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浯
临是浯河冲积平原,是清代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左都御史窦光鼐(1720——1795)成长的地方,创立者刘大同(1865─ 1952)和早期共产党员刘增(1904 ─ 1927)的故乡。
安丘市临浯镇政府,位于安丘市东南部,距安丘市区30公里,东与景芝镇为邻,南和诸城市隔河相望,西与管庄镇接壤,面积5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9118户,常住人口3.4万人。
基本信息
临 浯(lín wú)
诸安两县渠河疆(注:诸城。安丘)
自古至今米粮乡
人杰地灵胜往昔
土肥水美瓜菜香
临浯是浯河冲积平原,这里是清代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左都御史窦光(1720——1795)成长的地方,是中华民国诞生的先声、“大同共 和国”的创立者刘大同(1865─ 1952)和早期共产党员刘增(1904 ─ 1927)的故乡,也是“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的李存修(1942年生人)家乡。
地名渊源
浯河远照图册
浯水,《辞海》称:浯河,在山东省东部,发源于沂蒙山东麓,东北流经安丘、诸城市两县入潍河。《汉书地理志》称“其东浯水,地理志、说文,出灵门壶山,汉姑幕故城,并入诸城。”壶山,即穆陵关东侧太平山。《水经注》:潍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今是山西省接浯山。浯水自太平山发源,流经沂水县、安丘、诸城三县,哺育了两岸数十万儿女,其冲积而成的河套小平原,是旱涝保收的粮田。安丘市临浯镇(今并入景芝镇)就是由面临浯水得来
这里是安丘市的设施农业强镇,1.2万亩各式瓜果蔬菜大棚每年为农民带来滚滚财富,可谓沃土生金。
这里是农业部确定的AA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机化栽培、标准化种植模式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绿色蔬菜俏卖京城,并打入了世界知名的连锁零售企业 —— 家乐福在中国开办的超市。
这里农产品无卖难,4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占地400亩的瓜菜批发市场正热火朝天建设着,近百名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本地20万吨瓜菜全部销售一空。
这就是位于安丘市东南部的经济强镇 —— 临浯镇(2007年合并乡镇,被合并为景芝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临浯3.4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必将在这方56平方公里人杰地灵的沃土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美丽小镇 —— 临浯
在安丘的东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小镇 —— 临浯。它没有都市的喧嚣,也没有山村的僻静,它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小镇。一望无垠的平原,坦荡如砥;清清的渠河水,横贯东西;宽阔的柏油路,伸向远方 ……
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小镇早已醒来,宽阔的柏油路上,汽车、摩托车宾利飞驰电掣,闲不住的生意人满载着希望踏上了征程;灵活的田间小道上,也走来了勤劳的农民,他们走向满载着希望的塑料瓜菜大棚,精心地为它们拉起草帘,让那些菜宝宝、果宝宝最先接受阳光的爱抚;商业街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已是此起彼伏,物美价廉的快餐很容易将人留住;当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乐园”超市已迎来了它第一批顾客,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让人们自由选择。工人们已奔向厂房,孩子们也高兴地来到了他们的新学堂。
小镇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爱献给了它的子女。它用清清的河水,灌溉着农田。高产的小麦、丰收的玉米、特色的瓜菜,是它年年送给人们的厚实的礼物。它用肥沃的土地滋养了香美的牧草,喂肥了牛羊;甘甜的地下水,哺育着人的身体,净化着人的心灵。
小镇用它那庞大的身躯,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祥和的氛围 …… 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你看,整齐敞亮的农家小院,装得下丰收,装得下富裕,装不下农民的喜悦呀,那一脸的阳光灿烂,也会将你深深地感染 ……
小镇用它那勤劳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你看,转眼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起,一排排厂房有了活力。孩子们离开了旧瓦房,搬上了高楼新学堂,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疑问,找老师,还能上网了解天下事。强素质,提能力,“北大”、“清华”也敢试一试。
小镇,用它那宽阔的臂膀,为人们打通了星光大道。柏油路一条条,通到了村庄,通到了学校,通到了乡镇,通到了城市 …… 往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如今也穿起了西装,戴起了领带,沿着这条条路走出去,请进来。农民的面貌换新颜:“专业户”、“企业家”、“绿色专家”,成了一些农民的头衔。冬暖式蔬菜大棚,特色种植早已出了名。新时期的农民呀,冬天种出了夏天的菜,春天结出了夏天的果。冬天的黄瓜,远嫁到了北京市;春节时的草莓运送到了广东省;秋天的大姜和大葱,漂洋过海去了东京 ……
小镇,用它那灵活的大脑,绘制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看,北边,一片片树林高耸入云,显示着它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生命的执着,不仅遮挡着风沙,而且增长着价值 —— 新型的木浆纸等着它长成。旁边的重晶矿,迎来了八方客商;东边,一个个塑料蔬菜大棚,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温暖着萌动的生命。西边,一排排鸡舍整齐划一,科学化养殖井然有序;南边,休假游玩好去处,渠河、梦园别有一番情趣。新建的厂房,展现出临浯人新的希望。芝泮烧肉、石家埠酱茄、洪武大酱美名远扬,特色绢纸销往八方;工艺品加工名声响 ……
美丽迷人的临浯,你用丰硕的土地,养育了善良朴实的临浯人;勤劳勇敢的临浯人,你用智慧和汗水装扮着临浯的美丽和富饶。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临浯的未来将更加富有魅力。作为一名临浯人,我爱它过去的辉煌,更对它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2007年,临浯被并入景芝镇,景芝镇是全国重点镇,临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景芝镇的领导下,临浯人民企盼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历史名人
刘大同图册
民主革命先驱刘大同,刘大同(1865—1952),原名刘建封,又名刘石,民初改名刘大同,字桐阶,号芝叟、风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等,民主革命先驱,清末秀才,临浯镇芝畔村人。年轻时就思想进步,追求真理,痛恶专制的封建制度。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委勘奉、吉两省界线,兼查长白山三江之源,刘建封时为勘界委员,并为同事领班,亲率测绘学生5员、队兵16名,历经千辛万苦,对长白山进行了空前的一次全面勘查,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他先后写出了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白山纪咏》3篇著述。还拍摄了《长白山灵迹全影》,绘制了长白山江岗全图,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1909年11月,刘大同任安图县第一任知县后,招民开垦,发展农业;创设林政局,发展林业生产;重视教育,成立教育公所;力昌商业,建立商务公所,设立邮政机构,开办邮政业务。任职3年,政绩卓著,“历任东督皆敬重之。”随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刘建封萌发了推翻清代专制王朝的信念。1911年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东北,人心震动。刘建封随即响应,举义旗于安图,成立大同共和国,并通告中外,面对清军的镇压,刘建封毫不畏惧,迎战敌军于牡丹岭。起义失败后,刘大同东渡日本,奔走岭南、山东省、天津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地,参加兴中会、同盟会,跟随孙中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改名大同。1925年,他在上海主办《野语》杂志,进行反封建反迷信宣传。1933年11月,李济深等在福建省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通电响应。“西安事变”前后,他于天津法租界主办《渤海日报》,抨击蒋不抵抗政策,蒋下令封闭了报馆,并派刺客刺杀未遂。日军侵占天津后,要他承认满洲国,他把文件撕得粉碎,厉声道:“任他风雪十分苦,不受东皇半点恩!”他在《被难自述》一文中说:“予为政治革命,垂四十年,其间抄家二次,引渡二次,通缉七次,悬赏逮捕三次,监视二次,驱逐三次,受审十一次。艰险备经,屡濒于,然从未伤及发肤。天变地变,而我之救世主义不变,此予之本性使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