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学处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49号。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一所有近五十年历史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实训基地。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被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光荣称号。

简介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是一所有近50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前身是1964年创办的武汉市中等职业艺术学校(1966年停办),197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办校,学校现隶属于武汉市教育局。学校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首批湖北省示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学校为市级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教学设施

学校抓住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坚持以“质量、特色、品牌、名校”为目标,遵循“实用为主、浓缩理论、强化实践”的原则,突出实训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努力追求专业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办学,精心培育出全国职业学校首批示范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应用、武汉市首批重点专业工业造型设计等优势品牌。数控实训基地和模具技术中心。现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实训场所8000M2、拥有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快速成型机床、真空注型机和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等各类教学实训设备140余台套以及先进的CAD/CAM专用机房、车、铣、刨、磨设备齐全的金工实习车间,是西门子、华中数控培训系统应用合作伙伴单位。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专业设置

学校当前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国家级实训基地、省级品牌专业)、模具制造技术(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工业造型设计(省级重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算化会计等七个长线专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电脑美术设计、动漫设计、模具钳工等专业。

教学成果

技能大赛

学校数控专业伴随现代制造业发展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湖北省中职教育一个响亮的品牌。2006以来,该校连续三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劳动部举办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2个第二名、4个第四名;2008年至2015年,连续三次代表湖北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4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多次包揽湖北省、武汉市数控技能竞赛的冠亚军,并曾获得武汉市数控大赛“技能状元”称号。在2010年全国数控大赛中,该校一名教师获得全国第二名、一名学生获得全国第四名的佳绩,赴人民大会堂领奖。获奖教师进入中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的七人大名单,学校数控团队被新闻媒体誉为“武汉数控梦之队”。

毕业生

学校毕业生推荐安置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100%,为制造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很多毕业生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办学理念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秉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理念,坚持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育人之道,牢牢把握住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经历并见证了职业教育快速地发展变化和学校的复苏、壮大和振兴,逐步成为武汉市中职教育的排头兵和领跑者。

学校荣誉

1994年学校通过原武汉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合格评估”;1997年在原湖北省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评为“A级学校”; 1999年通过省部级重点中专评估;2000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评估;2002年模具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学校首批示范专业”;2004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实施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工程中,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数控技术专业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模具制造实训基地”。

湖北省教育系统“树、创、献”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轻工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武汉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

武汉市民主管理(五星级)单位

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武汉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奖

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

武汉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武汉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

武汉市和谐校园合格单位

武汉市工业联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单位

武汉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单位

湖北省文明单位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科研先进单位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名,其中正式教职工155人,聘用人员55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中: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58人,湖北省级金牌教师2人、湖北省级骨干教师2人,国家技术能手1人、湖北省技术能手2人、武汉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武汉市技术能手 5人。专业教师中有50多人具有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工程师、经济师、工艺师、会计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

历史沿革

一、在改革中复苏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前身是1964年创办的“武汉市工艺美术学校”,文革中停办。197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刚恢复办学时,学校面临的是“无场地、无师资、无设备、无经费、无生源”境况,四处租借场地,几经搬迁才最终落户青山。当初审批规模400人,发展到1991年在校生都仅有350多人,在当年市教委组织的办学合格评估中,被亮了“黄牌”,定为“暂缓通过”学校。

学校还多次被省市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校园管理先进学校”、“招生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和谐校园合格学校”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2006年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职业培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二、重管理而崛起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规范管理来提高质量、创造效益。将原来分散办学的职业大学、电大、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党校合并,实行以普通中专为主,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管理体系。工作上推行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并于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80年代初,学校仅有一台破旧的老式车床;90年代初,学校校舍陈旧,被人形容为像个简陋破旧的大仓库。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已达5万余平方米,并陆续建成数控中心、模具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等实训场所1万余平方米,拥有普通机加工设备76台套、先进数控加工设备61台套、计算机1000余台,实习实训设备价值数千万元,固定资产达1.2亿多元。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武汉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学校逐步探索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多功能办学模式。在当前职校招生异常激烈的形势下,该校每年招收新生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的规模,在武汉市名列前茅。在校生已经达到5000余人。走进二轻校,看到的是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感受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

三、树特色以壮大

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尤其是通过实施“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品牌学校”的战略,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了就业教育,突出了职教特色,实现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开设有模具、数控、机电、电子、财会、计算机网络、电脑美术等7个主干专业。在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职业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特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服务制造业发展为方向,不断强化以模具、数控为重点的专业特色;以产教结合为途径,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办学特色,突出实习实训教学,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瞄准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

四、抓质量促振兴

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对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一个有力地推动,现有的数控、模具、计算机三个实训基地,本着“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配置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满足校内实训教学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承办各种世界技能大赛,与企业实行产学研合作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面对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重心,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快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步伐,办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发展出亮点、教学实训创特色、职教领域树品牌”的办学目标,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资料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概况.www.wheqx.cn.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