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今温县)人,高密市文献王司马泰次子,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

司马腾起初被封为东嬴公,任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郡魏郡太守,深受百姓爱戴,治理能力获朝廷认可,继而被召回中央,先后担任宗正和太常,在朝中地位重要。永兴元年(304年)八王之乱,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手支持司马衷,起兵讨伐占据邺城遗址司马颖,他们先铲除司马颖在幽州的势力,后与司马颖军队交战,司马腾作后援,协同作战击败王斌,他被晋升为安北将军。同年,刘渊称汉王,司马腾派聂玄讨伐,聂玄战败,司马腾率太原市二万多户东迁山东省。永兴二年(305年),刘渊攻击司马腾,他向拓跋猗迤求援,拓跋猗迤救援并击败綦毋豚,不过司马腾后续派司马瑜等讨伐刘渊却多次失败。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腾晋爵东韩广,十月任车骑将军都督邺城诸军事镇守邺城。永嘉元年(307年)三月,他因迎司马炽之功改封新蔡王,仍镇守邺城遗址。但同年五月,公师藩汲桑等人起兵准备攻邺城,司马腾起初轻敌,当李丰兵临城下,他突围逃跑,途中被李丰所杀,庶子司马确继承新蔡王爵位。

人物生平

大败王斌

司马腾年轻时官拜冗从仆射,封爵东嬴公。后来,司马腾历任南阳郡魏郡二郡太守,在任内十分称职。征召入朝担任宗正,升任太常,又转任持节、宁北将军、都督太原市诸军事、并州刺史

在西晋末年的动荡时期,即永兴元年(304年),八王之乱的战火席卷了整个帝国。这场内乱中,东海王司马越联合其他王公,支持晋惠帝司马衷,起兵讨伐占据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在这场冲突中,朝廷的军队遭遇了重大挫败,晋惠帝甚至被司马颖俘虏,这无疑是对中央权威的严重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采取了果断行动,他们联手铲除了司马颖在幽州的势力,杀掉了幽州刺史和演,从而削弱了司马颖的军事力量。随后,他们集结军队,向司马颖发起了挑战。

司马颖为了抵御这一威胁,派遣北中郎将王斌率军迎战。在这场关键的对决中,王浚指挥鲜卑骑兵冲锋陷阵,而司马腾则作为强大的后援力量,他们的协同作战最终导致了王斌军队的溃败。这场胜利对司马颖的军事力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感到极度恐慌。

在战败的恐惧驱使下,司马颖被迫挟持司马衷撤退至洛阳市,试图以此作为政治筹码。为了表彰司马腾在这场战役中的杰出贡献,他被晋惠帝进升为安北将军,这一晋升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和勇敢的肯定。

司马腾的这一胜利,不仅在军事上对他个人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为晋惠帝的复位和中央集权的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战刘渊

在西晋末年的混乱局势中,304年,匈奴族的刘渊趁中原战乱之际,自称汉王,并建立了汉赵政权,这标志着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开始。面对这一新兴势力的崛起,司马腾作为晋朝的重要将领,派遣将军聂玄前去讨伐。然而,在大陵的战斗中,聂玄遭遇了失败。这一消息传回,司马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为了避其锋芒,他决定率领并州的二万多户百姓向东迁移至山东地区,以寻求更安全的地带。

到了永兴二年(305年),刘渊的势力继续扩张,他发起了对司马腾的攻击。在这场危机中,司马腾向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猗迤请求援助。卫操,作为鲜卑族中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劝说拓跋猗迤出兵相助。拓跋猗迤响应了这一请求,亲自率领数千轻装骑兵前往救援,成功击败了汉赵的将领綦毋豚,为司马腾解了围。

同年,司马腾为了进一步打击刘渊的势力,再次组织了军事行动,派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将领讨伐刘渊。他们驻扎在离石汾城,准备与汉赵军队进行决战。刘渊为了抵御这次进攻,派出了武牙将军刘钦等六军迎战。在随后的战斗中,司马瑜等人与刘钦等六军进行了四次交锋,但不幸的是,司马腾的军队在这些战斗中均遭遇了失败。

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同时也展现了司马腾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活动和战略部署。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司马腾依然坚持抵抗,试图维护晋朝的统治和领土完整。

晋爵封王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朝廷进封司马腾为东韩广。十月,司马腾被任命为车骑将军都督邺城遗址诸军事,镇守邺城。

永嘉元年(307年)三月,司马腾以迎接司马炽司马炽的功劳,被改封为新蔡王,并担任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仍然镇守邺城。

逃跑被杀

在西晋的动荡时期,永嘉元年(307年)五月,司马颖的旧部将公师藩与平阳人汲桑等人结成了一股强盗势力,在清河郡的郃县起兵反叛,迅速聚集了一千多人。他们以安葬司马颖为名,用车装载着司马颖的牌位,联合了征虏将军张泓的旧部李丰等人,准备对邺城发起攻击。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叛乱,司马腾并未将其视为重大威胁,他自信地表示:“我在太原市七年,胡人围城都无法取胜。汲桑这样的小贼寇,不足为虑。”然而,当李丰等人真正兵临城下时,司马腾发现自己无法守住城池,被迫率领轻装骑兵突围逃跑,但不幸在逃亡过程中被李丰所杀。

随后,苟晞率领援军赶到邺城遗址汲桑等人被迫撤退回到平阳。当时正值盛夏,邺城中因战乱而死亡的尸体腐烂,无法辨认,司马腾和他的三个儿子司马虞、司马矫、司马绍的遗体未能找到。在这场混乱和悲剧之后,司马腾的庶子司马确继承了新蔡王的爵位,继续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责任。

趣闻轶事

在一次从太原市出发的军事行动中,司马腾选择了正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作为驻扎之地。真定地处要冲,是战略上的一个关键位置,司马腾在此地驻扎,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周边地区,以及作为进一步行动的基地。

在驻扎期间,司马腾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这场雪下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平地上的积雪达到了几尺深。然而,在营门前方的几丈范围内,雪却异常地融化了,没有形成积雪。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司马腾的好奇和怀疑,他感到这其中必有蹊跷。

为了探究这一神秘现象的原因,司马腾命令士兵对这片没有积雪的地面进行了挖掘。挖掘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一匹玉马。这匹玉马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高度大约一尺左右,显然是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在当时,玉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常常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标志。

司马腾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是对他军事行动的一种吉兆,于是他决定将这件珍贵的玉马献给朝廷。他上表朝廷,详细描述了发现玉马的经过,并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晋朝皇室的敬意。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皇室的尊敬,也是对自己军事成就的一种展示。

历史评价

总评

在西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邺城作为当时的军事要塞,经常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腾作为邺城的守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待军民的方式,对邺城的安危产生了重要影响。

起初,李丰等人起兵攻打邺城,城内的财政状况已经十分困难,府库空虚,资金匮乏。然而,司马腾作为城中的高级将领,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他的府邸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司马腾生性节省,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他对于长期处于战乱中的军民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关怀和慷慨,没有及时地施以援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当李丰等人的攻势日益猛烈,邺城遗址的防线岌岌可危时,司马腾才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他开始向将士们分发米粮和布帛,希望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为守卫邺城而战。然而,由于司马腾此前对军民的忽视和吝啬,军民对他的忠诚和支持已经大为减少。他们对司马腾的领导能力和对民众的关怀感到失望,因此在战斗中并没有全力以赴。

最终,由于军民士气低落,缺乏有效的抵抗,邺城被李丰等人攻陷。司马腾在混乱中被杀,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邺城及其居民的灾难。这一事件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品行和对待下属的态度,对于维护其权威和稳定局势至关重要。司马腾的例子警示后人,领导者应当具备同情心和责任感,及时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支持的人,这样才能赢得人心,稳固自己的地位。

史书评价

卫操:“司马腾,才神绝世,规略超远。”

房玄龄等《晋书》:①“新蔡遇祸,忠全元丧。” ②“性俭啬,无所振惠”

司马光资治通鉴》:“腾性吝啬,无所振惠”

史籍记载

《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晋书·卷五·帝纪第五》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刀口谋生:十六国时的“特种部队”“乞活军”--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12-16

晋书 东嬴公腾.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官网.2024-11-10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卫操 莫含 刘库仁.国学导航.2024-09-0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国学导航.2024-09-07

资治通鉴.国学导航.2024-09-07

卷四 帝纪第四.国学导航.2024-09-07

卷五 帝纪第五.国学导航.2024-09-07

卷一百一 载记第一.国学导航.2024-09-07

资治通鉴.国学导航.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