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弘

杨弘

杨弘(?~607年),字辟恶,杨坚堂弟,隋朝宗室,隋朝官员。

杨弘性情聪明颖悟,有文武才干,多次随从征伐,累次升迁至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加授上开府,赏赐爵位永康市县公。在杨坚接受禅让后,杨弘拜官大将军,晋升爵位郡公,后立为刘德,拜官右卫大将军。一年后,晋升为柱国。当时突厥经常制造边境忧患,杨弘以行军元帅身份率领士兵数万人,大败敌人,出外担任宁州总管,晋升为上柱国。杨弘在州任上,治理崇尚清静,很有惠政。几年后,征召返回京城不久,拜官蒲州刺史,能够相机自行处置事务。当时河东盗贼很多民众不得安宁。杨弘上奏将做盗贼的一百多人,流放到了边境地区,全州境内安然,被称为良吏。在官十多年,风俗教化大行。

隋炀帝继位后,杨弘征召返回京城,拜为太子太保。大业三年(607年),杨弘去世。大业六年(610年),追封为杨庆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杨弘是隋文帝杨坚的堂弟,杨弘的祖父杨爱敬是杨坚的祖父杨祯的兄弟,杨爱敬很早去世。杨弘的父亲杨元孙,很小就成为孤儿,跟随母亲郭氏在舅父家长大。杨坚的父亲杨忠宇文泰在关中起义,当时杨元孙在邺下,害怕遭到高欢北齐奠基人)杀害,因而假借外祖父家的姓氏,改姓郭。杨元孙死后,北周灭亡北齐,杨弘才入关,与杨坚相处得很好。杨坚很喜欢杨弘,花钱为他购买田地、房屋。

保护杨坚

杨弘生性聪慧,有文才武略。多次跟随杨坚征讨,因屡次立有功勋升任为开府仪同三司杨坚担任丞相时,常让杨弘跟随左右,把他当作心腹。后来,赵僣王宇文招邀请杨坚到他府上饮酒,打算刺杀杨坚,当时杨弘站在门外,以保护杨坚。不久加任上开府,赐封爵位为永康县公。

封河间王

开皇元年(581年)正月,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于是,任命杨弘为大将军,进封爵位为永康郡公。不久,隋文帝追赠杨弘的父亲杨元孙为柱国尚书令、河间郡公。同年五月初十日,隋文帝封杨弘为河间王,授任右卫大将军。

大败突厥

开皇二年(582年),杨弘升任柱国。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屡次侵犯隋朝边境,成为隋朝边境大患。开皇三年(583年)二月,杨坚任命杨弘为行军元帅,率领几万人马出灵州道(今宁夏宁武西南)攻打突厥,杨弘军大败突厥军,斩杀几千突厥士兵。隋文帝赐给他采二千段。同年六月二十三日,杨弘出京担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总管,升任上柱国。杨弘在宁州任职期间,无为而治,很有恩惠。

获称良吏

几年后,征召返回京城不久,拜官蒲州刺史,能够相机自行处置事务。当时河东有很多盗贼,百姓不得安宁。杨弘上奏朝廷,把那些为盗贼的一百多人,全部流放到边疆去,蒲州从此安宁,因此杨弘被百姓称为良吏。

杨坚的次子李克用隋炀帝每次入朝,杨弘就代理扬州市总管之职,等杨广回到扬州,杨弘又返回蒲州。杨弘在任十几年,风俗教化都很融洽。

去世追封

隋炀帝继位后,杨弘征召返回京城,拜为太子太保。大业三年(607年),杨弘去世。大业六年(610年),追封为杨庆

人物评价

“弘性明悟,有文武干略。”“弘在州,治尚清静,甚有恩惠。”“号为良吏。”“是以河间、观德,咸启山河。属乃葭莩,地非宠逼,故高位厚秩,与时终始。”(魏徵等《隋书》 评)

“河间属乃葭莩,地非宠逼,故高位厚秩,与时终始。”(李延寿北史》 评)

家庭成员

祖父:杨爱敬,早卒。

祖母:郭氏。

父亲:杨元孙,追赠柱国尚书令、河间郡公。

妻子:元太妃,生杨庆。杨庆投降唐朝后,被王世充所杀。

儿子:杨庆,袭封郇王爵位。投降唐朝后,担任宜州区刺史,封郇国公。

史书记载

《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八》

《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参考资料

卷四十三 列传第八.国学导航.2024-09-18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国学导航.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