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镇,隶属于扶风县。地处扶风县东北部,东与乾县临平镇武功县游风镇接壤,南与杏林镇为邻,西邻法门镇,北接天度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总面积55.3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召公镇下辖12个行政村。2011年,召公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达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亿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召公镇常住人口为23454人。

历史沿革

西周姬奭在此设馆讲学而得名。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属美阳县

东汉时为武功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属周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岐山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属湋川县。贞观七年(633年)属岐阳县。元和三年(808年)属扶风县

明、清、民国初属泰川乡良峪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至1949年,为召公乡。

1949年7月13日,为召公区,辖9个乡。

1956年2月,改为召公乡。

1984年4月,改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召公镇地处扶风县东北部,其中陆地54.1平方千米,占97.7%;水域1.3平方千米,占地面积2.3%。

地形地貌

召公镇地处黄土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主要有平塬、洼地、沟壑等。境内最高点位于新庄村,海拔700米;最低点位于袁新村,海拔580米。

气候特征

召公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年平均218天,年平均降水量585.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

水系水文

召公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泰川河,发源于吕宅村,境内流长3千米。

行政区划

1984年4月,辖17个行政村,下设9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1年末,姬奭镇辖新庄、吴家、召公、官道、吕宅、西张、后董、大槐镇、召首、召光、袁新、聚粮、灵护、三头、作里15个行政村;下设9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下辖12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召公镇西街。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辖区总人口3.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05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6624人。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3.8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91人。

截至2018年,召公镇户籍人口38847人。

2021年7月29日,根据扶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召公镇常住人口为2345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召公镇财政总收入1432.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90万元,增值税490万元,企业所得税232.9万元,个人所得税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5元。

2018年,召公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上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9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召公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长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耕地面积5.6万亩,人均1.5亩。2011年,召公镇粮食生产2.8万吨,人均731千克。其中小麦1.6万吨,玉米1.2万吨。2011年,召公镇蔬菜种植面积991亩,产量1125吨。2011年,召公镇生猪饲养量3.5万头,年末存栏1.9万头;羊饲养量518只,年末存栏258只;牛饲养量2130头,年末存栏1120头;家禽饲养量18.0万羽,上市家禽6.5万羽。2011年,召公镇生产肉类1659吨,其中猪肉1321吨,牛肉181吨,羊肉3吨。禽蛋230吨,鲜奶230吨;畜牧业总产值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万株,林木覆盖率20%,活立木蓄积量8000立方米。2011午,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0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等。其中苹果1.9万吨,桃30吨。2011年,召公镇大型农业机械580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召公镇工业生产总值达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2011年,召公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0.1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有商业网点150个,职工230人。2011年,召公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有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金融网点2个,各类存款余额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储蓄9580元;各项贷款余额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2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5万份、期刊0.65万册,业务收入21.7万元。电信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台量2台台,固定电话用户41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2%;移动电话用户26000户增加上增加如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宽带接入用户5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60万元。

文化

扶风县,有一个召公镇。这个镇在当地有一个名字叫“菊村”。如今,当地许多人还这样叫它的老名字。

说起这个“菊村”,不能不先说起一个历史名人,那就是西周时期的姬奭

《史记·召公世家》里记载:“召公,姓姬名奭(shì),西周宗室,与姬发周公同辈,因食采邑于召地,故谓之召公,又称召康公。”

召公是周公的弟弟。周公是西周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如今,在宝鸡市岐山县还有一座“周公庙”。

据《扶风县志》载:“在县东北30里,有召公古迹,今为召公镇,亦名召村,俗名菊村,召康公祠在焉。”据考证: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封召公为右相,召公便在此地开设公馆,栽植甘棠树。他常在树下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并在馆内聚集子仆、兵士、当地百姓讲学论道,习周公之礼,论学问之道,开创了周朝“学在官府”的教育模式。

召公有一大爱好,就是他非常喜欢栽植菊花,众人知其爱好多助他栽植,在当地逐渐形成菊花园。每到秋季,菊花一开,金黄一片,观赏者络绎不绝,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后来,人们就把此地的名字叫“姬奭”、“召村”或者叫“菊村”。召公去世以后,后人思其遗爱,为保护甘棠树勿被采伐而作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前后,这棵甘棠树尚在,高达13米,粗4米许。后在战乱中,“甘棠公馆”和这棵甘棠树均被毁了。

交通

2011年,召公镇境内关中旅游环线、法乾线过境,境内长12千米,分别通往乾县扶风县城。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15千米;通村公路32条,总长96千米。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6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68米;道路铺装面积39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2.5平方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有镇文化站1个,有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文化书屋13个,藏书4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6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社火碗山、木偶、锣鼓等。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有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6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4所,在校生1763人,专任教师14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48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医疗

截至2011年末,召公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5个;私人诊所12个,病床15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2张;固定资产总值36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召公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08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召公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4户,人数1871人,支出240.6万元,比上年增长8.5%,月人均107.15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临时救济30人次,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4.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万余元,比上年增长5%。

参考资料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召公村.地名介绍.2021-09-17

(宝鸡市)扶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12-05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