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法名觉宏,1955年生,安徽阜阳市人,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2000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馆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客座教授。
个人简介
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为北京仁和美术馆馆长。擅长花鸟,1992年在台湾举办“冬之韵刘继红花鸟画展”引起轰动。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发表作品共400余幅。
中国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三大绘画科目,构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体系。古人画花鸟称之为“寄意”,画山水称之为“畅神”,人物画则称之为“达怀”,都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反映。花鸟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从扬州八怪到赵之谦、徐渭、八大、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家林立,把花鸟画推上了一个历史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当代花鸟画如何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反映时代的精神和时代风貌,一直是20世纪花鸟画家们关注的课题。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问题并没有就此了结,这正是21世纪的花鸟画家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刘继红选择了中国画的花鸟。
花鸟画的难度比人物画与山水画的难度要大,几乎是界内人士的共识。其原因,其一,是由于花鸟画有榜可依。前辈大师成就斐然,所创作的作品已具有当代性和精神品质,并且更加民众化,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情感。其二,是由于花鸟画所形成的固定格式。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在大自然中,基本保持了亘古不变的格式。其三,是由于花鸟画在创造手法上,干百年来形成了类型化的程式和样式。也许花鸟画家刘继红在最初选择花鸟画作为自己主攻方向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是选择了一座很高大而陡峭的山峰去攀岩。随着他画牡丹,并且勇于抛弃了“牡丹王”的称谓,从老家安徽孤身一人一头扎进北京市——艺术的海洋里时,刘继红才真切地体会到艺术和生活双重的艰难。
刘继红的艺术成就来自生活的磨砺和对艺术的执着。他说:“一幅成功的画作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生活的痕迹。”1955年5月,刘继红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兄弟姊妹多,父亲微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沉重的负担,幼小的刘继红饱尝了生活的艰难,但少时有志的他,宁愿挨饿受冻,也把平时节俭下来的一点钱买笔墨练习画画。中学毕业后,他被下放到农村,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日子里,他白天干一天的农活,晚上照常在小油灯下一画就是半夜,没钱买纸和笔,就折枝在地上画。1974年,刘继红参了军,部队的生活给了他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也给了他发挥才能的机遇,他的作品分别参加了建军50周年全军美展和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美展,并被《解放军报旁和{江苏画刊》刊登。
1977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受了血与火的磨练,并光荣负伤,从而使他的作品融进了更高层次的主题——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1995年,他带着对艺术的一片痴情,放弃了被人羡慕的银行工作,来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首都北京市。从此,仿佛才真正开始了刘继红“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恋”之境。在北京,魏公村、紫竹院街道、六里桥、丰台区、朝阳区……四面八方,他几乎住了一个遍,有时难免在地下室和朋友的画室里屈尊落宿。他花了50元钱买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拜访名师名家,每天就是得到一句名家的指点,他都要激动好几天。有所失,必有所得,刘继红把生活的磨难看成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在艺术的天地上下求索。他说:“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还怕这点小小的困难?”
中国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名叫《艺术人生》,每当他看见那些歌星、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一次次搬家的情形,就对自己的儿子说:看,这就是你爸。因为每当刘继红付不起房租时,他又要搬家了,又要搬到再低一档次的陋居里。我听到这里,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因为画家刘继红始终保持着无所畏惧的战士情怀。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他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正象绘画艺术需要有必要的技巧,具体的生活也需要一些坎坷艰难。如果说恰恰是生活成就了刘继红的绘画艺术当不为过。刘继红并没有就此沉沦。他顽强的毅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表现在他对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结合与不懈追求中。刘继红的可贵之处在于,时下关于花鸟画如何创新,各有所识、各有所异,步履艰难的境况中,他以具体实践的意义,为其带来了酣畅淋漓的精神内涵。
具体分析文刘继红的花鸟画创作,他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走出了一条中西结合的路子。在中国花鸟画传统的绘画基础上,融入西方观代艺术理念,创造出自己的绘画形式,提出自己的个性的语言表达符号,是画家刘继红孜孜以求的境界。
刘继红的画空灵、大气、超脱,有强烈韵时代气息,不断进取的意志。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徐涓、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等先辈大师对他的影响,甚至还能看出保罗·塞尚、保罗·高更、凡高等印象派大师的影子,另外还有包装艺术、造型艺术等等…。他在用色用墨卜大胆泼辣,绚丽的色彩墨韵,有流动、奔涌的感觉,因此,往往使观赏者忘记是西画还是中画,只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感受到画家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旨趣。
刘继红的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乱而不乱,有强烈的秩序感,有时在不经意间打破了原有物象的构成,但在总体上又有严格的把握,仿佛给读者留有目味的余地。用刘继红自己的话说,“仿佛还有一种遗憾在里面,没有彻底完全表达出来。”这反而成了他独有的表现技巧,符合艺术的运行规律。
八年了,刘继红在北京找到了生活的“根”,同时也把住了艺术创作的脉搏,他已连续9年出版了个人挂历,每一年,都是一个新样式,新的提高。2001年的挂历如果说更多地展示了传统的内容,2002年的挂历则注入了一种现代意识,2003年的挂历就表现了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他说:“有的画画已在脑海里出现了,只是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他在朴素、苍茫以及色彩的震撼力上表现出新的内容,增加视觉上一种冲击力。
刘继红是幸运的,因为他在高度物质化和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上,保持了一份特有的艺术家的清醒,终于找到一片精神的栖息地,来寄托自己的理想,来提升人生的诗意。
人物经历
2005年赴韩参加中韩文化节举办画展,7月在东莞博物馆举办“水墨年华刘继红花鸟画展”。
画展
近年来在北京、安徽、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977年建军五十周年全军美展获奖。
1992年在台湾举办了“冬之韵刘继红花鸟画展”在台湾引起轰动。
1993年作品参加“韩国中国水墨艺术展”(汉城)。
1995年入选“现代中国著名花鸟名家展”(奈良市)、“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展”(北京市)。
2003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2004年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2004年作品《野菊花》被中国美协选送到法国参加中国风情展。
2005年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中多次获奖,如:《十八届新人新作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美展》、《全国首届写意画大展》、《纪念蒲松龄诞辰三百六十五周年画展》、《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中获奖,在《2005年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菜乡情中国画提名展》获铜奖,赴韩参加中韩文化节举办画展
2005年7月在东莞博物馆举办《水墨年华刘继红花鸟画展》。主编中国书法名家研究、中国美术名家研究系列丛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在历次全国金融系统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家》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四百余幅,专题片《刘继红的牡丹情》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出。绘画技法出版有《怎样画写意牡丹》、《怎样画写意花鸟》、《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上下册VCD光盘由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联合制作发行。
2003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画家精品丛书刘继红卷,连续五年出版个人专题挂历台历,已载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名人辞典》、《世界书画名人辞典》。
评论
刘继红出生在阜阳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阜阳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自然灾害"的时候正值上小学的年龄,后来又随父亲下放夜村劳动,就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爱上了绘画,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英国有句名言:爱好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刘继红的性格也许一半是遗传,一半是环境的养成。七十年代中期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当兵。部队的纪律、生死考验锤炼了他的性格。由于绘画的天资,七十年代版画作品就刊登在《江苏画刊》上,后部队送至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他毅然走上了战场。写了遗书,寄回了多余的衣物,表了决心,准备牺牲。在艰苦的战场上他经受了战争的洗礼。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牺牲了,有的负了重伤,他蹲在猫儿洞与敌顽强作战,经受住了最为恶劣环境下的战斗。越南自卫反击战后,他以英模报告团的一员参加了各地的巡回演讲。虽有掌声,但他体会最多的是泪水,因为他的战友牺牲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他心中。这一段经历为他后来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留下了一笔许多人所没有的宝贵财产:曾经把生命都抛弃的人。在绘画的道路上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部队想挽留他,他要画画,他忘记不了自己的画笔。退伍后,他先分自己在一家国营印染厂从事花布设计工作,他目睹工人的艰苦劳动,给他以很大触动。很快,他以优异的绘画成绩考取了阜阳师范大学美术系。他和我说,和他一起学习的班上几十人,几乎没有一个走职业画家的道路,有的去搞广告设计了,有的去画电影海报了,也许职业画家这一碗饭太难吃了,毕业后刘继红从事书画创作十多年,在阜阳市、安徽应该说41有名气,他画的花鸟,特别是牡丹,老百姓很是喜欢,每年春节家家挂上他的牡丹挂历以示富贵吉祥喜庆。尽管如此,画家还是毅然决定到北京市去读研究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经40多岁的刘继红去了中央民族大学读书。我曾经问他,读研究生有什么体会?他说主要是观念变了,对绘画认识得更深了。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好,还来读研究生不简单。"这些举动只能说明刘继红是"一根筋"走到底的人,是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体现。
“读书学习是绘画生活的主要内容”。绘画是一种行为,实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长。“如果一个人只作画不读书就好比不加油的汽车”。研究生毕业后他并未停止学习,他的学习反而比以前更广泛了。他读了许多中外绘画理论书,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乃至音乐、舞蹈。读书学习确实成了他绘画整个过程的一个主要内容。他的学习,一是读书本理论,i卖画。他读书喜欢思考,经常会反思,比如"从工笔花鸟到写意花鸟是否具有必然性?、"苏轼、米市等人倡导的文人画运动在当代花鸟创作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表现?"、"野逸派画家和宫廷派画家的艺术差距何在?"、"官场失意和出家为僧的画家其艺术作品的品位是否与人生境遇有直接联系?、"徐渭、陈洪绥、八大山人花鸟画的区别,怎样吸收其营养?、"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三人的艺术差异是什么?各自的缺陷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画风格的多样性和笔墨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结点是否存在?"二是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从生活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比如,他为了画好牡丹图13次去洛阳市,荷泽,画了干幅写生。为了熟悉动物、鸟纲习性、神态,在电脑中存有大量的图案,供自己绘画参考。
获得奖项
1977年建军五十周年全军美展获奖。
《2005年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
《菜乡情中国画提名展》获铜奖
在历次全国金融系统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作品欣赏
徐熙落墨花 ——品味刘继红大写意花鸟画
纵观现代花鸟画坛,工笔花鸟已是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奇葩异草,呈现一派明媚春光,正以面向世界艺术的态势,迎来新的繁荣昌盛。而步入当代写意花鸟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涉足者不计其数,实属难得笔墨精妙之佳作。传统功力的弱化,文化含量的浅薄,难脱古人的范式,缺乏个性化的表现等等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让大多理论家和关注大写意花鸟画发展的有识之士无不忧虑地发出了期盼“大写意”新突破的呼唤。开创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新纪元,成为盛世中国的时代需求和人民的心声。
参考资料
刘继红(美术家)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