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green bonds),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绿色债券源于世界范围内投资者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向欧盟27个成员国投资者发行全球首只绿色类债券“气候意识债券”。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其全球首只绿色债券。2009年,世界银行发行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绿色债券。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气候融资概念。2011年,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绿色债券市场的重要性。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机构建议政府利用绿色债券为解决气候变化融资。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分别发布了“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组织标准”,二者构成了最重要的自律性行业认证标准。2015年,全球首支绿色资产担保债券发行。2015年7月17日,金风科技完成3亿美元境外债券发行,成为中资企业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10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绿色债券上市仪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办。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开启了中国绿色债券发展的序幕。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正式发行,中国成为当年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 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收益管理和报告指南》。2021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规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绿色债券余额2.13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4.33万亿元。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主要为能效提升、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等。绿色债券的发行者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市政机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等,主要投资者包括ESG投资人、社会责任投资者、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和政府等。
发展历程
起源
绿色债券源于世界范围内投资者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绿色债券市场是除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之外另一种长期绿色融资渠道,对于那些绿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较大但银行长期贷款非常有限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募集资金专门为具备环境效益和气候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早期发展
绿色债券的概念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向欧盟27个成员国投资者发行全球首只绿色类债券“气候意识债券”,该债券期限为5年,发行规模为6亿欧元。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其全球首只绿色债券。
2009年,世界银行发行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绿色债券,该债券由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独立承销,发行规模约为23.25亿元,以瑞典克朗计价,6年期,票面利率3.15%。同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成立。
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气候融资概念。2011年,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绿色债券市场的重要性。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机构建议政府利用绿色债券为解决气候变化融资。2013年之前,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人以欧洲投资银行、国际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多边开发银行为主,商业银行发行者基本没有。
市场初步发展
2013年之后,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开始逐步发展,年发行量从2013年的11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375亿美元及2015年的425亿美元。2013年至2014年期间,更多私营部门,包括私营企业和商业银行等参与到了绿色债券的发行中。2013年11月,法国电力(EDF)发行了一只14亿欧元的绿色债券。
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分别发布了“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组织标准”,二者构成了最重要的自律性行业认证标准,为全球绿色固定收益资产的标准统一以及中介认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际绿色债券的参与发行主体由最初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逐渐扩展到市政机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更多的私营部门企业加入到绿色债券的发行人行列,品种也不断创新,绿色债券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2014年,丰田汽车发行了第一只资产支持型(ABS)绿色债券,以混合动力和替代能源汽车的购买、租赁合同为基础资产池,募集资金达17.5亿美元。
快速发展阶段
国际市场
2015年,全球首支绿色资产担保债券发行。同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近300亿美元。
2016年,全球首支主权绿色债券发行。同年,苹果公司成为第一家发行绿色债券的科技公司,募集资金15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建设和节能绿色材料开发。2017年6月,苹果公司发行第二笔绿色债券,发行金额为10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为17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同期的三倍。
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收益管理和报告指南》。2019年11月8日,苹果公司发行了22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以47亿美元的总发行额,成为美国最大的绿色债券公司发行人。同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577亿元美元,较2018年增长51.06%。绿色债券发行人共496家,包括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等。2020年截至11月末,全球金融市场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达到2911亿美元。
2021年10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行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债券,加入全球多地通过经济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行动,共筹集120亿欧元用于27个欧盟成员国的绿色和可持续投资。筹得的资金分配给欧盟成员国,用于普及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
2022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发行总额达350亿新元(约合1702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以资助公共领域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6月9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新加坡绿色债券框架,宣布在数月内根据框架发行第一个政府绿色债券,收益用于裕廊区域线和跨岛地铁线的建设。
2023年4月20日,总部位于上海市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宣布首次发行以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发行的债券是规模为12.5亿美元的3年期绿色债券。
中国市场
2015年7月17日,金风科技完成3亿美元境外债券发行,成为中资企业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10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绿色债券上市仪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办。
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开启了中国绿色债券发展的序幕。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正式发行,中国成为当年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
2018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居全球前列。同年,中国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
2020年8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举行了中资银行首次在迪拜发行绿色债券的鸣钟仪式,中资银行绿色债券首次在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上市 。12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长江大保护”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
2021年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不超200亿元人民币,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4月2日,中国石化发行中国油气行业首支“绿色债券”——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发行规模11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光伏、风电、地热等绿色项目。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规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5月7日,中国建设银行卢森堡分行8亿欧元绿色债券上市敲钟仪式在卢森堡和北京两地连线同步举行。
2023年6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接近60亿美元等值的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绿色债券。8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均为10亿元,发行票面利率分别是2.4%和2.55%。截至2024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75只,规模合计1883.74亿元。
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境内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煤电、钢铁、建材、农业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已经在20多个省市适用。在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开展了中小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试点,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中小企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0.6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2.13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4.33万亿元。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支持项目
国际
截至2021年,《绿色债券原则》将十大类项目划分为符合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要求,分别为: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污染防控、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交通、可持续水处理、气候变化适应、具有生态效益的产品、符合地区、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或认证的绿色建筑。
中国
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能效提升、可持续建筑、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交通)、清洁生产产业(污染防治、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业(能效提升、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绿色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效提升、可持续建筑、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绿色交通、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服务(咨询服务、运营管理服务、项目评估审计核查服务、监测检测服务、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主要投资者
截至2021年,绿色债券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包括ESG集团投资人、社会责任投资者、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和政府等。
发行原则和流程
发行原则
国际资本市场的绿色债券发行原则主要围绕四个核心:明确募集资金用途,需认定符合标准的绿色项目类别;制定项目评估和筛选机制,建立系统化流程;设立专项项目追踪募集资金用途,确保专款专用;需披露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评估绿色效益。
绿色债券与一般债券的发行原则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发行人需公开声明所募得的资金将投放于具有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资产或商业活动,如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或林业项目。绿色债券发行人应审核绿色债券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考虑其是否与融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相匹配,可参照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准则、各国指引及其他不断更新的绿色债券指引条款设立项目筛选流程。针对募集资金的追踪和分配,需建立稳健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债券条款一致。
发行流程
国际绿色债券辅导发行基本流程为:从发行人角度进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的情况梳理;辅导发行人根据绿色债券原则(CBP)建立债券发行框架;落实绿色债券交易发行所需文件。
全球“绿色”认证方式和标准
认证方式
截至2021年,市场上对绿色债券的认证方式主要指的是独立第三方认证,属于外部评估。从国际市场实践来看,绿色债券的认证方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二方审查或普遍称作的“第二意见”;第二类是独立第三方发行后鉴证;第三类是第三方发行前认证和发行后核查相结合的模式。
认定标准
截至2021年,绿色债券的认定参考标准主要是依据部分国际绿色债券组织发布的准则,主要有: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的《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组织发布的气候债券标准、欧盟委员会技术专家组(TEG)推出的《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
信用评级
截至2021年,国际上针对绿色债券的信用评级主要是评估发行人对绿色债券的偿债能力大小,并没有深入分析绿色程度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无法评估绿色因素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和气候债券组织等以及评级机构都在陆续发布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方法和工具。在对建立绿色债券信用评级进行研究时,全球大部分绿色债券相关机构都主要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因素角度出发考量。
参考资料
每日一词∣绿色债券 green bonds.中国日报中文网.2025-07-07
中国人民银行 发展改革委 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7-07
全球绿色债券发展概况、未来趋势.新浪财经.2025-07-07
中国银行成功发行中资企业首单绿色债券【新华网】.中国银行.2025-07-07
农业银行伦敦上市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新浪财经.2025-07-07
绿色债券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力量.中国财政部河南监管局.2025-07-07
绿色贷款破40万亿元!转型金融“贷”动低碳转型.腾讯网.2025-07-07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政府网.2025-07-07
中金固收:绿色债券的国际实践和经验借鉴.中金点睛.2024-02-19
上交所力推绿色债券 为绿色融资提供新模式.中证网.2016-06-07
苹果发行22亿美元绿色债券,加速降低碳排放量.IT之家.2025-07-07
外媒:中国治理土壤污染 资金主要靠“绿色债券”.中新网.2016-06-07
苹果公司发行22亿美元绿色债券 总额已达47亿美元.新浪科技.2025-07-07
欧盟发行全球最大规模绿色债券.今日头条+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11-04
新加坡将推出首个政府绿色债券.央视新闻.2025-07-07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次发行以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新华网.2025-07-07
去年发行绿色债券超2800亿元.中国政府网.2025-07-07
中资银行绿色债券首次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上市 发行方为建行_新浪财经_新浪网.新浪网.2020-08-19
国开行推出长江大保护专题绿色债券.CCTV.2025-07-07
国开行将发行首单不超200亿元人民币“碳中和”债|界面新闻 · 快讯.界面新闻.2021-03-11
国内油气行业首支“绿色债券”成功发行.今日头条.2021-04-03
绿色债券.今日头条.2021-05-08
香港特区政府发售近60亿美元绿色债券,首设10年期人民币债券.界面新闻.2023-06-03
广东省在澳门成功发行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新华网.2025-07-07
截至2024年末深交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883.74亿元.百家号.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