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图志》是由杨义、中井政喜、张中良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9年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图志》自初版至今已历经十余年全面修订。该书自问世以来,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学家萧乾先生评价其为“旷世奇书”,而北大教授严家炎则认为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范式。如今,《图志》的影响已超越现代文学研究学科,渗透到人文科学概论的多个领域。其图文并茂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学术清新感。萧乾先生曾比喻,翻开《图志》犹如在图书馆中翻阅“满积尘埃但是琳琅满目的名著”,其中的丰富内涵和轻灵气息,以及聪慧与俏皮,都可供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杨义电白区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楚辞诗学》《李杜诗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读书的启示》《感悟通论》等三十余种。主编《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1953—2003)》等16种54册。

图书目录

新序

原序

第一卷 1900~1916

小序一

“诗界革命”与梁启超黄遵宪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上)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下)

李伯元和他的小说绣像

林纾翻译的非自主选择

小序二

王国维的境界说和他的治学境界

南社的“唐音”与“诗界革命”

精深的学者型戏曲作家吴梅

早期话剧与春柳社

小序三

哀情鼻祖《玉梨魂

包天笑编辑的几种小说期刊

对《礼拜六》周刊的两番回顾

周瘦鹃的紫罗兰情结

小序四

传奇诗僧苏曼殊

域外小说集》的超前性

前后《甲寅》杂志的歧途

第二卷 1917~1926

小序五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刊物《新青年》(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刊物《新青年》(下)

胡适尝试集》的历史地位

鲁迅在新文学运动

刊登在《晨报副镌》的《阿Q正传

阿Q相种种

周作人谈龙谈虎

小序六

20年代文坛第一刊《小说月报

新文学运动“四大副刊”(上)

新文学运动“四大副刊”(下)

《晨报副镌》对东西洋文学的介绍

面对《戏杂志》的反思

小序七

清婉雅丽的“冰心体”

叶绍钧以爱沟通隔膜的艺术真诚

美文名家朱自清

重视自我表现的创造社异军突起

郭沫若的诗风与剧风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和郭沫若

“郁达夫风”的毁誉和盛衰

《洪水》时期的郭沫若和创造社小伙计

叶灵凤小说与绘画的现代风

莎乐美》的田汉译本

舞台诗人:田汉

“南国”风韵

鸡鸣早看天》:长夜何时了

小序八

闻一多与《梦笔生花》

徐志摩诗的温馨清丽的浪漫

《桃花扇》:新翻杨柳为哪般

《现代评论》的“独立精神”

语丝》文体于自然中透出谐趣诗趣

妇女杂志》上的女性解放理论

莽原》半月刊与未名社

《莽原》所载鲁迅自制插图

创办《未名》半月刊的青年们

《大红袍》和故乡梦

独特的六朝墓门画像装帧

俄罗斯文学影响二题

早期苏联文学的介绍

第三卷

小序九

从《创造月刊》到《文化批判》

《新月》的诗风与政论

《奔流》介绍的三位大日本帝国、东北欧作家

《奔流》对马克西姆·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的认识

从“艺苑朝华”到《十竹斋笺谱

对《夏娃日记》《勇敢的约翰》的热与冷

小序十

茅盾在“矛盾”中养成文学气魄

老舍作品装帧插图的文化情调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丁玲小说描写类型的变化

《北斗》的母亲胸怀

黄梅时节的忧郁:《上海屋檐下

张天翼的《鬼土日记

奴隶丛书三种

小序十

《现代》的风度

第四卷 1937~1949

后记

图片索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