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The Boston Tea Party),是1773年12月16日发生于北美洲波士顿的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政治事件。
1767年,英国通过了《汤森法案》,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城镇会议号召殖民地人民抵制英国货物,殖民地与共主之间关系紧张。1770年3月5日发生的“波士顿惨案”,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军暴行的愤怒。为缓和矛盾,女王陛下政府决定从波士顿撤军并撤销《汤森法案》,但其中关于茶叶的税收条例被保留下来。此后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再次进入缓和阶段,双方贸易再次繁荣。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英国政府通过《茶叶条例》以帮助东印度公司度过危机。《茶叶条例》使东印度公司垄断了殖民地的茶叶销售,殖民地茶叶商人对此表示不满,各殖民地展开了一系列抵抗活动。1773年11月,波士顿人民多次集会以抵抗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地区运输茶叶,但其诉求都遭到了拒绝。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达特茅斯号、爱琳娜号、河狸号三艘茶船分别于11月27日、12月2日、12月15日抵达波士顿格里芬码头。12月16日晚,约50余名波士顿人化妆为美洲原住民登上茶船,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全都倾倒到大海中。
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议会在1774年3月至6月间通过了5项强制法令,以加强对波士顿等殖民地的管控。这5项法令被北美洲殖民地人民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波士顿也因此陷入封锁,但北美洲其他13个殖民地对波士顿进行了援助。波士顿倾茶事件打击了英国对北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同时也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热情。此后北美洲各殖民地逐渐开始联合抗争,直接推动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评价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创一个历史的新纪元”。美国独立后曾在波士顿格里芬码头树立纪念碑以作纪念,现波士顿国会街大桥建有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
事件背景
《汤森法案》
1767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Charles Thomson)提出的新税收法案,即《汤森法案》。《汤森法案》规定,英国的土地税由20%降低到15%,并用殖民地所征税收中得到部分弥补由于降税而产生的40万英镑差额。法案还规定从英国输入殖民地的颜料、玻璃、茶叶等要征收进口税,在波士顿海关设立海关税务司总署,并规定税收人员有权进入船舱、私人住宅、店铺等搜查违禁品。当时女王陛下政府预计《汤森法案》实施后可为英国增加每年4万多英镑的税收。
《汤森法案》的颁布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1767年9月,北美洲波士顿城镇会议通过决议号召殖民地人民,不进口、不消费英国货物,鼓励人们自行生产消费品,以摆脱英国对其的控制。殖民地爆发的抵制英货运动打击了英国经济,但也促进了殖民地新兴工业的发展。1767年底,律师约翰·狄金森等人,在各个殖民地报纸发表了12封信,试图通过劝说的方式缓解殖民地与共主的关系。1768年,美国革命家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克里斯托弗·加兹登(Christopher Gadsden)起草的《通告信》被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其主要内容为请求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撤销《汤森法案》。《通告信》遭到了英国殖民政府的反对,但也得到了北美洲弗吉尼亚议会的支持。至此,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再次紧张。
波士顿惨案
由于《汤森法案》引发了北美洲殖民地人民的不满,殖民地与共主关系再度紧张,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希尔斯巴勒勋爵于1768年9月,派遣两个团的英军进驻波士顿。塞缪尔·亚当斯号召波士顿人对英军进行抵制,由于英国士兵的傲慢态度,抵制活动在波士顿地区愈演愈烈。1770年3月5日,一群波士顿人在英国海关办公楼前对8名英国士兵进行了围攻。波士顿人向英国士兵投掷雪球、石块等物,拿棍棒在他们面前晃动,还试图去抢夺士兵的枪。其中一个英国士兵突然开枪,其余士兵也随之开枪,导致了11个波士顿人中单,其中4人死亡。这次流血冲突被称为“波士顿惨案”,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怒潮。塞缪尔·亚当斯、约瑟夫·沃伦(Joseph Warren)等殖民地领袖对波士顿惨案的恶劣影响大肆领导、宣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军暴行的愤怒。
为缓和波士顿惨案引起的殖民地人民愤怒的情绪,女王陛下政府决定从波士顿撤军,并在诺斯勋爵(Frederick North)的建议下取消了《汤森法案》。但《汤森法案》中对于茶叶每磅征税3便士的规定被保留下来,以保持英国议会的权威和对英国征税权的肯定。
《茶叶条例》
波士顿惨案后,《汤森法案》被废除,北美洲殖民地与共主英国的关系再次进入缓和阶段。北美洲殖民地人民对英货的抵制运动也随之结束,此后3年里殖民地贸易再次繁荣起来。1772年底,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而濒临倒闭,且积存了1800万磅茶叶。按规定东印度公司茶叶只能销售给英国批发商,再由批发商转卖给美洲茶叶商,再由茶叶商卖给零售经销商。故而东印度公司在茶叶销售过程中获利并不多,为帮助东印度公司摆脱倒闭危机,英国首相斯诺勋爵决定将其积存茶叶进行销售。1773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茶叶条例》,允许东印度公司在英国免交各种茶叶税,并允许其直接向殖民地输出茶叶。该税法帮助东印度公司免于破产,但对殖民地商业资产阶级造成了严重损害。
事件经过
殖民地抵制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茶叶条例》,避免了茶叶税和中间人利润,其茶叶价格低廉。同时《茶叶条例》还明令禁止北美洲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由此垄断了殖民地茶叶销售。这造成了北美洲殖民地茶叶商、走私者等茶叶销售商人的不满,他们以爱国主义为口号,发动殖民地人民抵制东印度公司倾销的茶叶进行抵抗。北美洲各殖民地对此进行了抵抗,如费城 、纽约、波士顿、格林威治、拿骚、阿那不勒斯、爱登顿等殖民地重要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抵抗活动,如集会示威、报纸宣传抗茶活动、提倡不饮用英国茶叶、禁止销售英国茶叶、拒绝卸货和发售等。
1773年11月2日,波士顿各英国东印度公司代理人收到通知,要求其于第二日于自由树下,公开辞去东印度公司的任命。次日,约有500波士顿人在自由树下集会,塞缪尔·亚当斯、约瑟夫·沃伦、约翰·汉柯克(John Hancock)等革命领袖参与了集会,但东印度公司代理人并没有出席会议。于是群众对代理人的商店进行了捣毁行动,此后代理人仍然拒绝辞职要求。
11月17日,东印度公司的茶船已在运输途中的消息传到波士顿。波士顿人再次聚集到代理人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父子的住处示威,并要求其次日出席市民大会公开辞职,遭到了克拉克父子的拒绝。
11月22日,波士顿通讯委员会与周围市镇的通讯委员会成员于范涅尔会堂集会,要求马萨诸塞州其他市镇联合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输入。总督托马斯·哈琴生(Tomas Hutchinson)坚持殖民政策,并对代理人予以保护。
11月27日,东印度公司装有茶叶的第一艘茶叶船达特茅斯号(Dartmouth)抵达波士顿时,有超过8000名波士顿人进行集会要求茶船离港、阻止卸货。而马萨诸塞的总督哈钦森则下令,要求波士顿港内的英国船只不得在未取得出港证明的情况下离港,而波士顿海关又拒绝在未卸货的情况下给船只发放出港证明。11月28日至30日间,波士顿内多次召开集会,要求茶叶必须退回英国,但始终遭到总督与代理人的拒绝,殖民地相关部门与波士顿人民双方僵持不下。
倾茶事件
1773年12月2日,茶船爱琳娜号(Eleanor)抵达波士顿。12月9日,河狸号(Beaver)抵达波士顿港外,15日进港。达特茅斯号、爱琳娜号、河狸号三艘茶船被波士顿通讯委员会命令停泊站在波士顿格里芬码头。
12月16日,已经是船只泊港期限最后一日,波士顿人民再次在老南教堂集会。会议要求茶船必须在当日下午离开波士顿港口,便让船主与海关、总督进行交涉,但都遭到了拒绝,引起了集会群众的不满。当晚在塞缪尔·亚当斯的策划下,波士顿茶党的50余人化妆为印第安人,趁夜登上了茶船。他们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全都倾倒到大海中。
事件结果
波士顿倾茶事件后,为加强对波士顿等殖民地的管控,英国议会在1774年3月至6月间通过了5项强制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驻营法》《魁北克法》。《波士顿港口法》强制关闭了波士顿港口,并要求波士顿人对倾倒的茶叶进行赔款。《马萨诸塞政府法》将马萨诸塞的政府体制改为由英国国王直接任命参事会,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市政会议,且对其活动进行限制。《司法法》又称《谋杀者法》,规定英国官员如果在殖民地被指控犯罪,不受到殖民地法律管辖,而应送回英国审理。《驻营法》规定英国军事指挥官可在其认为有必要时,进驻殖民地的旅馆等建筑。《魁北克法》规定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并入英属加拿大的魁北克,并承认该地区的罗马天主教、回复天主教信仰。这5项法令被殖民地人民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激化了殖民地与共主的矛盾。波士顿在这5项法令颁布后被封锁,其海上运输完全瘫痪。其他13个殖民地对波士顿进行了援助,如南、北卡罗来纳州向波士顿运送了大米,宾夕法尼亚为其送去了面粉,一直各自为政的殖民地因此而团结在一起。
影响
波士顿倾茶事件被认为是波士顿人民对英国议会的抗议示威,是北美殖民地革命形势的转折点,也是北美地区用暴力行动反对殖民地统治的开始。1774年3月起,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法令,这些高压法令被认为是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权利,激发了殖民地人民对茶叶税、茶叶进口等英国征税、贸易问题的不满,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联合反抗,并直接推动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此后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愈演愈烈,最终1775年在莱克星顿爆发北美独立战争。次年,美国宣告成立。
评价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评价:“销毁茶叶这一壮举是何等地英勇果敢,何等地坚毅不屈。它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敢断言,它将开创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游历美国,参观了波士顿倾茶事件遗迹,将波士顿倾茶事件与中国虎门销烟并举,作诗评价:“雀舌人海鹰起陆,铜表摩肇一美谈。猛忆故乡百年恨,鸦烟烟满白鹅潭。”
学者杨宗遂评价:“一七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波士顿茶会”是十八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相关纪念
波士顿倾茶事件纪念碑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为纪念波士顿倾茶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波士顿格里芬码头树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上记录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经过:“此处以前为格林芬码头,1773年12月16日,有英国装茶船三艘停泊于此,为抗英皇乔治之每磅茶3便士之苛税。有90余名波士顿市民攀登船上,将茶叶342箱悉数投入海中,从而成为世上闻名之波士顿茶会之爱国壮举。”
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
波士顿倾茶事件博物馆位于波士顿国会街大桥上,以重演、纪录片和互动展品为特色。博物馆内展出了两艘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复制船,即爱莉诺号和海狸号。
参考资料
The Full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s.Boston Tea Party Historical Society.2024-04-08
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Boston Tea Party Ships.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