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剑秋,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铁岭市,毕业于大日本帝国大学,张学良的副官兼机要秘书。

苗剑秋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到中国后曾任天津社会局科长,之后经荆有岩推荐成为张学良的副官兼机要秘书。西安事变前,苗剑秋在“抗日同志会”中任理论宣传部部长,曾去王曲军官训练团当众驳斥过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为了躲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又不得不离开西安。西安事变后苗剑秋回到西安,参加了“双二事件”,之后同应德田孙铭九一起前往陕北红区,解放前去了台湾。

人物生平

苗剑秋曾在大日本帝国大学学社会学,毕业回到中国后曾是天津市经济界人士荆有岩的下属,在天津社会局任过科长,后来由荆有岩推荐给张学良。苗剑秋在武昌徐家棚张将军的公馆住时任张学良的秘书,实际上是张学良的食客,每月薪金由张学良亲自拨给。在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实行联共抗日的事情尚不能公开时,苗剑秋因到处宣讲联共抗日被张学良扣押过一段时间。西安事变前,苗剑秋在“抗日同志会”中任理论宣传部部长,曾去王曲军官训练团当众驳斥过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为了躲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又不得不离开西安。西安事变后苗剑秋回到西安,参加了“双二事件”,之后同应德田孙铭九一起前往陕北红区,解放前去了台湾。

个人生活

苗剑秋与周文贵的女儿周润庄结婚后移居台湾,两人育有一女,其女儿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

相关事件

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陕西省,处境极为苦闷,因为他们不能在东北打日本人,反倒在西北打中国人,他们是难以自解的。苗剑秋曾建议张学良放弃内战,与陕北地区的抗日力量携手对外,但张学良因自身职务为“剿匪副司令”,认为与被视为“匪”的部队合作难以接受。苗剑秋反驳道,不顾国难家仇,持续打内战才是更大的错误。张学良虽认同其观点,自嘲两人皆为“混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在南京被蒋扣押,孙铭九等力主武力救张,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高级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竟派人将王以哲枪杀,酿成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事发后,东北军军师长们极为愤怒,要求惩办凶手。少壮派原以为只要杀了王以哲等“主和派”,就可以堵住和谈的路,可以同中央军打仗,可以救回张学良。结果却事与愿违。王以哲在东北军中是很有威望的高级将领。他的被害激起了广大官兵的愤慨。消息传到前线,驻防在渭南市的东北军立刻调转枪口向西安市开拔,前锋到达临潼区。他们提出:孙铭九等必须离开西安。杨虎城同周恩来商量后,派人找孙铭九等问他们何以自处。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这时也慌了,三人经过彻夜商量,在第二天提出三个方案:第一,他们三人引咎自;第二,自首投案,听凭处理;第三,将他们送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去。周恩来在这样复杂而困难的局势下,经过权衡,考虑到少壮派在发动西安事变中是有功绩的,他们错误地刺杀王以哲的动机还是想拯救张学良,不能随便牺牲他们,毅然地决定不避袒护少壮派的嫌疑,把他们送到云阳红军驻地,再转往平津。这些人一走,要替王以哲报仇的人便失去目标,从而避免了一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内部大规模的自相残杀。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命刘鼎将苗剑秋等送往陕北红区。

人物评价

苗剑秋在东北军中在东北团体里,有相当作用和影响,可算是一位拓荒人物。(应德田 评)

参考资料

西安事变简史-第六章 实现国内和平,走向全民抗战.陕西省图书馆.2025-02-14

西安事变数据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01-26

918事变:最早说蒋下令不抵抗者 实为汉奸.网易.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