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台村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息冢镇境内,是息冢镇的一个下辖村。其地理位置处于定州市县城南部二十七公里,东北与沙流村相望,东南与南东丈村相邻。地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雨季为七八月份,降水集中。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两年三季,分别为冬小麦和玉米,其次还包括花生、马铃薯等。

历史概况

历史记载

廉台村的“台”,是一座平顶高丘,典籍上写作“晾马台”,俗名“点将台”,将军曾在此列兵布阵,村庄缘此得名。战国时期,赵国与中山国大战,赵国军队与中山国军队隔着村北的木道沟各自驻兵,赵国大将廉颇带兵在此驻扎,筑有一台,曰:廉颇点将台,地名因此得名为“廉台”。相传当年为纪念廉颇,在村东北地区建坟,叫廉颇坟。此村正中央还有一池塘,里边有很多荷花,当地人命名为”莲花池“,在解放初期依然存在,至90年代仅剩一坑,现已消失。据80年代末全国文物普查所得,廉台村东北部30米处有一汉墓,长宽各40米,封土高9米,已毁,因此廉颇筑台练兵一说暂无法确定真伪,但显现了民间百姓对于英雄的崇拜之情。村北部现存有土岗两座,具体来源不详,可能为自然形成,也可能为人工堆积。村南部一千米处发现汉代、唐宋时期文化遗存,文物地图集定名为廉台遗址。

大事记

1956年成立廉台村宏光高级农业合作社,次年春天改为廉台大队,全村划分为二十三个生产小队,统一由大队领导。

1965年全村进行农田基本改造,修整方田,平整农田道路。

1969年成立廉台初级中学,2006年因国家政策变动,撤销合并。

1982年进行新农村规划,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生产队。

1989年投资十八万元建设村委会办公楼,提升办公水平。

1995年新村规划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大街和中街为基础的新村格局。

1996年投资五十余万元进行东西、南北两条中心大街的硬化工程,硬化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

2005年在市水利局的支持下,全村贯通自来水管道,方便生产生活。

2013年村内主要街道实现全部硬化,沙荒地改造两千八百亩,农田节水灌溉全部实现。廉台小学教学新楼建成使用,教育条件改善。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廉台村位于定州市新乐市无极县三县交界,隶属定州市息冢镇,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65公里,距离保定市100公里,距离定州市35公里。村庄整体为面积约一平方千米的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一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9099,北纬38.2803。

种植作物

廉台村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平原地带,地处太行山东麓,村东北部原有河流木道沟,属大清河水系,水自西向东流淌,现已干涸。耕地七千一百七十二亩,耕作方式以旱地农业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熟制为两年三熟。

气候类型

廉台村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夏季降水多集中在7、8两月,最冷月在1月,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5度以下;最热月为7月,最高温度可达35度以上。

人口

廉台村有两千零五十户,八千零一十五人,均为汉族。村中主要姓氏有:张、赵、刘、黄等。

廉台村方言为定霸小片。定霸小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是冀鲁官话保唐片的一个分支,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该小片西邻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北邻北京官话,东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有争议)天津市小片,西南为冀鲁官话石济片,东南为冀鲁官话沧惠片。

经济

2000年以来,村中经济发展迅速,现村中蛋糕店、音像店、礼品店等均具备,大型超市基本普及。乡村企业建设快速发展,制造业发展突出。2015年以来响应国家号召,重点保护村庄环境,村庄环境了有了很大的改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变化。此外,在村庄西南部建造乡村小区一座,进而改善住宅情况,响应国家城市化的号召。

社会事业

原有初级中学一座,于2006年撤销合并。现有廉台小学,廉台中心幼儿园。廉台小学从建立之初孕育了大批英才,对于村庄教育的发展作用极大,从廉台小学毕业的毕业生走进了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包括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等高等院校。新教学楼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交通

交通便利,位于203省道和515国道之间,公交车通往省会石家庄市定州市无极县等地区。村民可以从本村出发前往以上地区,便利生活。

民俗人文

集市

村中每逢农历2、7有集市(即每月的农历初2,初7,12,17,22,27为集)。

庙会

村中一直延续下来每年有两个庙会,即农历的四月十五和十一月初五。庙会是村中走亲访友的日子,庙会上商贩云集,热闹非凡,周边村庄的乡亲们大都也会去赶庙会。原来庙会有几天,戏曲不断,很是热闹,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庙会戏曲已经消失,更多的是商业活动。

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节前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粽子制作方法为用糯米外加大枣包在粽叶之中,通过蒸煮制作。

春节习俗

对于村里人来说春节是一年的开始,村民有炸油条、炸麻花蒸年糕等文化习俗。除夕晚上家族男人聚在一块喝酒聊天。正月初一这天给长者磕头拜年、“看媳妇儿”、男人下厨等。磕头拜年的习俗已经消失。正月初二“叫媳妇儿”。这一天订了婚的女方会去男方家里吃午饭。正月初三一般是祭拜的日子,早上会去给过世的老人上坟烧纸,以悼哀情。破五节“崩穷”“吃老鼠”。初五早上会放鞭炮崩穷,意欲着将贫穷、痛苦等都远离自己家庭。“吃老鼠”,也就是吃饺子的意思。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滚岗”。每到这一天,村民就会去村北的沙岗子上活动,孩子在一面很光滑的岗子上滚下,这样新的一年中便会灾病全无,万事吉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阅历的增加以及环境的变化,这项习俗也在逐渐消失。正月十六是廉台村的小年夜。这天晚上村民会“烤百火”,火里放上些柏树枝,相传只要烤够了百家火就会在这一年中不得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