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畴人传

畴人传

《畴人传》是清代阮元所著的一部传记集,共46卷,337,000余字。该书主要记录了中国历代天文、历法、数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学术成就,涵盖了270位历算学家,其中包括41位外国科学家。该书始编于1795年,1799年完成。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数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畴人传》是中国十九世纪以前历代天文、历法、数学名家的生平事迹与主要学术成就的重要记载,全书共46卷,总共记录了270位历算学家,其中也包含明末以降传入中国的各种外国天文、数学书籍中提及的41位外国科学家。

创作背景

“畴人”一词有几种解释。通常依据《史记集解》对《历书》“畴人”的注释“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各从其父学”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多是师承家学,所以称为畴人。《畴人传》收有自上古至清乾隆末年的天文、历法、算学家300多人(包括外国41人),叙述他们的事业和贡献。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许多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采收。所叙事迹、论说及著作,均摘编自有关典籍的原文。除人物姓名、籍贯、生卒年月、曾任主要官职外,其他政治与文化成就都略而不载。有些传后附有编者的评论。《畴人传》的编撰方法是每人一传,传末有作者评说,篇末注明材料出处。此书前四十二卷记中国学者,后四卷附记对中国科技有影响的外国学者,打破了学术上的国界,在闭关锁国的清朝,其思想难能可贵。不足之处是范围狭窄,局限于天文历算,未将其他自然科学包括进去。阮氏作此书的目的是希望推动当时国内科学的发展。

《畴人传》编写于十八世纪末,正是中国清代古典算学研究又一轮高峰之时。《畴人传》凡例中称“是编创始于乾隆乙卯,毕业于爱新觉罗·颙琰己未”,即从公元1795年开始编写,1799年完书。阮元的学生李锐和周治平也参与了校对和编工作。此外阮元还得到了钱大昕凌廷堪、谈泰、焦循等人的帮助。诸可宝《畴人传三编》的《阮元传》中记载“[阮元]嘉庆二年在浙,始与元和李茂才(李锐)商篡《畴人传》,至庚申岁(1800年)乃写定”。钱宝琮认为诸可宝的完稿年份不可信,但李锐开始参与编纂的年份可信。

《畴人传》的素材主要取自《元史》的本传部分,此外也在文澜阁《四库全书》子部中天文算法类条目如《律历志》《天文志》《儒林传》《方技传》《艺术传》《术艺传》《文学传》等。此外在专业成就论述方面则取材于传者的专著,如《夏侯阳算经》《九数通考》《周算经图注》等,以及某些论及科学方面的论谈文章。

作者背景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编修,选詹事。督山东省学政、游江学政,历任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游江、河南省江西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以老病致仕还乡,卒谥“文达”。

阮元博学淹通,曾创设经精舍、学海堂等。编撰有《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话》《皇清经解》《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疑识》《淮海英灵集》《揅经室集》《文选楼丛书》等多种。《清史稿》《清史列传》均有传。

阮元是经史大家,也是一位科学家。他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的领域,对“中西异同,今古沿改,三统四分之术,小轮椭圆之法”颇有兴趣,曾“旁稽载籍,博问通人”。尤其重视数学,认为数是六艺之一,“儒者之学,斯为大矣”。阮元早年曾有《考工记车制图解》,对古代车辆的制造,有独到的见解。又曾撰有《诗补笺说略》,考证《诗·小雅》中“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有关日食的具体年代。任漕运总督时,曾创立测算船舶运粮数量的新方法,比旧法节省一半的工作量,撰有《粮艘盘粮尺算捷法》,推广至各省施行。

正是基于对自然科学的重视,阮元于乾隆六十年(1795)开始着手编著《畴人传》。

窃思二千年来,术经七十改,而各有特识。法数具存,皆足以为将来典要。综算氏大名,纪步天之正轨,质之艺林,以来学,俾知术数之妙,穷幽极微,足以纲纪群伦,经纬天地,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非方枝苟且干禄之具。

把科学特别是数学提高到“儒者实事求是之学”的高度,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内容介绍

《畴人传》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家的传记集。全书46卷,269篇,记述自太古至清嘉庆年间天文、数学、历法等方面的专门学者275人,另有西洋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41人。在书前的凡例中,引清人谭泰所作《畴人解》的话说:世代相传之业谓之“畴”,家学渊源的科学家则称“畴人”,“是编以畴人传为名,义取诸此”。

《畴人传》中的各传,多先记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科举出身和主要官职之后,主要介绍传主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议论行事”,有著作的,则不论存佚,都列出名目、序言、凡例等。并作摘要或提要。事迹丰富的,则不厌其详。如唐代僧人一行,叙述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竟达三卷之多。又如郭守敬,对其所制作的各种测量仪器及推算方法,以及各部件的长短宽厚,各关节的衔接配合,“垛叠招差句服弧矢之法”的实际运用等都详加描绘,力求巨细无遗。这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学以致用和经世致用的切实精神。

书中更精彩的是多篇传记之后,阮元所撰写的“论”,或对人物的思想和工作进行评述,或对学术的源流进行分析,皆言简意,不尚空谈。如《梅文鼎传》之后的论说:“自征君以来,通数学者后先辈出,而师师相传,要皆本于梅氏。钱少詹目为国朝算学第一,夫何愧焉。”对于用西法以难梅氏的江永,则评曰:“慎修专力西学,推崇甚至。然守一家言推崇之故,并护其所短,恒气注术辨,专申西学以难梅氏,盖犹不足为定论也。”论及戴震时说:“盖自有戴氏,天下学者不敢轻言算数,而其道始尊。”这些说法都是客观公正的。

《畴人传》以开放的态度重视西方科技,目的是“纲罗今古,善善从长,融会中西,归于一是”。因而书中收录了为数不少的西洋学者。在《南怀仁传》附论中写道:“西人熟于几何,故所制仪象极为精审。盖仪象精审则测量真确,测量真确则推步密合。西法之有验于天,实仪象有以先之也。不此之求,而徒惊乎钟力挂气之说,宜为彼之所窃笑也。”作为当时的重臣,能有这样的见解,是十分难得的。

《畴人传》的编撰,态度十分严谨,“采录诸书,二十四史而外,出于文渊阁所储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天文算法类为多,其余见闻所及,时有篡修。”篇末皆注明出处,以便检索查对。本书以天文历算为主,也有着反迷信的意义。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有罗士琳撰《续畴人传》六卷;光绪时有诸可宝撰《畴人传三编》;后又有黄钟俊撰《畴人传四编》;皆是对《畴人传》的增补,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其科学史的价值是同样值得肯定的。清朝后期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罗士琳撰《畴人传续编》6卷,收至道光初年。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诸可宝又撰《畴人传三编》7卷,收至光绪初年。光绪二十四年,黄钟骏更撰《畴人传四编》12卷。《四编》收录标准放宽了,其中包括一些主要的占星家和其他学者。以上三部续书,仿原书体裁,共收600多人。四书体例相同,内容互不重复,我国古代科学家基本包括在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