大业十二年(616年),鄱阳县操师乞率先起兵反隋,林士弘积极响应,很快成为义军的中坚力量。操师乞率军攻陷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隋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林士弘替代他统帅部众。林士弘与刘子在彭蠡(今鄱阳湖)交战,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十二月初十日,林士弘据守南康郡,自称南越王。不久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任命同党王戎司空。林士弘又攻取九江、临川、庐陵郡、南康、宜春市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来响应林士弘。北自九江、南到番禺区(今广东广州)的广大地域都为林士弘所据有。

贼帅归降

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方与县的贼帅张善安袭击并攻陷庐江郡,于是渡江,在豫章归附林士弘。林士弘怀疑他,让他在南塘上扎营。张善安因此怀恨林士弘,就袭击并打败林士弘,烧毁豫章郡的外城而去。林士弘迁居南康。萧铣派他的部将苏胡儿袭击并攻取豫章,林士弘退保余干县。林士弘虽失豫章,但仍然尚有南昌、南康郡、循州、潮州等数州之地。

武德元年(618年),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归附林士弘。

武德三年(620年),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沈宝彻杀死隋朝的州官,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

兵败病逝

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被杀,萧铣的散兵大部分投靠了林士弘,林士弘的军队因此重振势力。同年,唐朝荆州总管、赵王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林士弘所辖的龙川郡潮州市二州都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率兵二万围攻循州,唐朝循州刺史杨略与林药师交战,杨略大败林药师军,将林药师杀死,林药师的将领王戎以南昌州投降唐朝。林士弘害怕,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向唐朝请求投降。随即又逃入安城(一作安成)的山洞(今江西安福东南),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百姓相互聚合响应林士弘,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派兵打败了他们。林士弘就在此时病逝。

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清代方志界学者曾评价林士弘:“赵佗、李弁庶乎近之,但享国未久耳。然崛起一方,得保首领,而紫阳纲目无贬辞,视项羽、陈友谅有加焉!”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至卷一百九十

家族关系

家族世系

据《莆田林氏重修族谱》等记载,林氏祖居莆田市,祖上自莆田北螺(今福建莆田西天尾镇林峰村)迁居鄱阳县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历史上唯一的林姓皇帝,割据江南7年实力强盛,最后死在山洞里.腾讯网.2024-09-09

中国古代唯一林姓皇帝,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如今却少有人知.搜狐网.2024-09-09

林士弘和他的楚国在隋唐之交扮演了什么角色?.巴西太守的书房.2024-09-09

卷五十六 列传第六.国学导航.2024-09-09

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二.国学导航.2024-09-09

二.柴林宗族渊源考.简书.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