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山
万安山又称大石山、玉泉山、石林山,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和偃师区交界处,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距离城市区较近的山脉。
万安山山体主要由震旦纪石英岩和寒武纪、奥陶纪石灰岩组成。整体山势呈东西走向,西自宜阳县的寿安山,过伊阙,东至嵩山西端断裂处的唐窑,最高处海拔937.3米。万安山树木多为柏树、橡树、杨属、松树等,灌木类主要以酸枣树、木槿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黄白草、野菊花等。域内植被覆盖率达到85%。万安山有万安山山顶公园、倒盏民俗文化村、万安山亲子乐园、七彩大峡谷等景点。
命名
《河南省志·地名志》载,因唐玄奘曾夜宿卧牛石处,安然无恙,得名“万安山”。据传,玄奘西天取经回归东土后,曾想前往少林寺译经。唐僧曾途经此地并夜宿卧牛石处,安然无恙,遂称其山为万安山。还有传说,武则天伴李治多次到嵩山游幸,途经万安山南麓和北麓,都很安全,因而为该山赐名万安山。
位置境域
万安山位于洛阳市市区东南部,是偃师区与登封市、伊川县的界山。万安山伊滨段西接龙门东山,东至寇店镇五龙村东界,南与伊川为邻。
发展历史
西汉的《遁甲开山图》称万安山为“大石岭”。刘宏中平元年(184)设置八关之一——大谷关,是汉魏时期守护京都洛阳的重要关隘。万安山“万安”之名,始于唐代。《河南省志·地名志》载,因唐玄奘曾夜宿卧牛石处,安然无恙,得名“万安山”。万安山自唐始,因“万安”而“万安”。
地理特征
地质
万安山山体主要由震旦纪石英岩和寒武纪、奥陶纪石灰岩组成。该山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还有白云岩、石英岩、正长石,花岗石中的菊花青、云里梅,为世界罕见的石材品种。
地形地貌
万安山整体山势呈东西走向,西自宜阳县的寿安山,过伊阙,并大石山、半石山,东至嵩山西端断裂处的唐窑,绵延百里,最高处海拔937.3米。其山势突兀,险峻挺拔,山上多嶙峋怪石。万安山为石质山体,东高西低。南坡较陡,山体浅薄。中段石壁矗立,尤为峻拔。北坡较缓,多处派生岭丘,山峦连麓,涧水涌出。
水文
马涧河发源于万安山,是伊河最后一条支流,位于马涧河上的陶化店水库,一座葫芦把儿形状的水库,也是伊河水系最下游的一座水库。1959年兴建,1960年建成,库容1872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近千亩。
生物
万安山树木多为柏树、橡树、杨属、松树等,灌木类主要以酸枣树、木槿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黄白草、野菊花等。域内植被覆盖率达到85%。
人类活动
2025年3月16日,第二届美利达杯“谁是爬坡王”自行车挑战赛在伊滨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景区举行。
环境问题和保护
万安山生态示范区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南部,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按照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万安山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造林、植被恢复工作。万安山区域的植树造林工作以乔灌木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为辅,种植植被主基调为油松、白皮松、侧柏等常绿类乔木。截至2017年,万安山区域累计植树造林50万株树木、绿化荒山6500亩。2017年,万安山再完成6000亩造林任务,进一步恢复植被,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风景名胜
万安山七彩大峡谷
万安山七彩大峡谷,全长约5公里,面积约177公顷(2655亩)。景区以“游水、登山、幽居、水乐”为特色,其拥有独特的丹霞地貌及玻璃吊桥、高山滑道等游乐设施,是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区。冬季的万安山七彩大峡谷,银装素裹的冰挂,晶莹剔透。
万安山山顶公园
万安山山顶公园位于洛阳伊滨区与伊川县交界处,西起观伊亭,沿山景道路至东部祖师庙东侧,全长约14.6公里,南北范围均宽约180米。面积158公顷,公园平均海拔约500米,最高海拔900余米。历史人文景点“仰圣怀古”、大道文化景点“修心问道”和休闲景点“休闲游憩”三个主题。其中,大道文化景点有“太虚化境”“灵台仙踪”“松岭问道”“玉虚观象”和“祖师庙”等,历史人文景点有“天峻石林怀古”“凭栏仰圣”等,休闲景点有“观伊览胜”等。
万安山露营小镇
万安山露营小镇在距山顶公园大约3公里,这里可享受傍晚夕阳西下的余晖,看沿山脊线缓缓落下的落日,漫天的彩霞渲染的半边天空。
相关文化
曹操玉泉寺伐梨泣血、魏文帝大石山狩猎,“孙礼投虎”“文帝射鹿”的故事就发生在万安山。《三国志·魏书·孙礼传》记载:“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魏末传》载,曹丕曹丕与其子曹叡猎于万安山,见子母鹿,帝射杀母鹿,命其子射子鹿,曹叡(即后来的曹叡)泣曰:“皇帝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魏明帝景初年间营造圜丘以祭天。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曹爽从魏主芳到高平陵祭祀,司马懿因之诛爽,此所谓“高平陵事件”,因此使曹魏失国,天下归晋。司马衷使校尉陈总、完颜仲元请雨,“总尽除小祀,惟存大石而祈之,七日大雨”。北魏时期开凿的水泉石窟是可以媲美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瑰宝。元修于永熙三年(534)西迁渭河平原,散骑常侍裴宽不附高氏,曾逃于大石岭隐避。东汉马融,魏曹丕、曹植,唐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说、韩愈、陈子昂,宋欧阳修、司马光等官宦名家、文人墨客到万安山游览,写下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
万安山一带除祖师、白龙王的传说外,还有“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在伊滨域内不胜枚举,仅村名就有“提驾庄”“雾驾窑”“宿驾窑”“申明”“干村”“金马沟”等,其他地名还有“扳倒井酒”“鸡沟”等。刘秀虽然被王莽追杀不止,性命难保,但在走投无路之时,天帮忙,石援助,马抬蹄,蜘蛛结网,鸡鸣延时。
万安山西部山腰丰富的石灰岩,孕育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井石刻”。万安山硅石储量达5亿立方米,分布于诸葛、李村、寇店三镇。整村村民专业做石匠的唯有诸葛镇刘井村。隋朝时,刘井石雕艺人在村东雕就一尊大石佛;到了唐代,又在村西雕就一尊大石佛。两尊石佛在1966年被文物部门确定为“隋佛”和“唐佛”,运至龙门东山大万伍佛洞,后存龙门石窟研究院。擅长刻字的艺人有刘合清、薛肯堂、刘庚元、刘景元、刘元标、刘中、薛永山、刘书奎、李海、刘法娃等。擅长石像雕刻的艺人除刘凌升外,还有刘礼会、刘孟秋、薛永山等。
自古以来,华夏的农耕文明,诸多的民俗文化事象都是由农业生产活动生发出来的。农业是国之根本,是民生之基础。在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广大百姓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农业活动几乎全部取决于外部的自然环境,因而民众对大自然的崇拜由来已久。对于农业而言,雨水乃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外部因素,无论是多雨成涝还是少雨成旱,都会对粮食生产以及百姓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舶来的龙王与土生土长的道家水神经过碰撞和融合,使得龙王拥有了掌管风雨河海的神权。万安山白龙潭的由来以及当地流传甚广的白龙王传说和白龙王后代许姓家族的族谱记载,构成了白龙王信仰自成一套的完整的神灵信仰体系,也为白龙王信仰在历史上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清晰翔实、有迹可循的脉络。
万安山名称繁多。西万安山旧称“玉泉山”,是因为濯龙祠东邻有一座玉泉寺。李治时期,中国禅宗北派的开创者神秀曾在此开山授徒,弘扬渐悟禅法。武则天慕神秀盛名,曾把他迎进洛阳宫中。李显即位后,神秀更受尊崇,成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圆寂后,被加封为“大通神秀禅师”。为纪念神秀禅师,“安史之乱”后,李隆基敕命汾阳郡王郭子仪在神秀讲经处重建玉泉寺。万安山被称为“洛阳山”,来自曹植的诗《送应氏二首(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诗中的“洛阳山”,即指万安山。“洛阳山”之名现在已不用。
万安山还有许多名字。首先是“万鞍山”,万安山自东至西,绵延几十千米的山脉,起起伏伏,形似一副副相连的马鞍,所以过去人们称它“万鞍山”。其次是“北金顶、小金顶、小南顶”。朱棣崇信真武大帝,即位后,在武当山大兴土木,极尽奢华,把武当山打造成了皇室家庙,天柱峰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人们到武当山敬神祈福,称作“朝南顶”。稍后,万安山主峰也修了祖师庙,与武当山金顶相对而言,万安山被称为“北金顶”,附近的人们通常称它“小金顶”,而李村人则喜欢叫它“小南顶”。再者,偃师区大口镇境内的青罗山也有祖师庙,初创于明嘉靖五年(1526),叫东祖师山。为与之区别,小南顶又叫“西祖师山”。小南顶祖师庙初创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因与唐僧师徒荡妖平魔有关,又名荡魔观,现存最早的重建碑刻为明隆庆六年(1572)仲春所立,叙述了武当山八宫和万安山祖师庙同时建醮一事,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池州府事前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阳文川、吕孔良撰文。现有“峻极于天”“位尊无极”两块匾额仍悬于武当山南岩宫石殿内。
其他看点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司马光谪居洛阳市,选万安山下伊河之滨——今偃师区诸葛镇司马村建“独乐园”,编纂《资治通鉴》。2005年,人们在万安山白龙潭附近发现司马光石刻遗迹,经文物部门现场勘察鉴定,该处石刻确属北宋司马光遗迹。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伊滨区万安山北麓发掘了一座曹魏时期的高等级墓葬。该墓葬呈甲字形,墓道东西长33.9米,宽9米至9.4米,墓坑开口东西长18.2米、宽14.6米,墓葬上方没有封土。根据“东西向”“墓葬上方没有封土”这两个关键点,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属于曹魏时期。尽管墓葬被盗扰严重,但墓中仍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种类包括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石器、骨器等。在这些器物里,有200余件刻铭石牌。
万安山乃“万安”之“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曰:“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万安山域内更有曹魏高平陵等皇陵。万安山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及其后代的墓园。还有姚、张、裴、李、崔、卢、苏等7个大家族的墓地。文物专家根据此地出土的众多墓志,结合大量古文献考证,在这8个大家族中,有数十位宰相和一大批朝廷重臣。万安山山顶公园有景点曰“凭栏仰圣”,所“仰”之“圣”,宰相级的人物有姚崇、张说、张锡、裴遵庆及其曾孙裴枢,范仲淹及其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等8位。另根据唐宋宰相苏颋、卢商、卢承庆、崔慎由、崔从、苏易简等人祖辈或子孙的出土墓志推断,这几个宰相之墓也应存在于此。
白草坡村东汉帝陵地处万安山北麓高坡和南洛河谷地交接处,位于东汉帝陵南兆域核心区域的北端。历经岁月变迁,墓冢封土已被夷平。勘探结果显示,陵墓的原始封土直径约125米,墓道宽10米。截至2018年,白草坡村东汉帝陵陵园勘探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两周王陵由内外陵园组成,在封土东侧和北侧发现有环绕内陵园的道路。在封土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台基,平面近方形,边长约80米。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20日11时22分,伊滨区万安山寇店镇水泉社区段发生荒山荒坡火情。洛阳市伊滨区安防委办公室接到报告后,伊滨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扑救。由于山体陡峭、荒草杂生、风力较大,扑灭火难度增加,应急部门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实施增援。3月21日10时30分,伊滨区万安山荒山坡明火已全部扑灭。周围无民居,无重要设施,植被为荒草荒坡和零星杂灌,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调查中。
参考资料
古今辉映万安山.洛阳日报.2024-01-30
万安山.洛阳日报.2024-01-30
攻略来了!打卡万安山旅游度假区,你只需要知道这些.......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2
万安山山顶公园景点陆续开放.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1-30
【连载】《万安山史话》—— 浅说万安山.澎湃新闻.2025-03-22
“骑”聚伊滨万安山!谁是“爬坡王”?.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区).2025-03-22
万安山:洛阳城南新“绿肺”.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1-30
忠勇孝义的孙礼(俗世奇人).洛阳网新闻中心.2025-03-22
【连载】《万安山史话》——刘井石刻.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2
西朱村曹魏大墓:见证魏明帝爱女之情(百年考古看洛阳).洛阳网新闻中心.2025-03-22
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获重要发现 填补我国考古界重大空白.洛阳网新闻中心.2025-03-22
最新通报!洛阳伊滨区万安山明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百家号.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