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六甲蒲桃

马六甲蒲桃

马六甲蒲桃Syzygium malaccense(L.)Merr. Et Perry,又名马来蒲桃,是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原红色的马来蒲桃色泽艳丽,肉厚而多汁,风味清香,可生食;马来蒲桃喜高温高热,最适宜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广州市地区需温室栽培。广东湛江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有结果植株,曾引入广州试种,因不耐冬季低温而死亡。此外,马六甲蒲桃是古代南岛民族自史前时期就栽培的物种之一,被故意带到遥远的大洋洲作为独木舟植物。现代,它已被引入到包括许多加勒比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乔木,高15米;嫩枝粗大,圆形,干后灰褐色。叶片革质,狭椭圆形至椭圆形,长16-24厘米,宽6-8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黄褐色,侧脉11-14对,以45度开角斜行向上,离边缘3-5毫米处相结合成边脉,另在靠近边缘1毫米处有1条不明显的边脉,侧脉间相隔1-1.5厘米,有明显网脉;叶柄长约1厘米。聚伞花序生于无叶的老枝上,花4-9朵簇生,总梗极短;花梗长5-8毫米,粗大,有棱;花红色,长2.5厘米;萼管阔倒锥形,长与宽均约1厘米,萼齿4,近圆形,长5-6毫米,宽7-8毫米,先端圆;花瓣分离,圆形,长1厘米,宽1厘米;雄蕊长1-1.3厘米,完全分离;花柱与雄蕊等长。果实卵圆形或壶形,长约4厘米;种子1个。花期5月。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栽培或驯化为半野生。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老挝越南。东南亚一带广泛栽培供食用。马六甲蒲桃是一种原产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的开花树种,现代已被引入到包括许多加勒比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热带地区。

文化

马六甲蒲桃是古代南岛民族自史前时期就栽培的物种之一,被故意带到遥远的大洋洲作为独木舟植物。1793年,威廉·布莱船长受命从太平洋岛屿牙买加采购可食用水果,其中包括这种物种。在夏威夷,马来苹果被称为山苹果或'Ōhi'a 'ai。当波利尼西亚人到达夏威夷群岛时,他们带来了对他们重要的植物和动物。山苹果就是其中之一,“独木舟植物”之一,大约在1000-1700年前抵达。

用途

马六甲蒲桃有许多英文俗名,如马来玫瑰苹果、山苹果、玫瑰苹果、大溪地苹果、粉红缎木、梅花玫瑰和波默拉克(源自法语“pomme Malac”,意思是“马来苹果”)。在哥斯达黎加,它主要生长在大西洋沿岸的雨季地区。在哥伦比亚波多黎各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它也被称为玫瑰果。在委内瑞拉,它被称为波马加斯。尽管有时被称为大溪地腰果,但它与腰果无关。马来苹果是一种严格的热带树种,会受到冰冻温度的破坏。它在年降雨量为152厘米(60英寸)或更多的湿润气候中茁壮成长。它可以在海拔从海平面到2740米(8990英尺)的各种高度生长。树高可达12-18米(39-59英尺)。它在初夏开花,三个月后结果。在哥斯达黎加,它的开花时间较早,果实成熟在四月。咖啡种植者利用这种树种既可以转移鸟类,又可以提供阴凉。山苹果是一种可生吃的水果,成熟后可以食用。在波多黎各,马来苹果用来酿酒,在夏威夷,水果的食用方式与太平洋西北部的苹果相同。印度尼西亚人将树的花用于沙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人将山苹果的果皮煮成果葡糖浆。山苹果有一个白色多汁的果肉,质地类似梨,但比苹果甜味较少。由于含水量高,山苹果的热量比嘎啦苹果或红富士低,并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