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1905年2月6日-1982年9月1日),男,波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6-1970)。
1926年加入波兰共产党。1931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会书记,并在波共中央工会部工作。1932年因组织纺织工人罢工在罗兹被捕,判处 4年监禁,因病提前获释后到莫斯科列宁国际学校学习。1943年11月当选为中央书记。1945年在党的第1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总书记,同时兼任政府第一副总理,后又兼任西部领土部部长。1949年1月被解除政府职务;11月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为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他要求放慢投资速度,稳定就业,维持市场的平衡,解散了80%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强调充分调动个体农民的潜力。
人物生平
早革命年
1905年2月6日出生于热舒夫省克罗斯诺县城附近比亚沃布热加村的农民家庭。在家乡小学毕业,进入克罗斯诺职业学校。
1919年开始在克罗斯诺五金修配厂作工。
1922年起先后在耶德利切、克罗斯诺等地区的炼油厂工作。他在工人中间开始进行社会政治宣传活动,鼓动工人去争取合法权益,反对通货膨胀,还到华沙、东布罗瓦矿区开展工会组织工作。
1926年加入波兰共产党。
1927年8月14日以克罗斯诺工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琴斯托霍瓦举行的化工工人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久了。
1930年任波兰化工工人总工会书记。
1931年任全国左派工会委员会书记职务。同时还在波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工会部工作。
1932年参加了纺织工业城市——罗兹的罢工运动,在与警察的搏斗中受伤被捕,判了4年监禁,后因病提前获释。党立即派他去莫斯科“列宁国际学校”学习。
1936年回国不久,在卡托维兹又被当局逮捕,判处7年监禁。
1939年9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9月卡由罗兹省的谢拉兹监狱越狱后到达华沙,尔后前往利沃夫。
地下斗争
1942年1月在华沙秘密建立了以马尔采利·诺沃特考为首的波兰工人党。它为自己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斗争,争取波兰的独立和解放。不久,在工人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近卫军”。7月应诺沃特考之召秘密来到华沙,被委任为波兰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成员,兼华沙市委书记,组织并领导了波兰工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自由论坛》。他是波兰工人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为什么而斗争》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这一纲领号召,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建立广泛的民族阵线与德国占领者进行斗争。它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政治要求,即为人民波兰的建立而斗争。年底“人民近卫军”战斗小组袭击了德国人的“咖啡俱乐部”、火车站和《新华沙信使报》编辑部。
由于波兰工人党的领导人诺沃特考和巴·芬德尔先后被德国法西斯主义杀害,1943年11月担负起波兰工人党总书记的职务。他和鲍·贝鲁特、尤西维亚克组成了党中央三人领导核心。1943至1944年初在华沙秘密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它由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左派和其它激进组织的代表,以及农民党和民主党的代表组成。波兰工人党领导人之一贝鲁特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自己的宣言中指出:将在适当时候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进行彻底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哥穆尔卡和贝鲁特一起,为这一机构制定了思想和组织活动原则,提出了所有“反阿道夫·希特勒的民主和爱国力量联合起来,以反对共同敌人”的正确口号。
1944年7月苏波军队解放了波兰东部部分领土。哥穆尔卡立即前往卢布林,在那里领导公开的波兰工人党,进行反法西斯主义斗争和人民政权的建设。
肃反下狱
战后,哥穆尔卡为巩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进行了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的斗争,捍卫了在战争年代业已形成的人民阵线。除担任党的总书记外,还兼任政府副总理和收复地区部部长(自1945年11月起),为波兰西部地区的收复工作做出了贡献。
1948年苏联南斯拉夫关系紧张。哥穆尔卡强调“波兰的独立自主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而所有其他问题则是次要的”。他明确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应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时考虑波兰的具体条件。同时,他认为对南共“所采取的措施太严厉了”。8月举行的波兰工人党扩大的中央全会上,以具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罪名遭到批判,撤销了总书记及其他职务。
1949年1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一届三中全会把哥穆尔卡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1951年7月被捕下狱,直至1954年底。
重新执政
1956年8月4日发表会议公报宣布,七中全会决定取消1949年11月关于对哥穆尔卡等人谴责的决议,恢复哥穆尔卡、波兰大将、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斯彼哈尔斯基和中央委员克里什科等人的党籍。
七中全会后,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奥哈布、国务委员会主席萨瓦茨基和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一同前往哥穆尔卡的休养地,请他重新回到党的领导岗位上来。对此,哥穆尔卡提出下列几项条件:
⒈承认他在1948——1951年的立场是正确的;2.取消农业合作化运动;3.维护波兰民族利益;4.选举新的他信得过的党中央政治局;5.把国防部长、苏联和波兰双料元帅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从党中央政治局中排除出去。奥哈布等人同意了他提出的要求。
1956年10月19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会上首先增选哥穆尔卡、斯彼哈尔斯基、克利什科等人为中央委员。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未经波邀请而突然抵达华沙。哥穆尔卡以第一书记候选人的资格参加了波党政治局代表团去迎接苏共代表团。10月20日发表了长篇演说,就波兰统一工人党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他认为,波兹南事件的根本原因“应该在我们中间、在党的领导中间和政府中去寻找”。他说,波兹南人民“抗议的并不是人民波兰,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我们社会制度普遍存在的弊病”和“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提出了改善工业管理“结构”和工人自治问题、超产奖励问题。批驳了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的观点。在谈到波苏关系时说,实现社会主义“这个目标的道路可以是不同的、而且也的确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以互相信任和权利平等、互相援助”为原则,“每个国家应当有完全的独立”。他认为,“党的生活要民主化”。
八中全会根据哥穆尔卡讲话的精神通过了《关于党在目前的政治和经济任务的决议》。10月21日全会一致推选哥穆尔卡担任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从而正式恢复了他在波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八中全会后在华沙广场举行的庆祝集会上,哥穆尔卡首次作为党的领袖发表演说。
颠簸之舟
当政后首先在新的基础上调整了波苏关系。1956年11月14日哥穆尔卡访苏。11月18日签署的波苏共同声明宣告:将在平等、不干涉内政、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双方商定,驻波苏联红军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波兰的主权完整;这些军队的驻扎、调动、演习,应由双方政府通过协商作出决定。还解决了一个较敏感的问题,即把战后划归苏联的那些地区的居民遣送回波兰。
哥穆尔卡面临着前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比例失调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求放慢投资速度,稳定就业,维持市场的平衡。修改农业政策,解散了80%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利用个体农户的潜力,加强对他们的投资,减少或取消义务交售粮食,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在保证工业按比例发展的同时,把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这一计划完成时收到了显著效果,基本上克服了工业化初期产生的比例失调现象,五年中实际工资增长达29%以上。
1956—1957年间在波兰的一些企业自发地组成了工人委员会。
1957年6月在哥穆尔卡主持下召开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二届九中全会的决议,要求“工人委员会应当首先集中注意改善经营状况,节约原料、动力和燃料,改善劳动组织,……反对盗窃和舞弊,整顿劳动纪律”。
1958年4月14日在波兰第四次工会代表大会上,哥穆尔卡代表党中央提出建立“工人自治代表会议”的建议。这实际上是要取消工人委员会,从而引起了工人的不满,甚至罢工。在经济上,1961—1965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一部类”产品(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速度又超过“第二部类”(消费品生产)产品的增长速度。结果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比例失调现象,一系列任务未能完成。
在党内问题上,哥穆尔卡的态度也有变化。他在1957年下半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对教条主义和对过去错误的、尖锐的、必要的批评,在政治上不够坚定的、动摇的同志中间,引起了走向另一个极端、接受修正主义立场、对我们思想体系的科学基础产生怀疑等倾向。在当前情况下,修正主义是党内思想上的主要危险”。
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哥穆尔卡希望摆脱过去的一套,而要“独立”一些、“自由”一些。1958年12月瓦尔特·乌布利希率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访问波兰,在签署联合公报时,波方不接受民主德国的某些要求:强调苏联作为共产主义运动先锋队的地位,支持波德两国的农业集体化,对教会进行强烈的攻击等。同时,波兰实行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不同程度地摆脱了过去的孤立状态,同经互会以外的国家关系有了广泛的发展。波兰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关系也比较良好。几年之后,哥穆尔卡的观点有所变化。
1967年在一次讲话中指责罗马尼亚人在“竭力破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统一与和谐”,并声称罗马尼亚党领导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行为“已接近叛逆”,是在“社会主义背上戳了一刀”。
哥穆尔卡当政期间,把保障波兰的领土完整、承认波兰的新边界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1970年12月初,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正式访问波兰,达成了承认奥得—尼斯河边界的协定,从而实现了哥穆尔卡多年来的夙愿。
日暮途穷
1970年12月14日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格但斯克城发生了罢工浪潮。这场罢工的导火线是肉类和其他40种食品价格的上涨。造成这一形势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基本战线过长,材料和资金浪费严重,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相当落后。波兰粮食不能自给,从1959年起,每年进口200多万吨粮食,到1971年进口达到300万吨。当时农业年景不好,1969年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四种主要谷物的产量为1,790万吨,1970年减到1,540万吨。政府企图用提高肉类和食品价格的办法克服市场上农产品供应的困难。结果,当提价的决定一公布,立即引起居民的强烈不满,掀起罢工浪潮。波兰当局惊惶失措,于当天决定派保安部队前往格但斯克,对罢工者进行武装镇压,造成流血事件。据波兰报纸发布的第一批消息说,在格但斯克死亡6人,伤多人,实际数字比这要多。除格但斯克外,在格丁尼亚工人也与武装部队发生了冲突。罢工还蔓延到索波特和什切青等地。12月20日召开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全会对哥穆尔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全会指责他应对镇压波罗的海地区的罢工事件负责;还指责他在政治局组织小集团,这个集团决定着一切。哥穆尔卡被撤销了党的第一书记职务,由爱德华·盖莱克接任。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82年9月1日病逝于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