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14日,年仅23岁的徐悲鸿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此文在当月23日—25日《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1920年6月《绘学杂志》第一期转载,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此时,他已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图画科学习)。
改良论简介
背景
1918年2月22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该会是为了响应校长蔡元培提倡的美育的观点,在该会《会章》总纲第二条中说“本会以研究画法发展美育为宗旨”,设本国画门与外国画门两大类,会员有北大师生,也有校外人员,导师由此大聘请。1920年改组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所,并由蔡元培亲自担任所长。陈师曾被聘为首席导师,其他导师还有徐悲鸿、贺履之、汤涤、胡佩衡(山水)、比利时人盖大士(kets)(油画)、郑锦(水彩画)、盛伯宣(花卉)、李毅士(黑白画),综合性导师五位,陈师曾、徐悲鸿?为其列,分科导师十位,总共十五位。北大画法研究会(所)创办《绘学杂志》,共出版四期,在第一、二、三期上均有陈师曾文章发表,那《绘画源于实用说》《清代山水之派别》《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足见陈师曾这位画法研究会首席导师的重要性。在这一期专论栏目中,紧接在陈师曾《清代山水之派别》《清代花卉之派别》的后面,刊发了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1918年3月在北京组织蔡元培先生,北大画法研究会刚成立一个月,蔡元培即决定聘徐悲鸿为画法研究会导师。1918年5月14日年仅23岁的徐悲鸿在画法研究会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此文在当月23日—25日《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1920年6月《绘学杂志》第一期转载,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这篇文章在艺坛和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思潮,有较大可能受到康有为的影响。1916年7月他在上海哈同花园作画,被康有为收为弟子,为康有为全家画像,常与康有为谈论书画,获益盛大。1917年5月上旬,徐悲鸿偕蒋碧薇赴日本之前拜会康有为,康书赠题词曰:“写生入神”,款署:“悲鸿仁弟,于画天才也,书此送其行。”这一段时间正是康有为酝酿和写作《万木草堂藏画目序》的日子,因此,康有为有关变革中国画的思想以及重“形”轻“意”的观点和推崇中国唐宋之写实绘画及界画为正宗,而视文人写意画为别派的观点,肯定对徐悲鸿讲述过,徐悲鸿的中国画变思想及重写实的观点,一方面来源于康有为,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他早期绘画实践。他从小跟父亲学画肖像以谋生,临摹过吴友如石印界画人物,为高剑父开的审美书馆画仕女像,这些活动都锻炼了他的写实造型能力,1916年,19岁的徐悲鸿被迎进上海哈同花园见总管姬觉弥,随被聘为园中美术指导和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徐悲鸿虽然于191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但在校时间很短,便离开了上海美专,他青少年时期主要靠自学成才。1917年11月他从日本回到上海市,12月徐悲鸿持康有为为他写的介绍信来到北京,他在画法研究会的时间刚好一年,1919年 3月他即赴法国,学习素描和古典油画,进一步形成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和扎实的造型基础。1920年6月北京大学《绘学杂志》重刊他的《中国画改良论》时,他已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图画科学习。
发表时间
1918年5月14日,年仅23岁的徐悲鸿在画法研究会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此文在当月23日—25日《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1920年6月《绘学杂志》第一期转载,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他已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图画科学习)。这篇文章在艺坛和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文摘一
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以此为注脚,庶下之论断,为有根据。例如下:中国画山水,西人视之不美。西方金发碧眼之美人,中国老学究视之不美。刘洪升之歌谭迷深者不之美。王蒙倪迂等之画文人视之美。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上海市月份牌浅人视之美。欧洲之名画,中国顽固人,意中以为照相,则不之奇。西方画有绝模糊者,吾人能解其美。凡寓意深远,艺复卓绝者,高等人类视之均美。吾今特以下列各例,充吾论之主脑: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摘自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
文摘三
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概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画固艺也,而及于学。今吾东方画,无论其在二十世纪内,应有若何成绩,要之以视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深耻大辱。然则吾之草此论,岂得已哉。
徐悲鸿论画
中西绘画,故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上不专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现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主精,法国居斯塔夫·库尔贝、让·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美术品贵精工,贵满贵足,写实之功成于是。
——《美的解剖--在上海开洛公司讲演辞》,1926年3月19日上海《时报》
我们的雕塑,应当继续汉族雄奇活泼之风格。我们的绘画,应当振起唐人博大这精神。我们的图案艺术,应绍述宋人之高雅趣味。而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因艺术作家,如不在写生上立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摹仿,乃势所必然的。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1947年11月28日天津市《益世报》
有人喜言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不知形象与神韵,均为技法;神者,乃形象之精华;韵者,乃形象之变态。能精于形象,自不难求得神韵。希腊两千五百年前之巴尔堆农女神庙上浮雕韵律,何等高妙!故说西洋美术无韵,乃不通之论。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1947年11月28日天津《益世报》
中国画在美术上,有价值乎?曰有!有故足存在。与西方画同其价值乎?曰以物质之故略逊,然其趣异不必较。凡趣何存?存在历史。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所可较者,惟艺与术。然艺术复须借他种物质凭寄。西方之物质可尽术尽艺,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尺艺,以此之故略逊。
——《中国画改良之方法》,1918年5月23-25日《北京大学日刊》
吾国美术发展后,变为多元体;如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树一帜(上古并不如此),有全不连属者。故为万物平等观,不同西洋以人为主体。彼之所长,我远不及,而我之所长,彼亦不逮。因为我国人之思想,多受道家支配,道家尚自然,绘画之发展,一面以环境出产如许多之繁花奇禽,博采异章……故自然物之丰富,又以根深蒂固之道家思想,吾民族之造型艺术天才,便向自然主义发展。波斯印度亦多物产,但其绘画,俱为生活习惯所限制,类作五六方寸小幅,开展为难。
——《美术漫谈--部分中国花鸟画》,1950年12月1日北京《新建设》第3卷第3期。
名垂画史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 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年-1953年),中国江苏省宜兴人。著名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画“马”名家,“现代中国画派”(“相对画派”或“相对派”、“现代相对画派”)奠基人与创始人之一,画派的创始绘画理论《中国画改良论》等,其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一生热爱中国绘画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国画改革先驱者,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曾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现代中国画
1、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2、激励后学,奖携后人。
3、中西改良,中西融合。
4、桃李天下,催生新派。
5、艺术潮流,世界共舞。
艺术评论
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康有为称赞徐悲鸿之艺术。
徐悲鸿之作品旨趣高奥的形象及有韵律的线条和色彩独具民族风格。在徐悲鸿的艺术道路中,总是试图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素描和油画作品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是油画“民族化”主要推动者,也是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激扬者,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学生。他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徐悲鸿油画的色彩是丰富的,是绚丽多彩、灿烂生辉的。他的色调苍劲浑朴,深沉有力、铿锵有声,深沉中有逸韵,苍劲中见秀拔。在他的用色中看到古典艺术的典雅、沉着、古朴、浑厚,也看到印象艺术中的阳光灿烂、明媚、艳丽、轻捷、活跃、曼妙、虚和。——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诞辰纪念
2011年7月19日,是“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徐悲鸿诞辰整整116周年纪念日。作为最早去欧洲学习绘画的留学生,徐悲鸿是第一个将西方素描及油画与中国画成功地结合起来的中国画家。他的绘画创作以及他大量的教学活动为中国绘画及美术教育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