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唐,福建省政和县籍,副研究员,时任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邯郸市政协委员,曾兼任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古城学会会员,河北省考古学会理事,邯郸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磁州窑学会副会长,由于他的积极贡献,曾先后被评为河北省、邯郸市劳动模范。199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燕赵护城人”光荣称号,并受到时任中央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他勤奋工作,潜心研究,和友人合作编撰主要著作有:《邯郸历史与考古》、《赵都诗词选注》、《邯郸历史人物传》等,编写发表考古论文、调查报告60余篇,还撰写了《创建邯郸碑林记》、《胡服骑射》等碑文,是邯郸市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学者专家。

考古主要成就

首次发现古城原貌

陈光唐在文保战线上工作30年如一日。他曾为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赵邯郸故城,甘冒生命之危,坚决抵制了一 些人的破坏行径,使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城遗址免遭夷平之祸。并为古城遗址资料的调查整理辛劳奔波,在全国文化系统表彰大会上,他因此被授予“燕赵护城人”光荣称号。

七十年代初,在市人防工程施工中挖出古陶片,陈光唐如获至宝,早出晚归,配合人防工程,踏遍了近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坑道、筒井和地下线路、反复调查,采集了数以千计的遗物标本,终于发现了丰富的战国和两汉文化遗存,并进一步结合地面钻探,前后历时8年,最终确认这一带是战国时期构建的赵国故城的一部分,因位于赵王城之北,故命名“大北城”它东西宽3200余米,南北长4880米,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此遗址的发现,纠正了史籍上的一些错误记载,使得赵都古城的原貌得以展露。调查报告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称赞和好评,为赵文化和邯郸市历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主要发现发掘成果

陈光唐在文保工作中一向重视重要文物的发现和及时抢救发掘。他先后主持或配合发掘大中型遗址3处,古墓10多座,小型墓葬20余座,四大石窟3座。1970年发掘的张庄桥1―2号汉墓,出土重要文物200多件,其中镏金大爵尊等为全国罕见。参与发掘的磁山遗址,直接促成了全国磁山文化研讨会在我市的召开。他在1977年从大名万堤农场抢救收集而来的何弘敬(唐末节度史)碑志,系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大、工艺最好的文物珍品,连同搜集的其他大小古碑志30余块,成为邯郸碑林的建设基础。

主要编研及发表成果

陈光唐平时注重收集整理文史资料,建立科学档案150余卷。他吕振羽友人多次合作,先后编写了《邯郸历史与考古》、《赵都诗词选注》、《邯郸历史人物传》等,还担任《邯郸市文化志》的编辑。在省级以上报刊中发表论文、文章近40篇,在地方报刊上发表的文史资料及文章20余篇,为社会录用的碑文、文物简介等作品22篇。他的论文《试谈赵都邯郸古城的形成与兴衰变化》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水浴寺石窟调查报告》(与刘东光合作)获省三等奖。大型调查报告《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内容充实,备受好评,为有关领导部门采用。《邯郸故城》、《响堂寺石窟》两文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邯郸故城》被收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一书。《邯郸百家村惨案》、《和村万人坑》两文在日本出版。陈光唐还撰写了《创建邯郸碑林记》、《百家村惨案碑记》、《胡服骑射》等碑文,是邯郸市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学者专家。

发表的主要作品

1、“邯郸市发现一批古钱”。《考古》,1965年第11期。

2、“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试掘”。《考古》1977年第6期。

3、“邯郸文物保护与其它”八篇。《邯郸市日报》,1978年。

4、《邯郸名胜古迹简介》。1978年8月。

5、《邯郸名胜古迹历代诗文选》。1979年12月。

6、“赵都邯郸故城”。《百花园》,1980年第1期。

7、“河北邯郸市区古遗址调查报告”。《考古》1980年第2期。

8、“历代诗人咏邯郸市”。《邯郸市新闻报》十一篇连载,1980年3-11月。

9、“话邯郸”。《邯郸市新闻报》七篇连载,1980年4-7月。

10、“邯郸文保工作的四有总结”。《文物工作》1981第1期。

11、“赵都邯郸故城的保护管理四有工作”。全国古城保护研讨会论文。1981年。

12、“武安市磁山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13、“蔺相如回车巷碑记”。1981年6月。

14、“温明殿遗址碑记”。1981年6月。

15、“邯郸市古迹名胜”。《中国名胜词典》,1981年10月。

16、“赵都故城”。《文物》1981年第12期。

17、“邯郸古市场的变迁”。《邯郸市日报》,1982年7月19、21日。

18、“古邯郸的交通运输”。《河北参考资料—公路交通史》1982年9月第19期。

19、“河北鼓山常乐寺清理报告”。《文物》,1982年第10期。

20、“我们是如何做好科档工作的”。 1983年7月。

21、“在邯郸钻古地道”。《旅游》1984年第3期。

22、“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1984年第4期。

23、“赵王城”。《旅游》,1984年第4期。

24、《燕赵名人录》邯郸市部分。1984年6月。

25、《中国名人名胜录》邯郸部分。1984年7月。

26、“大名县何弘敬大墓志”。《考古》1984年第8期。

27、“邯郸古今谈”。《邯郸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12月。

28、“滏阳河变迁与灌溉史”。《邯郸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12月。

29、“可爱的邯郸”八篇。《邯郸广播电台播出》,1984年11月-1985年1月。

30、“赵都周围的古文化”。《邯郸市报》七篇连载,1985年3-10月

31、“百家村惨案碑记”。1985年8月。

32、“邯郸兴起与自然条件”。1985年9月。

33、“萧朝贵看人民的抗日斗争”。《邯郸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9月。

34、“和村万人坑”。 《邯郸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9月。

35、“邯郸城”《中国建筑技术史》1985年10月。

36、“邯郸市刑部尚书张国彦墓志”。《文物》1986年第8期。

37、“冀南名都—邯郸市”。《中国历代名都》,1986年9月。

38、“邯郸鼓山水浴寺石窟调查报告”。《文物》,1987年第4期。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9、《邯郸》画册。1987年6月。

40、“太行山东麓赵邯郸故城”。 《中国历代宫苑》,1987年8月。

41、“学步桥修缮碑记”。1987年10月。

42、“赵王城碑记”。1987年10月。

43、“邯郸市文物与考古”。《邯郸市情》,1988年5月。

44、“邯郸之最”。《邯郸市日报》三篇连载,1988年7、8、11月。

45、“略谈古陶工艺及其发展”。《磁州窑研究论文集》,1988年10月。

46、《赵都诗词选注》。1988年12月。获邯郸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7、“试谈赵邯郸故城形成布局与兴衰变化”。《赵国历史文化论丛》,1989年4月。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邯郸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8、“邯郸市名胜古迹典故”。《中国城市经济社会丛书—邯郸市》,1989年5月。

49、“邯郸名绅王琴堂”。《邯郸文史资料》第六辑,1989年6月。

50、“略谈和磁山文化有关的几个问题”。《磁山文化论文集》1989年6月。《磁山文化综览》转载1997年9月。

51、“邯郸文物古迹”和“录像解说词”。1989年8月。

52、“创建邯郸碑林记”。1989年9月。

53、“丛台古槐树简介石刻”。1989年10月

54、“丛台区简介碑刻”。1989年10月。

55、“丛台历代维修简记”。1989年10月。

56、“磁山遗址中的世界之最”。《旅游纵览》,1991年第1期。

57、“罗城头何以得其名”、“文物展览异彩纷呈”。《邯郸日报》和《邯郸晚报》,1991年3月与1994年6月2日。

58、“邯郸市宾馆地下古遗址的调查”。《文物春秋》1991年第4 期。

59、“军事古城邯郸”。《旅游纵览》,1991年第4期。

60、“邯郸市文物古迹”。《河北文史集粹—风物卷》,1991年8月。

61、《邯郸历史与考古》。1991年9月。获邯郸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2、“艰苦创业为邯郸古文化添彩”。 1991年11月。

63、《邯郸市志》。1991年12月出版。1993年获国家地方志一等奖

64、“如何发展邯郸市的旅游事业”。《邯郸社会科学》,1992年。

65、“邯郸百家村惨案”、“和村万人坑”。《燕赵悲歌》,1992年出版。

66、“聪明山神庙唐碑译文”。1992年元月4日。

67、“磁山文化的原始建筑与房址复原初探”。日本丹青社采用并获奖,1992年5月12日。

68、“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地的考查”。1993年。

69、“赵惠文王赵奢赵胜等历史人物和成语典故六则。《邯郸社会科学》,1993年1-4期。

70、“编制好名城保护规则,切实加强名城保护工作”1993年6月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之一。

71、“胡服骑射”石刻。1993年10月。

72、“酒与庙会文化”。1993年11月。

73、“邯郸故城”、“响堂山石窟”。《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1994年。

74、“磁山文化的原始农业与建筑”。《第3届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论文集》,1994年。

75、“邯郸市文物古迹”和“录像解说词”编入《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资料汇编》。1994年1月4日。

76、“秦始皇东巡线上各景点”。1994年2月。

77、“邯郸八条旅游线上各景点”。1994年2月。

78、“唐何弘敬墓志”“赵邯郸故城”。《国宝文物单位》,1994年4月。

79、《邯郸历史人物传》上册。1994年7月。

80、《峰峰文史资料》第一辑转载,1994年10月。

81、“酒在人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1994年11月。

82、《邯郸市文化志》。1994年12月。获邯郸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3、“赵都成语典故园碑刻”。1996年5月。

84、“黄粱梦吕仙祠创建年代初探”。《邯郸文化》,1997年第1期。

85、《邯郸历史人物传》下册。1998年出版。

86、“邯郸大事记”文物部分,编入《邯郸大事志》。

87、“酒在庙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赵文化》,2001年1月。

媒体宣传报道的事迹

1、“邯郸市文物四有工作”。《文物工作》。1981年第1期。

2、“可贵的事业心—记邯郸市文保所(文管处)所长陈光唐和他的兵”。《文物工作》1981年第1期。

3、“我市文物考古事业成绩显著”。《邯郸市报》。1984年10月8日。

4、“他为古城添光彩”。《河北日报》。1987年 6月5日。

5、“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追求”。《河北日报》。1988年11月27日。

6、“真情一片洒故都”。《邯郸市报》。1990年10月21日。

7、“他为历史再展风采”。《邯郸市报》。1990年11月25日。

8、“邯郸市文物保护工作纪实”。《民主与法制》。1991年第3期。

9、“大家都来关心文物保护事业”。《民主与法制》。1991年第3期。

10、“责任”。《群星闪烁》1991年 5月。

11、“他为文物考古事业拼搏”。《河北文化》。1992年第10期。

12、 “全国文化系统首批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文化群英录》。1993年3月。

13“默默奉献 干文物考古事业的人”。《文化群英录》 ,1993年5月。

14、“博物馆——重塑邯郸人的骄傲”。《邯郸日报》。1994年5月4日。

15、“隆重表彰博物馆启新工程有功人员”。《邯郸晚报》。1994年5月5日。

16、“情洒古城”。《法治日报》。1997年3月14日。

17、《磁山文化综览》。1997年 9月。

相关词条

陈丽娟李守诚郭永赞谢裕国

参考资料

《王彦生重大典型报道》.河北新闻网.2013-07-02

浅谈加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道客巴巴.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