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家书》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里琳·鲁宾逊的代表作,发表于2004年,并获得2005年普利策小说奖和国家图书评论家协会奖。这部宗教哲理小说讲述了年事已高、来日无多的埃姆斯牧师给七岁的儿子写下的“家书”,历数了小镇基列一个牧师家族从南北战争到1995年一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与辛酸,使这封“家书”成为一部浓缩的美国近代史。小说中包含大量的宗教哲理讨论,对于不了解基督教和《圣经》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深奥晦涩。此外,《基列家书》还入选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5年度美国文学。

作者简介

玛里琳·鲁宾逊(1947-)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在爱达荷州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她最珍视的书是《圣经》,曾写过不少关于《圣经》的论文,出版后颇受好评;其长篇小说《管家》1981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获“欧内斯特·海明威新人奖”及美国多项文学大奖,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经典。她在爱荷华大学教写作。《管家》出版后的二十四年间,她没有再涉足小说,而是把目光转向环保和思想领域的纷争,直到2004年推出了这部荣获普利策奖的《基列家书》。

荣誉奖项

* 2005 年普利策小说奖

* 2005 年国家图书评论家协会奖

* 2015 年 英国广播公司 文化 21 世纪以来创作的第四大最伟大的小说

* 2019 年《卫报》 21 世纪 100 本最佳书籍第 2 名

* 2019 年 BBC 新闻 100 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作品特色

主题

* 信仰与怀疑

* 家庭与遗产

* 救赎与宽恕

* 人类状况的脆弱性

* 美国历史与文化

风格

* 书信体小说

* 散文优美而有思想

* 运用圣经和文学典故

* 探索神学和哲学主题

作品影响

《基列家书》已被认为是一部试图纠正人们对约翰·加尔文、加尔文主义和清教徒的现代误解的文本。罗宾逊在题为“基督徒的自由”的演讲中说,她认为“美国文化史上发生的事情之一就是,约翰·加尔文受到了很大的误解。因此,他所影响的美国文化部分也受到了很大的误解。”她在她的散文集《亚当之死》中阐述了这个想法。罗宾逊在《基列家书》中努力通过描绘她认为对加尔文主义教义更准确的理解来解构加尔文主义者作为憎恨物质世界和没有快乐的排外者的共同现代特征,她主要从原始文本中推断出这一点,特别是《基督教要义》加尔文的。

这部小说也成为文学中基督教多元文化主义争论的焦点。维多利亚大学美国文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道格拉斯声称,《基列家书》构建了一个“当代基督教多元文化身份,适当地洗清了[...]'基督教奴隶制'的复杂性”。他将这部作品置于过去四十年中原教旨主义和福音派基督教的政治复兴背景下。

英国广播公司 文化进行的美国文学评论家民意调查中,结果于 2015 年 1 月公布,《基列家书》被评为自 2000 年以来创作的第四大最伟大小说。2019 年,该小说在《卫报》的 21 世纪 100 本最佳书籍排行榜上排名第 2 位。2019 年 11 月 5 日,BBC 新闻将其列入其 100 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名单。

前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将这部小说列为他最喜欢的之一。2015 年 9 月 14 日,在艾奥瓦州得梅因,在打破惯例的新闻惯例后,奥巴马总统为《纽约书评》采访了玛丽莲·罗宾逊,并告诉她,“我最初在爱荷华州获得了一本你最精彩的书《基列家书》。因为当时我正在竞选,当你在城镇之间开车和竞选结束后回到家时,有很多闲暇时间。……我告诉过你——小说中最喜欢的人物之一是一位名叫约翰·艾姆斯的爱荷华州基列的牧师,他优雅、彬彬有礼,而且有点困惑,他如何调和他的信仰与他家人经历的各种磨难。我只是——我爱上了这个角色,爱上了这本书……”

姊妹小说

迄今为止,罗宾逊在三部后续小说中使用了《基列家书》中的角色和事件。《家》(2008)从他们的朋友和邻居Boughtons的角度重新讲述了故事的事件。《莉拉》(2014)从她的角度重新讲述了艾姆斯求婚和婚姻。《杰克》(2020)讲述了Boughtons的害群之马的故事,进一步详细描述了他与有色女性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他的家人不知道的结合。

社会影响

* 《基列家书》对当代美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 它被认为是基督教多元文化主义的早期作品之一。

* 它有助于重振人们对加尔文主义和清教徒历史的兴趣。

* 它已被广泛选为大学课程和书目。

作品评价

* “罗宾逊是一位风格大师,她的散文既美丽又发人深省。她的角色是如此鲜活,仿佛你能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小说,会长期萦绕在你心头。”——《纽约时报

* “《基列家书》是一部关于信仰、家庭和救赎的杰作。罗宾逊的文笔优雅而有思想,她的角色复杂而感人。这是一部让你思考和感觉的小说,这是一部你不会很快忘记的小说。”——《华盛顿邮报

* “罗宾逊是一位文学天才,她的《基列家书》就是明证。这是一部美丽而有意义的小说,它将长期被人们铭记和珍视。”——《洛杉矶时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