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夜蝰亚科

夜蝰亚科

夜属是蝰科中的一个单型亚科,也是夜蝰亚科的唯一属。夜蝰属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一种有毒的蝰蛇。夜蝰属的独特性在于其鳞片结构、卵生形态、毒素分泌等方面,以及其圆形瞳孔。夜蝰属被认为是蝰蛇科中最原始的成员之一。然而,最近的分子研究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目前,夜蝰属下已确认有六个物种。它们通常被称为夜蝰。

概述

夜蝰亚科(学名:Causinae)是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单型亚科,科下主要包括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有毒蝰蛇。夜蝰亚科是为了夜蝰属(Causus)而特别设立的一个亚科,而这些夜蝰是根据它们于鳞片结构、卵生形态、毒素分泌等各方面的独特性,并且有着圆形瞳孔,因而被独立出来的一种原始蝰蛇。目前夜蝰属下共有六个品种已被确认。

形态特征

夜蝰普遍长得强壮,但长度往往不超于一米。夜蝰其中一个与一般蝰蛇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的蝰蛇头部在鳞片及颜色分布上,均与其颈部以后身体间有着明显的分别。可是夜蝰的头身对比却远远没有其它蝰蛇般显著和强烈。

另外,一般蝰蛇的瞳孔都是直线形的,可是夜蝰的瞳孔却是圆形的。

夜蝰的牙齿与其它蝰蛇间亦有分别。很多蝰蛇的毒牙构造都属于前沟牙结构,尖锐而修长,然而夜蝰的毒牙却明显较为短小。

地理分布

夜蝰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带。

生活习性

虽然夜蝰的名字中有一“夜”字,但实际上夜蝰的活跃时段多数于日间为主。当它们受到外来骚扰时,其反应异常强烈,并会向对手发出凶恶的嘶叫声。它们会把身体前段昂起,蓄势待发,并瞬即展开强劲的咬击。有些品种的夜蝰更会展现出像眼镜蛇般的攻防姿态。它们的攻击很多时候是以逃脱为最终目的,因此它们多会采取一击脱离的战术。

夜蝰主要进食蟾蜍青蛙。而且它们的进食习惯相当贪婪,只要食物足够,它们便会不断进食,直至自己真的再吞不下任何东西方才停止。

生长繁殖

所有夜蝰都是卵生的,这一点虽然与一般蝰蛇没有太大分别,但它们的繁殖方式依然保留着较其它蝰蛇更为原始的特性。

毒性

虽然夜蝰的毒牙含有侵略性的毒素,但它们平常都不会轻易运用毒素伤害猎物。尽管它们的毒素可以容易地制服猎物,但夜蝰多数直接以身体捆缚猎物后,便开始进行吞食。夜蝰的毒素实际上并不太强,而且输毒方式只能透过空心毒牙的尖端进行滴漏,而非迅速强烈地向对手注射。其毒性亦仅能引起被咬者伤口上的痛楚及肿胀而已。即使被夜蝰的毒击咬到,也并不一定要进行抗毒治疗。虽然如此,南非一带仍有一种专门针对至少两个品种的夜蝰毒素的血清。

总科常见品种

品种、学名及命名者、异称、地理分布如下:

1、双线夜蝰 Causus bilineatus,Boulenger,1905,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赞比亚等地区。

2、德氏夜蝰 Causus defilippii,Jan,1863,巨吻夜蝰,非洲东南部。

3、李氏夜蝰 Causus lichtensteinii,Jan,1859。非洲的热带地区,包括赞比亚至喀麦隆一带。

4、西非夜蝰 Causus maculatus,Hallowell,1842 。大部分非洲热带草原地区。

5、绿夜蝰 Causus resimus,Peters,1862 。非洲热带地区。

6、夜蝰T Causus rhombeatus,Lichtenstein,1823 ,非洲草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