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寇店镇

寇店镇

寇店镇位于洛阳伊滨区东南部,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2020)。西距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10公里,南距郑少洛高速8公里,掘丁路、龙少路、沙沟路、渠滨路、汉魏大道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寇店镇先后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创建无邪教示范镇”、洛阳市“文明乡镇”、洛阳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办事处)”等称号。

 截至2018年末,寇店镇户籍人口为40781人。

地理环境

寇店镇位于洛阳市伊滨区东南部,北邻庞村镇,西达李村镇,南倚万安山伊川县吕店乡接壤,东接偃师区大口镇。掘丁路、府李路在境内交叉穿过,贯通东西南北。全镇总面积64.9平方公里,属半山半坡地区,耕地3.85万亩,其中水浇地近2万亩。全镇辖21个行政村。寇店镇历史悠久,因宋代宰相寇凖曾在此住宿,故名寇店。2010年10月,与庞村镇、佃庄镇一起划入洛阳伊洛工业园区(后改名为伊滨区),成为伊滨区五镇之一。

位置境域

寇店镇地处洛龙区东部,东接偃师区大口乡,南倚万安山与伊川县吕店乡接壤,西达洛龙区李村镇,北邻庞村镇,行政区域面积63.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寇店镇地处洛阳断陷盆地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为南部属浅山区,北部为山前坡地、地势较平。

气候

寇店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年平均211天,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2248.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风向以东北风、西风较多,其次是东风、南风,北风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

水文

寇店镇境内有季节河沙河,源于五龙东南山涧,出涧流向西北,经王窑、高窑、马寨、东朱等村汇入伊河。境内有3个座库,沙河一库坝高28米,库容56.9万立方米;沙河三库坝高29米,库容238万立方米;沙河五库坝高20.5米,库容32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寇店镇境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碳酸钙储量3.2亿立方米,硅石储量5亿立方米,正长石储量2.1亿立方米,钠长石储量1.8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4亿立方米。花岗岩中的“云里梅”“雪花青”被世界行家誉为“独特”品种。偃(师)龙(门)大煤田,已探明煤储量7000万至1亿吨,煤均厚度8米,垂直深度达240米,属无烟煤,单位煤值热量7000大卡。耕地面积5.85万亩,其中水浇地2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寇店镇辖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寇店村。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洛阳县第九区,1955年12月划入偃师区。1958年,辖区以东沙河为界,山西省属大口公社,河西属李村公社。1961年设寇店辖区,下辖寇店、朱窑、封沟、常村、窑沟、庞村镇6个小公社。1962年撤区,建寇店公社,因政府驻地寇店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公社为乡,1995年5月撤乡建镇。2010年10月,正式并入洛阳伊滨区管委会。

寇店镇大部分村原属洛阳县第九区。

1955年12月,划入偃师县。

1958年8月,辖区以大火为界,以东属大口公社,以西属李村公社。

1961年,设寇店区,下辖寇店、朱窑、封沟、常村、窑沟、庞村6个公社。

1962年,撤区并社,成立寇店公社。

1983年11月,改社为寇店乡。

1988年12月,该乡北部诸村迁出,设立庞村乡。

1995年5月,撤乡建寇店镇。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寇店镇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8人,城镇化率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05人。

2017年末,寇店镇常住人口为4.1万人。

截至2018年末,寇店镇户籍人口为4078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寇店镇完成财政总收入737万元。其中国税133万元,地税330万元,耕地占用税150万元,非税收入124万元。

2018年,寇店镇有工业企业117个,其中规模以上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7个。

农业

2011年,寇店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6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1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羊饲养量710只,年末存栏591只;家禽饲养39万羽。

工业

2011年,寇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2.55亿元。拥有工业企业59家,职工17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7%

文化

文化底蕴深厚

寇店镇原名烟岭镇,因宋代名相寇凖慕古烟岭秀美山水和幽静环境曾携眷属到此居住,而取现名。境内有北魏水泉石窟、洛南东汉帝陵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寇准故居、大谷关等历史文化遗迹,特产“牡丹玉石”享誉世界。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寇店镇因宋代宰相寇准曾在此住过得名。

文物古迹

寇店镇境内有东汉帝陵6座。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寇店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95人;小学10所,在校生2511人,专任教师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生1040人,专任教师9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99.4万元,较上年增长9%。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寇店镇有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33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500户,入户率41%。

2011年末,寇店镇有学校运动场15个,8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寇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病床1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5张。专业卫生人员65名,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1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以上。

社会保障

2011年,寇店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05人,支出190.5万元,月人均72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1.66万元。敬老院3家,床位8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6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万人,参保率达96.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寇店镇有邮局1个,代办所6个,邮政储蓄120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5400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7万台,固定电话用户4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9%;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300户。

基础设施

供电

2011年末,寇店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容量为2x500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有寇大线(2.5千米)、寇中线(4.3千米)、寇西线(16.1千米)、寇南线(33.8千米)4条。境内有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条。

城镇功能完善

镇区新修了烟岭大道、龙少路,古镇路、东林路、绿景-沙河路、创业路、和谐路,形成了“三纵六横”交通路网,建成了镇文化活动广场、迎宾广场、水泉石窟广场、南兆域广场、烟岭广场、誉辉广场等6个广场和5.5公里长的沙河公园,配套建设了镇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中转站、11座公厕,并安装红绿灯11处,接通了市区天然气。开通了直达市区的公交车和镇域环线公交,是洛阳市首家开通镇域环线公交的乡镇。

产业发展迅猛

产业集聚区内共入驻各类企业80多家,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主导产业,洛阳万安山通用航空机场的开工建设,将带动通用航空高端制造、通勤与公务航空、观光旅游、农林作业、应急救援、飞行培训等配套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小镇奠定了基础。

旅游资源丰富

洛阳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水泉石窟、山顶公园、大谷关曹魏大墓保护利用与展示、祖师庙、舜耕智慧田园、五龙峡景区等景点,逐步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致力打造市民近郊游的目的地。洛阳兄弟连野战拓展特训营举办的每年一届全国野战运动赛、全国研学教育暨国防教育高峰论坛,更为建设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

政治

党建活力无限

各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主题日规范,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升,镇党建主题公园、党建展馆、党建广场更是锦上添花。党支部评分定级和党员“双十规范”积分评星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创新推行了基层党建“三级九制”工作法,《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镇党委书记登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台进行了经验介绍。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交通先行、城镇建设、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继续发扬“务实重干、勇于担当”的工作理念,强化落实“抓党建、促发展、转民风”的工作主线,着力打造“活力、实力、魅力”寇店,确保如期实现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镇的宏伟目标。

交通

寇店镇境内有315省道经过。

旅游

风景名胜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于寇店镇水泉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开凿年代从北魏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内正中刻主佛两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残高3米,两佛并列。

大谷关

大谷关,又名太谷关,设于东汉末年,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南大门。该关遗址位于偃师区寇店镇水泉村。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南大谷口,接登封市县界。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了镇压黄巾军起义置八关,大谷关即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http://www.stats.gov.cn/tjsj/.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