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傅庄村北侧,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势隆起,高出周围地面6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87500平方米,文化层一般约2米,最厚达3.5米。遗址的表层和断崖处,发现了大量陶片,其中包括泥质和夹沙红陶、褐陶、黑陶和灰陶等。根据残片,可以辨认出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瓶、作炊具用的陶鬲、陶鼎、陶钵、陶盆、陶碗、陶壶、陶罐、陶瓮、陶豆等。陶片表面有方格、篮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装饰。断崖处还发现了灰坑、灶坑遗迹。此外,还出土了石器和骨器,如石斧、石刀、石镞、石凿、石镰、石铲、石、石犁、骨锥、骨镞、骨针等。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傅庄遗址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漯河傅庄遗址
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shao)陵区傅庄村。
历史
鲁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之师与楚国结盟于召陵,傅庄在召陵西北1.5公里,为此次会盟地点,故称会成台\会胜台。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亳州傅庄遗址
景点简介
位于谯城区城西傅庄村北侧,遗址沿涡河南岸分布,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北段被涡河水冲刷断壁而观,文化层堆积约5米。表面采集的标本有:蚌刀、鬲足、鼎足及黑、灰陶片等生产、生活用具,是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过程
1982年夏,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开探面积110平方米,出土各种遗物1000余件,经测定遗址距今4000多年,由居址和墓地两部分组成,内涵丰富,较为完整。包含有商、二里头遗址、龙山、大汶口遗址等不同时期文化,对研究皖北地区史前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