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1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5°32′、东经112°49′—114°42′,规划范围覆盖始兴县、南雄市、仁化县、乐昌市、乳源、曲江等6县(市、区),60个乡镇和19个林场,总面积为16361公顷。
历史沿革
1990年,广东省率先成立了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涵盖始兴、南雄、仁化、乐昌、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区等6县(市)的60个乡镇19个林场,总面积达到29万公顷。
1999年,创建野生动物标本馆,建筑面积600㎡,主要用于展示野生动植物标本。
2008年,在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内建立了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按照新的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规划,保护区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29万多公顷,已缩小至1.6万公顷,保护区两片最核心的地方,就分别位于仁化长江镇和乐昌沙坪。面积仅相当于原保护区面积的1/20。
2008年,保护区初步启动了华南虎野化训练项目,投入30多万元。
2010年,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虎文化宣教中心落成暨华南虎驯养繁殖成功。
2010年,“韶关市野生动物救护综合利用”项目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华南虎幼虎肺部感染诊断及综合治疗”项目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华南虎育幼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位置境域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于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岭山脉南端,地理坐标为沙坪片:东经112°58′22〃—113°02′11〃、北纬24°56′40〃—25°03′11〃;长江片:东经113°49′26〃—114°02′31〃、北纬25°19′50〃—25°27′25〃之间,总面积为16360.8hm2。
森林资源
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在境内的25.57万hm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17.69万hm,占69.2%;商品林面积为7.19万hm,占28.1%。境内的有林地面积为22.63万hm,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8.5%。
保护目标
保护华南工种群及其栖息环境,开展华南虎驯养繁育研究,拯救中国特有的华南虎物种。
保护对象
动物
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动物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黑熊、藏酋猴、水獭亚科、鸳鸯、鳞甲目、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广布种76种,占16.93%。
植物
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藤本植物较多。有维管植物2686种(含珍稀濒危植物4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6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属、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重点对象
华南虎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
管理机构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省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省市共管,以省为主的共管共建管理体制,由广东省林业局和韶关市林业局共同管理。保护区管理处下设综合科、科研宣教科、保护管理科、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沙坪管理站、长江管理站。
保护策略
①按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求,规划建立以保护野外华南虎种群及其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地。组织开展野外华南虎种群监测,栖息环境保护。
②规划建立半野化模式的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开展华南虎人工驯养繁殖研究。通过人工促进措施,扩大华南虎种群数量,以达到保护华南虎种群的目的。
参考资料
华南虎为何难觅你身影.新浪网.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