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
琐罗亚斯德(波斯文:زرتشت,生存年代争议较大,一说约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51年),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或教,是波斯雅利安人的宗教,也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游牧部落贵族家庭,20岁时放弃家庭隐居,30岁时创立改革传统的多神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将他引见给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得以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琐罗亚斯德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
琐罗亚斯德教在汉语中被称为拜火教或祆教。该教继承了二千五百年,至今仍有信徒。琐罗亚斯德被认为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创造者,因此他后来成为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他的教义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是至高无上的善神,因此他成为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核心信仰。
关于琐罗亚斯德的生活年代,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通过语言和社会文化证据,认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位于公元前二千年。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七、六世纪,这一时期与居鲁士大帝和 Darío the Great相距不远。琐罗亚斯德教在公元前六、七世纪成为了古伊朗的官方宗教,尤其是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在公元前六、七世纪,琐罗亚斯德教在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伊朗后开始衰落。
琐罗亚斯德被认为是《阿维斯塔》(即波斯古经)《迦泰》的作者。此外,他还创作了用他 native 阿维斯达方言编写的系列赞美诗《亚斯纳·霍普塔甘提》,这些作品构成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核心思想。关于琐罗亚斯德的生活,学者们知之甚少。
教派创立
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是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的创始人,该宗教已存在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有信徒。琐罗亚斯德也是拜火教徒的圣典《火教经》(Avesta,又译作《阿维斯塔》) 的最早分册《伽泰》(Gathas)的作者。
人物生平
我们对琐罗亚斯德(古伊朗语为Zarathushtra)的生平情况了知甚少。他大概于公元前628年出生在今日伊朗北方,我们对他的早年生活一无所知。
成年时他宣讲自己所提出的新教,起初遭到反对;然而到了四十岁左右他取得了成功,使伊朗东北地区的一个君主维斯塔巴国王改信了他的新教。从此以后,维斯塔巴国王就成了他的朋友和保护人。
根据伊朗的传说,琐罗亚斯德活到七十七岁,因此他的卒年大概是在公元前551年。
神学观念
琐罗亚斯德神学融一神论和二元论为一体,耐人寻味。
根据琐罗亚斯德的说法只有一个真神,他称之为阿胡拉·玛兹达(现代波斯语为Ormuzd)。阿胡拉·玛兹达(英明的主,即真神)支持正直和诚实。但是琐罗亚斯德还相信存在一个凶神──安格拉·曼纽(现代波斯语为Ahriman),他代表罪恶和虚伪。
在现实的世界里,善神和凶神双方的势力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斗争。是站在善神一方还是站在凶神一方,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斗争的双方可能会势均力敌,但是琐罗亚斯德教徒相信,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善神的势力终究会赢得胜利。他们的神学还包括对来世的坚定信念。
创教发展
在道德问题上,拜火教强调正直和诚实,反对禁欲主义和单身制度。拜火教教徒有许多有趣的宗教仪式,有些教徒站在自己的尊师周围拜火。例如在拜火教寺里总是燃烧着一堆圣火。但是他们独具特色的宗教习惯是对死者的处置方式,他们对尸体既不施行土葬又不施行火葬,而放在塔顶上喂兀鹰(这种鸟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把尸骨剔光)。
虽然琐罗亚斯德教与更为古老的伊朗宗教有许多共同成份,但是在琐罗亚斯德在世期间它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期,大约在琐罗亚斯德死去前后,他所居住的地区被居鲁士大帝吞并入波斯帝国。在随后的两百年间,拜火教为历代波斯王所接受,赢得了许多信徒。在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即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拜火教遭受到严重摧残。然而波斯人最终又赢得了政治独立,希腊的影响霎时低落,拜火教即刻复苏。
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拜火教被立为波斯国教。
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取得征服胜利之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在有些情况下是被迫的,尽管从原则上讲伊斯兰教徒能宽容较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
大约在十世纪,剩下来的拜火教徒有些从伊朗逃到波斯湾的一个岛──荷莫兹岛。他们及其后裔又从荷莫兹岛来到印度,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侨居社会。由于他们是波斯血统,印度人称之为“波斯系拜火教徒”。今天印度有十多万波斯系拜火教徒,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孟买附近,构成了一个相当兴旺的社会团体。拜火教在伊朗从未彻底消亡过,不过剩下来的信徒也只有二十万左右。
今天世界上的拜火教徒比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徒和基督教徒都要少,然而尽管琐罗亚斯德信徒的总数比后两者都要少得多。从历史进程来看,起步较晚的摩门教和基督教教义都受其影响。后人如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就其教义,创作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为琐罗亚斯德的波斯语译名)一书。
而且拜火教神学对其它宗教如不断优化的犹太教也有影响。拜火教对摩尼创建的宗教──摩尼教的影响甚至更为大些。摩尼吸收了善神和凶神之间进行斗争的思想;并经过冥思苦想,使之成为一种复杂而感人的神学。在一个时期内,他所创建的这种新信仰是一种主要的世界性宗教,但是自从那时起它就逐渐绝迹了。
虽然拜火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但是毫无疑问,它基本上一直是一种地区性宗教而不是一种主要的世界性信仰。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能同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提并论。琐罗亚斯德教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在波斯帝国产生,但是为其他的教派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平台。
文学形象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就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创作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为琐罗亚斯德的波斯语译名)一书。在书中,琐罗亚斯德被描述为一个“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时,离开他的家乡和他家乡的湖,到山里去。他在那里安享他的智慧与孤独,十年不倦。”尼采在书中借琐罗亚斯德之口也阐述了他的思想,但由于只是虚构出的文学形象,所以与历史上的琐罗亚斯德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