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
舰艇,俗称军舰,又称海军舰艇,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的主要装备。一种新型海上攻防武器,还能用作勤务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现代战争中主要角色之一。
舰艇通常由船体、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探测和导航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船体一般包括主体船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武器系统包括各种舰载机、舰艇导弹、鱼雷、水雷和舰炮等;动力装置大部分都采用蒸汽轮机,少数为核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等;探测和导航系统包括声呐和导航仪。
舰艇种类繁多,按照担负使命的不同,可以分为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两大类。其中,战斗舰艇又可以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水面战斗舰艇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和登陆作战舰艇等;潜艇包括攻击潜艇、战略导弹潜艇等。勤务舰船包括侦察船、工程船、补给舰和运输舰等。
历史沿革
从历史发展来看,可分为古代战船、近代舰艇、现代舰艇三个时期。
古代战船
古代战船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19世纪初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古埃及、腓尼基、中国、希腊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古代战船包括浆帆战船和风帆战船。最早的战船于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未装备火炮以前的战船大多为浆帆战船,船体机构为木质,船型较瘦长,吃水较浅,干舷较低,主要靠人力划桨摇橹推进,有时辅以风帆。早期装备冷兵器,后期开始装备燃烧性火器。中国和地中海国家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随着战争的出现及战争由陆上蔓延到江河湖海后,专门用于水上战争的船只就从普通船舶中分化出来,并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古代战船。
最早的浆帆战船为单层桨,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公元前800年左右,单层桨战船开始装上青铜铸造的船冲角,用来进行海上战船间的撞击战。公元前700年,在腓尼基和希腊等国造出了两层桨战船。公元前550年,希腊最先造出三层桨战船。此后,三层桨战船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海军舰队的主力并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公元前6世纪中期,中国的吴、越、楚等诸侯国先后建造和改装战船。吴国舟师中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还出现了专用的水战器具“钩拒”。公元前206-25年的西汉,中国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性能已逐步赶上和超过当时地中海国家,并一直保持到15世纪中期。中国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好的船舶。
14世纪,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火在中国问世。明洪武十年(1377年),中国战船已普遍装备火铳,从而开始了战船武器从古代兵器、燃烧和爆炸性火器向火炮的过渡。
世界战船从桨帆战船向风帆战船的过渡,持续了数个世纪。风帆战船的船体结构为木质,吃水较深,干舷较高,艏翘起,竖有多桅帆,以风帆为主要动力,并辅以桨橹。与桨帆战船相比,风帆战船的排水量、航海性能、远洋作战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主要武器为前装滑膛炮,作战方法主要是双方战船在数十米至千米距离上进行炮战,并辅以一定的接舷战。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曾七次下西洋,所乘坐的最大的“宝”船,长约137米,宽约56米,有9桅12帆,装有火铳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海船。
北欧国家在15世纪初开始出现装有火炮的风帆战船。1488年,英国建成“总督”号四桅战船,装有225门小型火炮;1520年,又建成一艘排水量达1000吨的“大哈里号”风帆战船,该船装有口径60~203毫米的火炮2门。
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海上战争愈演愈烈,风帆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风帆战船已达6000吨,装备大口径火炮100门以上。
近代舰艇
19世纪初,蒸汽机开始作为新的动力被使用在战船上。1815年,美国建成第一艘明轮蒸汽舰“德莫洛戈斯号”(后改称“富尔顿号”),其排水量达2745吨,航速不到6节,装有14.5公斤的炮32门。1929年,奥地利人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适用于船舶的螺旋桨,并由瑞士工程师约翰·埃里克森等人进行了改进,从而克服了明轮在战斗中易暴露又占空间的缺点,使得蒸汽机能够装置于舰船吃水以下的舱室。螺旋桨推进器出现后,蒸汽机逐步成为战舰的主动力装置,从而使战舰发生了一系列崭新的、质的变化。由于蒸汽战船改变了对风速、风向和潮流的依赖,随着舰上火炮的发展,大型舰只开始装设舷部和甲板的装甲防护带,风帆战船时代宣告终结,铁甲战舰由此问世。
随着铁甲战舰的出现,来福纹炮管和爆破弹也被用于各海上强国的战舰上。与此同时,水雷和鱼雷等专门的海战武器陆续发明并被装备于战舰。1877年,英国研制出了第一艘鱼雷快艇。1892年,俄罗斯研制出布雷舰。各国海军纷纷仿效,先后研制出本国的鱼雷艇和布雷舰。水雷和鱼雷的应用增强了海军的战斗力。各国海军为了对付鱼雷、水雷所带来的新威胁,开始为其大型战舰设置了水下防雷结构。1893年,英国建成了专门对付鱼雷艇的鱼雷炮舰。正是这种鱼雷炮舰,后来逐渐演变成驱逐舰。中国清政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购买和建造近代舰艇。1889年建成“平远号”巡洋舰,排水量2100吨,航速14节,装备舰炮12门。1902年建成“建威号”鱼雷洛杉矶快船队,排水量850吨,航速23节,装备舰炮9门和鱼雷发射管数具。
20世纪初,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潜艇研制成功,使潜艇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海军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兵种——潜艇部队。英国皇家海军装备无畏号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以后,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主义”时代。
20世纪20-30年代,世界海军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发展,世界海军已发展成为由多兵种组成,能在海洋战场上进行立体作战和共同作战的军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造船焊接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分段建造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标准化,保证了战时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舰艇。舰载机的研制和使用技术日趋成熟,在提高飞机投弹命中率的基础上,又解决了鱼雷攻击的技术,其攻击效果超过重型舰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舰载航空兵、航空母舰和潜艇迅速发展成为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失去主力舰的地位。由于海上作战规模扩大,海空协同和登陆作战的需要,各型勤务舰船和登陆作战舰艇发展起来,加强了海军基地作战指挥、海岸防御、舰艇和飞机驻泊、勤务保障、装备修理等体系的建设,所需的各种技术也逐步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海军技术从吸收应用、派生、移植基础技术,逐渐地自主发展成为专门技术。
现代舰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旧式舰艇陆续退役,少数进行现代化改装。随着舰载武器、动力装置、电子设备、造船材料和工艺的迅速发展,舰艇的发展跨入现代化阶段。自人类进入了核时代,核导弹、核鱼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弹便相继出现,潜艇、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向核动力化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航空母舰开始装备喷气式飞机和机载核武器,采用斜角甲板、新式起飞弹射器、升降机、降落拦阻装置和助降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建成服役。在喷气式超音速海军飞机搭载航空母舰之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等又相继装舰,使大中型舰艇普遍具有海空立体作战能力。60年代潜射导弹、中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火箭助飞鱼雷、舰空导弹、自导鱼雷、制导炮弹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装备海军,出现新型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战略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两栖攻击舰、猎雷舰、遥控扫雷艇。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海军的攻防作战、有限威慑和反威慑的能力。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卫星通信船、武器和设备试验船等相继出现,航行补给船、海洋调查船和电子侦察船在技术上也有新发展;军用快艇开始装备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并采用水翼和气垫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军事卫星、数据链通信、相控阵雷达、水声监视系统、超低频对潜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海军武器装备正逐步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海军技术发展成为高度综合的技术体系。战斗舰艇普遍装有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和火控系统;燃气轮机已为水面舰艇广泛采用;舰艇各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舰艇隐身技术开始得到应用;模块化造船工艺日趋完善。
中国海军自20世纪50年代起,研制出巡逻艇,随后引进技术资料和部分装备,建成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猎潜艇和鱼雷快艇。到60年代初,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进入全面自行研制阶段。1962年建成“62”型护卫艇。1964年,建成“037”型猎潜艇。1966年建成火炮护卫舰、水翼鱼雷艇、导弹艇。1971年建成“051”型导弹驱逐舰。1974年,建成“053K”型导弹护卫舰;同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建成服役。70年代以后,还建成战略核潜艇、全封闭新型导弹护卫舰、中型和大型登陆舰、气垫登陆艇、航行补给船、航天测量船、防险救生船、海洋调查船、侦察船、工程船等各种类型的舰艇。
基本设计
现代舰艇的技术复杂,具有坚固的船体结构、良好的航海性能、较强的生命力,以及与其使命相适应的作战能力或勤务保障能力。一般由船体结构,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探测、通信和导航系统,船体设备,舰艇管路系统,防护设施,以及工作和生活舱室,油、水、弹药舱和器材舱等构成。
船体设计
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是水面舰艇船体的两个部分。
主船体
主船体是由外板和上层连续甲板包围起来的水密空心结构,有纵骨架式、横骨架式、混合骨架式三种形式。主船体材料大多采用钢材,而有些快艇(鱼雷快艇、022型导弹艇、猎潜艇、护卫艇、气垫登陆艇等)和反水雷舰艇,则采用钛合金、铝合金、玻璃钢或木材。由许多水密或非水密横舱壁、纵舱壁和甲板把船体内分隔成若干舱室,能承受各种外力,以保证船体的强度、稳性、浮性、不沉性和满足各舱室的需要。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大多采用钢材或铝材,也有采用木材或玻璃钢的,结构较单薄,一般只能承受局部外力。
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艇体构成了潜艇的船体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作为材料,由许多耐压或非耐压舱壁、甲板等分隔成若干舱室,与水面舰艇的功用相似。
船体线型
水面舰艇大多采用排水型,部分快艇采用滑行艇、水翼艇或气垫船等船型。潜艇一般采用水滴型或“雪茄”型,另外还有半潜小水线面双体船、双体穿浪船、掠海地效翼船等高性能船只。
武器系统
战斗舰艇中,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舰载攻击机、舰载歼击机、舰载反潜机、舰载空中预警机以及舰载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有战略导弹潜艇装备的潜地导弹,其它战斗舰艇装备的舰舰导弹、舰空导弹、反潜导弹和鱼雷、水雷、舰炮、深水炸弹、电子对抗系统,还有反水雷舰艇装备的扫雷具和猎雷设备。每艘战斗舰艇按其使命任务装备一至数种武器,并大多配有火力控制系统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登陆作战舰艇除有各种登陆装备外,还装有一定数量的自卫武器。辅助战斗舰艇则只装备有少量的自卫武器。
动力系统
舰艇动力系统(也称动力装置)是舰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推进装置、辅助装置、管路系统、甲板机械和机舱自动化设备五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舰艇在战斗、航行、停泊及系岸等工况所需的各种动力能源(如热能和电能)。
现代舰艇的动力系统,是指保证舰艇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乘员正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各类机械和设备。它主要是提供机械能、电能、热能、液体和气体的压力能,除保证舰艇推进外,还能满足整个舰艇能量消耗的需要。所以舰艇动力装置大部分是能量转换装置。
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部分采用蒸汽轮机动力装置,部分采用核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或柴油机-燃气轮机、燃气轮机电动机联合动力装置。登陆作战舰艇、布雷和扫雷舰艇、勤务舰船大多采用柴油机动力装置。小型艇一般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潜艇采用柴油机-电动机联合动力装置或核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总功率从数百千瓦至20多万千瓦。除了少数快艇与高性能船采用喷水推进器、空气螺旋桨推进器外,其它舰艇都采用水螺旋桨推进器。
电力系统
舰艇电气设备从电源装置开始,中间经过对电能的控制、检测、分配、传输,一直到所有使用电能的用户装置,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树形电气网络,这整个电气网络称为电气系统。网络中所有电气装置统称为舰艇电气装置。
舰艇电气系统总的分为三大部分:舰艇电站、舰艇电力网和电气负载。
舰艇电力系统包括舰艇电站和舰艇电力网两大部分,担负着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分配给各用电设备的任务。
舰艇电能系统包括:原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发电机组;有各种控制、监视和保护电器的配电设备(总配电板);导线和电缆等组成的电网。
观通导系统
舰艇观通导系统包括观察、探测、通信、导航等系统。舰艇观察设备的任务是搜索、发现、识别、跟踪目标,并为武器系统攻击提供所需参数。舰载观察设备有光学观察设备、红外观察设备、雷达、声呐、微光观察设备和电视等。
舰艇通信设备的任务是传递消息,以保证指挥及战斗协同,要求快速、可靠、保密。通信设备的种类有视觉通信设备(光学、旗帜和形体)、无线电设备和水声通信设备。
舰艇导航设备是用来指示航向、航速、航程、航位的设备,以保障舰艇安全航行和武器系统的准确使用。用于指示航向的设备有磁罗经、电罗经、平台罗经等;指示航速和记录航程的有各种记程仪;测量水深的设备有各种探测仪;测定舰位的仪器有磁罗经、电罗经、惯性导航仪、六分仪、无线电定位仪、无线电定向仪、卫星导航接收机等。
装置和系统
船体设备
船体设备是舰艇上用于控制舰艇运动、保证航行安全及其他作业所需的各种设备重武器,亦称栖装设备。一般包括:舵、减摇、系船、装卸、海上补给、救生、关闭、桅墙设备和舱面属具等。
舵设备由舵、转舵机构和操舵装置构成,用于改变、保持舰艇航向或潜艇下潜深度。减摇装置包括毗龙骨、减摇水舱、减摇陀螺和减摇鳍等,用于减小舰艇横摇幅度。系船设备包括锚、系缆、拖曳设备等,用于锚泊、离靠码头和拖带。装卸设备包括吊杆装置、起重机及其他装卸机械等,用于装卸物品、给养和弹药等。海上补给装置包括吊杆、门架、绞车、软管、索具等,用于海上航行中补给燃料、淡水、食品、备品和武器弹药等。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载具、救生浮具、辅助救生用具和救生属具等,供人员自救和互救。关闭设备包括船体上具有不同密性的门、舷窗、舱口盖及其控制、操纵机构等,用以保证装卸物资、人员出入和通风采光等。桅墙设备包括桅杆和属具等,用于装设各种天线、号灯、号型和号旗等。舱面属具包括栏杆、天幕、梯子、索具和甲板用具。此外,还有布雷、登陆和舰载机起降、系留等特种设备。
舰艇系统
舰艇上用于保障其生命力,控制舰艇状态和保障舰员日常生活条件,由泵、阀及其他附件组成的设备系统,称为舰艇系统。舰艇系统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空调、取暖、冷藏系统,舱底系统,污水系统,生活用水系统等。
舰艇类别
战斗舰艇
战斗舰艇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水面战斗舰艇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和登陆作战舰艇等;潜艇包括攻击潜艇、战略导弹潜艇等。水面战斗舰艇,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通常称为“舰”;500吨以下的,通常称为“艇”。潜艇,则不论排水量大小,统称为“艇”。水面舰艇大多采用排水型,部分快艇采用滑行艇、水翼艇或气垫船等船型。潜艇一般采用水滴型或“雪茄”型,另外还有半潜小水线面双体船、双体穿浪船、掠海地效翼船等高性能船只。
水面战斗舰艇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又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集各种先进技术与武器装备于一身,具有很强的攻防能力,堪称“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的分类方式较多: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攻击、反潜和多用途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可分为大型(6万吨以上)、中型(3万~6万吨)和小型(3万吨以下)航空母舰;按动力装置,又可分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如美国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构造复杂,主要有飞行甲板、机库、弹射器、航载机拦阻装置、升降机和舰岛等部分组成。航空母舰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水面战斗舰艇、潜艇和勤务舰船;袭击沿岸基地、港口设施和陆上目标;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等。航空母舰常与其他舰艇编队行动,比如与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一起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战列舰
战列舰出现在17世纪中期,最初为风帆战列舰,一般装有发射实心弹的前装炮。1849年,法国研制出第一艘蒸汽动力战列舰——“拿破仑”号,该舰装有100门舰炮,威力较大。1906年,英国研制出无畏舰,成为近代战列舰的雏形。战列舰通常装备有大口径舰炮,突击火力较强,主要担负远洋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列舰的地位逐渐被航空母舰取代。
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大中型水面战舰,能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作战。按排水量多少,现代巡洋舰可以分为轻型和重巡洋舰;按动力类别不同,又可以分为常规动力与核动力巡航舰。巡洋舰普遍装有舰空导弹、舰舰导弹和反潜导弹等,配备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具有航速高、续航强和耐波性好的特点。执行任务时,通常由数艘巡洋舰组成编队,有时也会参加航空母舰编队。
驱逐舰
驱逐舰是一种以导弹、鱼雷、舰炮和舰载直升机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攻击敌军水面舰艇和潜艇,担负着防空和反潜,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和救援、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等任务。1893年,英国建造了最早的驱逐舰——“哈沃克”号鱼雷艇驱逐舰。该舰艇可以攻击鱼雷艇,有较强的攻击力。现代驱逐舰则以导弹为主要武器,并装备防核武器等。
护卫舰
护卫舰被称为“海上守护神”,是一种轻型战舰,以导弹、舰炮为主要武器,常用来执行侦察、警戒、巡逻和布雷等任务。护卫舰比驱逐舰更为普及,它的排水量已增大至2000~5000吨,航速30~35节。舰上武器有舰空导弹、舰舰导弹和火箭助飞鱼雷等。
登陆作战舰艇
登陆作战舰艇又称“两栖作战舰艇”,主要用于输送登陆兵员、登陆工具、战斗车辆及其他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它的类型较多,包括登陆艇、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两栖指挥舰等。
登陆艇是登陆作战舰艇中最基本、数量较多的舰种,主要用于运送士兵和武器,实施近程由岸到岸的直接登陆作战。登陆舰又称“坦克登陆舰”,主要用于运送装甲车辆和士兵,实施由岸到岸直接抢滩登陆作战。
潜艇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武器,又称为潜水艇,是海军主要作战装备之一,其最大特色在于拥有良好的隐蔽性,能突袭大、中型水面舰船和潜艇。潜艇的分类方式很多:按作战使命,可以分为战略导弹潜艇、攻击潜艇和特种潜艇;按动力,又可以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潜艇。
1620年,荷兰人C.德雷布尔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中并在水下行进的“船”,被公认为是潜艇的雏形。该船船体为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皮革。船内装有皮囊,可作为压载水舱使用。潜水时,首先向囊里注水,全潜船下潜。把囊内的水排出后,潜水船便慢慢浮上水面。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潜入水下3~5米。
潜艇由艇体、动力装置、作战系统、操纵系统和生存保障系统等组成。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可以在海水的掩护下进行隐蔽活动,对敌方进行突然袭击,有较大的续航力、自给力和作战半径,能长时间在较大海域独立作战,同时潜艇的突击威力很强,可以在水下发射鱼雷和导弹等。
勤务舰船
勤务舰船亦称辅助舰船或军辅船。用于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船体多为排水型,钢材结构,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小的只有十几吨,大的达数万吨。航速30节以下。勤务舰船装备有适应其用途的装置和设备,有的装备有自卫武器,其中用于海上侦察的有电子侦察船、海洋监视船等侦察船,也有用于海上通信的通信中继船、卫星通信船等,另外还有用于海区、航道测量和海洋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的海洋调查船,还有防险救生船、工程船、破冰船、试验船、训练舰船、供应舰船、运输舰船、修理船、医院船和基地勤务船等。
参考资料
Chinese Naval Fleet Arrives in Singapore for Goodwill Visit.China.org.cn.2023-12-08
海军舰艇命名到底有啥讲究?.m.toutiao.com.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