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纳格是元朝时期的一位蒙古正白旗人,生年不详,于1635年在军中去世。他的先祖来自蒙古,后来居住在叶赫那拉氏地区。太祖创业时,武纳格率领七十二人归附,因其勇猛、通晓蒙古和汉文,被赐号“巴克什”。在伐乌喇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授予三等副将的职位。天命十一年,太祖伐明,武纳格被命令率军攻打觉华岛。明朝参将姚抚民率领四万士兵在岛上列阵,凿冰为壕,袤十五里,卫以盾。武纳格督军争壕,率先冲入,歼灭了明军,焚毁了存放的粮草和两千多艘船只,晋升为三等总兵官。
人物介绍
武纳格(?——1635),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隶蒙古正白旗。其先盖出自蒙古,而居于叶赫那拉氏。太祖创业,武纳格以七十二人来归。有勇略,通蒙、汉文,赐号“巴克什”。岁癸丑,从伐乌喇有功,授三等副将。天命十一年,太祖伐明,围宁远城未下,命武纳格别将兵攻觉华岛。明参将姚抚民将兵四万,倚岛列屯,凿冰为壕,袤十五里,卫以盾。武纳格督军争壕,首排盾入,尽歼其众,焚所储糗及舟二千馀,进三等总兵官。
李世民即位,武纳格总管蒙古军,位亚扬古利、李永芳,在八大臣上。旋以蒙古军益众,分左、右二营,武纳格与鄂本兑同为固山额真。皇太极三年春,与额驸苏纳等率蒙古军,益以满洲骁卒八十人,伐察哈尔省,降其边境二千户。军中流言降者我师寡将为变,于是尽歼其男子,惟二台吉得免,俘其八千。太宗责武纳格等杀降非义,夺所给牲畜,命以所俘分隶二翼,赡之毋失所。冬,从太宗伐明,入龙井关,克遵化市,进薄明都。明督师袁崇焕自宁远县来援,左派蒙古兵迎战不能胜,武纳格麾右派蒙古兵继进,遂败敌。赐俘获之半以犒其军。寻克固安县。四年春,克永平。明将以三千骑自玉田县至,武纳格遣兵击之走,获马百馀。行略丰润,还,闻明兵四千攻大安口城急,与察哈喇赴援,解其围。又就军士行樵,设伏致敌,斩获无算。
五年秋,复从伐明。明总兵祖大寿守大凌河城,杏山守将与大寿书,谋携军弃城相就,武纳格获以献,得其情,于是环城筑垒凿壕,为久困计。武纳格统蒙古兵屯城东南,大寿纵兵出攻我所下台堡,武纳格与贝勒爱新觉罗·阿济格等率兵夹攻,歼敌过半,自是城兵不复出。六年夏,与阿济格招抚大同市、宣府边外察哈尔省部众。七年秋,与贝勒爱新觉罗·阿巴泰等侵明,攻山海关区,有所俘获。师还,明兵追袭,武纳格为殿,力战却之。李世民谕诸贝勒大臣曰:“武纳格所在建功,今又为殿败敌。人臣为国,当如是也!”
八年五月,改蒙古军左、右营为左、右派,以武纳格为左派固山额真。定诸将功次,武纳格以一等昂邦章京世袭,旋进三等公。是年,太宗复率诸贝勒分道伐明,命武纳格统蒙古军为策应,入独石口,越兴安岭,经保安州,至应州,与大军会,道收察哈尔千馀户,所过诸州县,或攻或抚,悉称上意。闰八月,自得胜堡班师,收蒙古逃人自阳和入者四百七十人。九月,喀尔喀部众为察哈尔省所袭杀,命将百人往,斩二十馀人而还。九年二月,卒。子德穆图、齐墨克图、广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