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美黄海对峙事件
中美黄海对峙事件,指的是1994年10月,中美两军就因美国航空母舰进入黄海而引起对峙的事件。
1994年,美国认为朝鲜的核计划进入实战部署,所以美日提出核查并改换轻水反应堆的建议,但遭到朝鲜方面拒绝。于是,美国海军在没有通知中国的前提下,派遣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开进黄海对朝鲜西海岸新区进行封锁。在巡航过程中,美国海军发现了一艘中国海军核攻击潜艇,并对该潜艇实施追踪,为此,两军战机发生空中对峙。最终,为避免事件升级,“小鹰”号全队驶离中国领海。
1994年1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北京,和中国商量建立‘中美海军海上航行双边通报制度”。中国在该事件后,开始加紧对潜艇的改进和对航母攻歼战术的研究。
事件背景
朝鲜核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朝鲜加速研制核武器的消息传到了美国耳中。为维护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布局,美国在得知消息后,立马开始对朝鲜进行强硬施压,试图逼迫其停止核研究。面对美国的压迫,朝鲜方面表示自己只是在研发核动力用于电力设施,拒绝停止核研究。随后经过谈判,双方签订《日内瓦核框架协议》。
朝鲜方面答应停止宁边核试验进程,但作为补偿,美国需要援建朝鲜两座容量为1000兆瓦轻水反应堆,并在反应堆建成之前每年支援朝鲜50万吨重油。在协议签订后,朝鲜遵循协议停止了核试验项目,但美国却开始各种推脱来拒绝履行承诺。朝鲜宣称将再度重启核试验。美国反而借着朝鲜核项目停止后再启动的机会,试图用施压手段逼迫朝鲜签订单边协议。为了达成目的,美国不但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政策,并直接派出了舰队开进中国黄海海域附近,试图对朝鲜西部沿海进行封锁与威慑。
中美关系转冷
1992年9月14日,老布什政府宣布批准对台湾出售150架当时非常先进的F-16A/B型战斗机,这笔对台军售一度让大陆与台湾之间空中军力平衡向台湾一侧倾斜了很多。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同时,美国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5架直升机跟踪监视,并要求“银河号”返航。“银河号”在印度洋的国际公海海域上,被美军舰截停并扣留长达三周之久。8月4日,中方明确告诉美国:“银河号”没有违禁化学品。但是,美国人声称他们的情报绝对准确,坚持要对“银河号”进行检查。8月28日,中国同意美国派专家,以沙特政府技术顾问的身份,对停泊在达曼港的“银河号”进行检查。经过一周的彻底检查,9月4日,“银河号”货轮上第628个,也是最后一个货箱被检查完毕后,美国人仍没有发现任何化学武器。于是中国、美国、沙特阿拉伯三方签订检查报告,确认“银河号”没有违禁化学品。两次事件使中美关系当时陷入低谷,双方停止了一切的军事交流。
事件经过
1994年,美国海军在未向中国方面事先通报的情况下,派遣“小鹰号”航母沿中国领海边界巡航,遭遇到一艘刚刚完成远海作业正在水面返航中的中国海军汉级核攻击潜艇。美国军队不但没有避让,反而起飞“北欧海盗”反潜机投掷反潜声呐浮漂对中国潜艇方位进行三角计算。这对一艘潜艇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下一步就是反潜攻击。中国潜艇一边进行下潜规避,一边用长波电台和青岛基地联系,请求支援。美军“小鹰号”不但没有中止这一危险行动,反而全队跟进,驶入中国领海,死缠住汉级潜艇不放。
北海舰队青岛基地接到电报后,命令海航紧急出动两架歼8带弹出航并派两架苏27战机护航支援中方潜艇。在黄海上空,中方飞行员先用英语警告美方——你们已进入中国领海,请立即退出。“小鹰号”不但装聋作哑,反而起飞了两架F14战斗机进行警戒飞行。这时局面陷入僵持,中国的两架歼-8只好保持在内圈,另外两架苏-27战斗机则在外圈与F14做平行飞行监视对方。
美方行为激怒了中国飞行员,中国的一架苏-27突然拉高,然后猛的向右翼的F-14战斗机斜切下去。美国飞行员吓得赶紧向右加力猛拉,逃离接触空域。同时中国的歼8II战机打开火控雷达锁定美国军队航母编队。海上冲突一触即发。美军见势不妙,开始撤退,美军的F-14降落后,小鹰号航空母舰全队驶离中国领海。在向横须贺司令部通报情况后,为避免和中国海军再次危险接触,奉命返回母港。
事件影响
1994年1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北京,和中国商量建立‘中美海军海上航行双边通报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中国在该事件后,开始加紧对潜艇的改进和对航母攻歼战术的研究。还在后续向俄罗斯购买了4艘驱逐舰以强化海军实力,并通过附赠的反舰导弹,为日后中国反舰导弹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中美海军两次正面对峙,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崛起.今日头条.2024-03-01
环球时报:那10年,每一年美国都狠踹中国一脚!.上游新闻.2023-11-22
环球时报:那10年 每一年美国都狠踹中国一脚.新浪网.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