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苏-33战斗机

苏-33战斗机

苏-33战斗机(北约称Flanker-D)源自苏-27,最初称为苏-27K,是苏联苏霍伊航空集团设计局(现俄罗斯航空制造集团联合体)为苏联/俄罗斯海军研制的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该战斗机可执行夺取制空权、舰队防御、空中支援及侦察等多种任务。苏-33为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主战机种,亦为现役世界上最大的舰载战斗机。

美苏冷战期间,苏联海军在海基空中火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西方。由于雅科夫列夫 雅克-38战斗机是唯一可用的舰载机,因此考虑使用更灵活的解决力案对机翼进行现代化改造。结合这一新要求,还形成了一种新的航母设计,以扩大苏联海军的战术能力。到1970年代后期,米高扬 米格-29"支点”和苏霍伊航空集团 苏-27战斗机“侧卫"空中优势飞机都推出了,这些飞机成为米格-29K和苏-27K的设计基础。1985年,苏-27战斗机海军化版本的第一个概念设计获得批准,为海军的新航母提供用于防空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舰载机被指定苏-27K,后来被命名为苏-33。苏-33战斗机于1987年8月17日完成首次飞行,于1998年8月31日装备俄海军。

苏-33战斗机装备有两台AL-31F型发动机,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使用先进的水平尾翼,可以有效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该战斗机装备有先进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和驾驶导航系统,配备了可伸缩的钩子系统,并伴随有鸭翼以增加升力。苏-33战斗机还具有加强的起落架和结构,以应对航母着陆带来的额外压力。雷达上采用了“苏-27战斗机”上N001雷达的改进型,提高了雷达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苏-33战斗机的固定武器为1门带弹150发的30毫米GSh一301航空机炮。在执行舰队防空作战任务时,苏-33主要依靠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空中作战,在空空导弹方面,苏-33可以使用R-27导弹中距离空空导弹和R-73导弹近距离格斗空空导弹。在对海攻击武器方面,苏-33可以使用新型的Kh-41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苏-33还可以使用各种口径的火箭弹航空炸弹,具有一定的对地(海)攻击能力。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在冷战期间,苏联海军在海基空中火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西方。由于雅科夫列夫 雅克-38是唯一可用的舰载机,因此考虑使用更灵活的解决力案对机翼进行现代化改造。结合这一新要求,还形成了一种新的航母设计,以扩大苏联海军的战术能力。到1970年代后期,米高扬 米格-29"支点”和苏霍伊 苏-27战斗机“侧卫"空中优势飞机都推出了,这些飞机成为米格-29K和苏-27K的设计基础。由于与美国海军全尺寸航母相比,苏联航母的整体尺寸较小,在飞行甲板的发射端安装了滑雪坡道。因此,米格-29K和苏-27K都为这个角色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研制历程

在“苏-27”生产型1981年4月首飞后的1982年,苏联随即开始用“苏-27”的T-10-3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1983年,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开始建造,T-10舰载机的试验工作进一步加快。1985年,苏-27战斗机海军化版本的第一个概念设计获得批准,为海军的新航母提供用于防空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舰载机被指定苏-27K,工厂名称为T-10K,后来被命名为苏霍伊 苏-33。

该战斗机于1986年开始正式使用带前翼的T9/10次列车24和双座型T-10-Y2进行工厂试验,并于1987年8月17日记录了首次飞行。在1989年9月“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舰开始试航前,“苏-27战斗机”的舰载型“苏-27K”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并对飞机起飞、着陆、空中加油和机翼折叠等技术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试验。

服役历程

1989年11月,“苏-27K”首次在航空母舰上着舰。被正式命名为“苏-33”型舰载机,组建了苏联海军第一支先进舰载机作战部队,使苏联海军首次具有了可以和美国海军艘载机在质量和战斗力上相抗衡的海上空中作战力量。

1998年8月31日苏-33战斗机才正式引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服役。2012年,苏-33战斗机被分配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的甲板上,这是当时唯一服役的俄罗斯海军航空母舰。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机身

苏-33战斗机有光滑轮廓,为蔫足舰载采用拦阻方式着舰时所需要承受的5g纵向过载,对“苏-33”机身主要承力结构进行了加强。

驾驶舱

“苏-33”座舱换装了改进型的平视显示器,可以显示导航、瞄准、飞行姿态信息和雷达/红外探测系统的信号。座舱内部的飞行仪表仍然是常规仪表,右上角的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显示雷达和红外系统得到的信号图形。采用的头盔瞄准具是通过头盔上表面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座舱内的光敏元件进行定位。瞄准具为单目简单光环式,只能显示简单的瞄准和锁定信号。机上红外格斗导弹导引头可以随动于头盔瞄准具,采用头盔瞄准具扩大了“苏-33”在近距离格斗时的导弹离轴发射范围。在对海上目标作战时可以控制Kh-41导弹对驱逐舰以上规格的水面目标进行攻击。

机翼

“苏-33”增加了主翼的面积,并且把“苏-27战斗机”后缘半翼展的整体式襟副翼改为机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在机翼靠近翼尖部分设置有副翼。通过增加的双开缝增升襟翼,提高了“苏-33”的机翼升力。在主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机翼折叠机构,把主翼分为固定翼段和可折叠机翼两部分,通过布置在机翼折叠机构开缝处后段的液压作动筒控制机翼的打开和折叠。

前翼

“苏-33”增加了可动的前翼结构,这个新增加的前翼设计十分出色,前翼的偏转角度为+7度~-70度,只能同向偏转而不能差动,前翼与主翼安装在相同平面上。通过加装的前翼和使用电传操纵系统.使“苏-33”的纵向安定度放宽到15%平均气动弦长,比“苏-27”的5%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小型的前翼与边条共同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可控涡系,提高飞机的俯仰操纵性能。

尾锥

尾钩组件安装在强化的中央珩粱上,为保证飞机在大迎角状态下在舰上起、降的安全性,缩短了尾锥的长度,尾锥中的减速率去掉,改装电子设备。尾钩连杆设置在尾锥的下方。

起落架

前起落架支柱直接与机身主承力结构联结,加强了前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并且改用了双前轮。主起落架直接联接在机身侧面的尾粱上,通过加强的结构和液压减振系统。使主起落架可以承受在舰上拦阻着陆时6~7米/秒的下沉率。

动力系统

苏-33战斗机由2台AL-31F加力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AL-31F是由俄罗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尺寸小,推力大。其涡轮具有有效的冷却系统和良好的热力学特性;压气机增压快速,发动机结构紧凑,保证飞机有较高的推力和良好的机动性。AL-31F稳定性高,维修简便,该发动机采用单元体结构,由14个单元体组成,如果出现某些损坏,不需要全部更换,只替换下有故障的单元体即可。

航电系统

“苏-33”的雷达上采用了“苏-27战斗机”上N001雷达的改进型,提高了雷达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与美国同类飞机装备的雷达相比较,“苏-33”采用的N001雷达对空作战模式少,只具有简单的对海作战模式,在对空作战中可以使用中程空空导弹进行拦截作战或者使用短距导弹。“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与“苏-27”采用同样的结构,因为机头左侧安装了伸缩式空中加油管,“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偏向右侧。由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系统可以探测距离60千米内的尾后目标,对目标迎头发现距离不超过20千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作用距离为7千米。

电子对抗

“苏-33”的电子对抗系统由SPO-15LM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控制的主动干扰机和诱饵弹投放器组成。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可在360度范围内探测大部分频率上的脉冲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在座舱内显示辐射信号的类型并且由飞行员控制投放诱饵弹,机上采用的主动干扰机和在机翼翼尖处外挂的主动式电子干扰吊舱,可用连续波或者脉冲的方式进行杂波干扰和地形反射干扰。如果在担负伴随干扰任务时,机翼下的挂点还可以挂装吊舱式电磁干扰系统。

武器系统

原来“苏-33”外挂载荷虽然达到了6500千克,但在航空母舰上采用滑橇甲板起飞的最大重量应该只是略超过26吨,如果海上气候条件恶劣的时候起飞重量还要降低。如果以26吨的起飞重量来计算,“苏-33”在带有60%燃料的条件下,只能外挂2000千克左右的载荷,这个重量只能是基本空战所用的8枚空空导弹的重量。 另外在对海作战中,虽然可以使用Kh-41反舰导弹,不过以“苏-33”的挂点强度和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程度看,也只能在“苏-33”机身进气道之间的挂点带1枚导弹,其他对地(海)攻击武器的使用也都要受到外挂的限制。综合起来可以认为,“苏-33”的作战用途仍然局限在对海上编队的空中防御上,远距离对地(海)攻击能力并不出色。

“苏-33”的固定武器为1门带弹150发的30毫米GSh一301航炮。在执行舰队防空作战任务时,“苏-33”主要依靠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空中作战,在空空导弹方面,“苏-33”可以使用R-27中距离空空导弹和R-73近距离格斗空空导弹。在对海攻击武器方面,“苏-33”可以使用新型的Kh-41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达250千米的Kh-41是海军著名的3M-80超音速导弹的空射改进型,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装药量的弹头单发命中就可以对大型军舰造成严重破坏。“苏-33”还可以使用各种口径的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具有一定的对地(海)攻击能力。

性能数据

资料来源

服役事件

2001年7月17日,为庆祝海军航空兵成立85周年,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副司令、俄英雄阿纳基泽少将在驾驶苏-33歼击机做飞行表演时,因飞机坠毁而献身,坠毁的原因是发动机停止工作。

2016年11月15日,在叙作战行动启用搭载苏-33战机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以打击恐怖分子。

2016年12月5日,驾驶员驾驶苏-33战机机在叙利亚执行任务后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降落时,飞机因阻拦索断裂而冲出甲板。

参考资料

图文:苏-33是一种舰载型多用途战斗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24-02-29

图文:苏-33发射反舰巡航导弹.新浪网.2024-04-10

Sukhoi Su-33 "Navy Flanker".milavia.2024-04-27

DESCRIPTION:.aerospaceweb.2024-04-27

Sukhoi Su-33 (Flanker-D).militaryfactory.2024-04-27

俄苏-33航母战机坠海.现代快报.2024-02-29

俄军建造多功能飞机 性能优于苏-33航母舰载机.搜狐网.2024-04-10

军事世界画刊:苏-33重型舰载机发展及性能详解.军事世界画刊.2024-02-29

苏-33可挂载新型Kh-41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新浪网.2024-04-26

苏-33M机翼下可挂载10枚R-77中远程空空导弹.新浪网.2024-04-26

俄海军航空兵副司令驾机表演时坠机献身.中国新闻网.2024-02-29

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首次投入叙利亚作战.人民网.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