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的主要条约,因此由这些条约共同构成的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

简介

作用

首先,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其次,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市亚洲小亚细亚半岛,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再次,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

隐含矛盾

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继续发展。

具体和约内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其间,协约国德国于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通称《凡尔赛和约》。

和约关于对德和约部分规定:

①确定了战后德国的新疆界。德国除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外,还向丹麦波兰以及新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德国放弃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领地。其中大部分以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形式为英、法、日所瓜分。如德属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占有;赤道以南的新几内亚岛划归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萨摩亚划给新西兰;德属纳米比亚和东非坦噶尼喀归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两国瓜分。

③限制德国的军备及确定德国的战争赔款。

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

1919年9月11日,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规定匈牙利脱离奥地利成为独立国家,奥地利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独立,禁止德奥合并;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了《讷伊条约》,保加利亚将大片领土分别割让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和希腊,并丧失通往爱琴海的出口;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将约2/3的领土分别划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及奥地利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同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丧失大约3/4的领土,其中大部分是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形式下成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体系。

影响

巴黎和会未能解决远东太平洋问题,美国为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削弱英国的海上霸权并拆散英日同盟,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举行华盛顿会议有美、英、日、中、法、意、比、葡、荷9国出席。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签订了《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以取代英日同盟。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签订了《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规定5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美)5:(英)5:(日)3:(法)1.75:(意)1.75;航空母舰总吨位依次为13.5:13.5:8.1:6.6:6.6。同一天,出席会议的9国还签署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确定了美国提出的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平等”政策的原则。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世界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体系彻底崩溃。

所以,《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性的削弱战败国势力,为以后的报复埋下伏笔。同时,也确定了帝国主义在西亚、非洲等地区的统治地位。

二战的引线

凡尔赛和约的出台,明码标价的巨额战争赔款足以让刚刚经历战火的德国崩溃。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大卫·乔治也曾经亲口透露玄机;“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

对于德国人来说,接受条约无异于一个最可怕的选择,当时的德国完全没有能力承担得起如此庞大的债务和割地的耻辱。整个德国都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他们真的履行条约,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德国就是自寻死路!这时的德国经济已经十分脆弱,即使德国人可以动用全部资金,也只可以偿还战争赔款的冰山一角。并且还可能造成经济崩溃。这种迦太基式的和平不可能维系下去,所以德国人只能做一件事,违反条约!

就这样,德国人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并在纳粹的鼓吹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当这股力量壮大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已无法避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