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应熊

吴应熊

吴应熊(?-公元1674年5月18日),辽东都司广宁中后所(今绥中县)人,祖籍江南高邮(今高邮市),吴三桂之子。

顺治元年时,吴应熊父亲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由孝庄文皇后主婚,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成婚。在吴应熊婚后,被晋为三等子爵,并在顺治帝十四年(公元1657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帝七年(公元1668)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五年后,其父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朝中大臣上疏康熙帝,要求将吴应熊及其世子立即处死。在吴三桂反清前曾派人到朝廷接吴应熊,但吴应熊不愿离开,只将庶子吴世璠随三桂派遣人员送回云南省。康熙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公元1674年5月18日),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被绞死。吴三桂死后,吴应熊庶子吴世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应熊,辽东都司广宁中后所(今绥中县)人,祖籍为江南高邮(今高邮市)。吴应熊为吴三桂嫡妻张姓所出。吴应熊年幼时,其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破李自成大顺军。清代时,因其父统屡建功勋,被爱新觉罗·多尔衮忌惮,吴应熊则留在京师,实为人质。

顺治帝为了进一步拉拢吴应熊父亲吴三桂, 将同父异母之妹、皇太极第十四位女儿建宁公主下嫁吴应熊。顺治十年八月十九(公元1653年10月10日),吴应熊与十三岁的建宁公主成婚。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二月,吴应熊晋为三等子爵。在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并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吴三桂心存反清之志,但吴应熊希望能继续效忠清朝,保全禄位,所以经常规劝吴三桂。

康熙帝十年(公元1671年)吴三桂六十大寿,吴应熊曾带着妻子建宁公主和儿子回到云南省祝寿,《平吴录》记载吴三桂心腹胡心水为吴应熊准备送给吴三桂的礼物,之后吴应熊又将儿子吴世璠留在云南。而《庭闻录》称当年吴三桂曾派人到朝廷接吴应熊,但吴应熊不愿离开,只将庶子吴世璠随三桂派遣人员送回云南。

死于叛乱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变爆发,其父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因此被捕入狱。在吴应熊被监禁期间,王公大臣上疏建议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死。康熙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公元1674年5月18日),吴应熊及儿子吴世霖被正法,为的是“以寒老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励三军之心”。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但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云南省平定后仍被一并处死。

追封皇帝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八月,吴三桂死后,吴应熊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人物争议

康熙帝十三年(公元1674年)三月,兵部尚书王熙请求诛杀吴应熊,认为吴应熊作为吴三桂的儿子,平时凭借自己的地位,党羽众多,只有将吴应熊处死才能够打击吴三桂的士气,让他失去内部援军,来消除内变的根源

但刘凤云在《吴三桂传》中提到吴应熊死的是冤枉的:“吴应熊大约年四十,已是不惑之年。作为公主额附,他贵为皇亲国戚,爵封少傅兼太子太傅,且与公主相伴,四子承欢。因而,他满足于所得,也感恩于朝廷。”黄百家在《耳逆草》一书中和被誉为 “ 记吴三桂最真切之史料 ” 的《平吴录》均有相似与相同之述评。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里,吴应熊是个“二十四五岁年纪,相貌甚是英俊,步履矫健”有着将门之子风范的年轻男子。但却被主角韦小宝耍的团团转,后来被建宁公主阉割。《鹿鼎记》中写到,吴三桂起兵前夕,吴应熊密逃出京,但被韦小宝提前在马匹上下毒,将他擒获。其父吴三桂反清后,康熙帝下令将其处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4-04-22

..2024-05-08

..2024-04-10

..2024-04-18

..2024-04-26

..2024-04-17

..2024-04-26

..2024-04-27

..2024-04-22

..2024-04-26

鹿鼎记 鹿鼎记 (1992).豆瓣电影.2024-04-09

鹿鼎记 鹿鼎记 (1998).豆瓣电影.2024-04-09

怀玉公主 (2000).豆瓣电影.2024-04-09

小宝与康熙 小宝与康熙 (2000).豆瓣电影.2024-04-09

康熙王朝 (2001).豆瓣电影.2024-04-09

鹿鼎记 (2008).豆瓣电影.2024-04-09

鹿鼎记 (2014).豆瓣电影.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