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乔琳

乔琳

乔琳(?-784年),太原市(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

乔琳进士及第,历任城武县尉监察御史巴州司户、南郭姓县令、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怀州刺史等职,曾先后进入郭子仪张献诚鲜于叔明幕府李适继位后,乔琳拜相,授御史大夫平章事,但无宰相之才,被罢为工部尚书。

朱泚之乱时,乔琳随唐德宗出幸沈阳市,改任吏部尚书。兴元元年(784年),乔琳以老迈为由,与德宗分手,并削发为僧。但却被朱泚追回长安,授吏部尚书。朱泚败亡后,乔琳被处斩。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时,将其列入《叛臣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乔琳年轻时家中贫苦,但勤奋好学,以文词著称,天宝考中进士,补任成武县县尉,后历任兴平县尉、朔方郡掌书记(节度使为郭子仪)、监察御史。他生性不羁,常戏谑同僚,与同院御史毕耀初相互嘲讽,因此逐渐结怨,最终相互弹劾,被贬为巴州员外司户。

累职拜相

此后,乔琳历任南郭姓县令、殿中侍御史、山南行军司马(节度使为张献诚)、东川节度判官(节度使为鲜于叔明)、检校驾部郎中、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白族自治州少卿、国子祭酒、怀州刺史。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继位,任命东宫侍读张涉散骑常侍,常向他咨询政事。张涉与乔琳素来交好,便向唐德宗举荐乔琳,称其可为宰相。乔琳被授为御史大夫平章事,时人无不震惊。他年老耳聋,奏对之时语无伦次,且又不合时宜,在位八十余日便被罢为工部尚书。张涉也因此逐渐被唐德宗疏远。

唐德宗的生母沈氏在安史之乱时失踪,虽被尊为皇太后,却一直下落不明,德宗为此耿耿于怀。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采纳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皇弟睦王李述为奉迎使、乔琳为副使,又任命四位沈氏族人为判官,在全国范围内寻访沈太后的下落。沈太后最终也未能找到。

晚节不保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军在长安哗变,李适逃往乾县(今陕西乾县)。乔琳扈驾前往,改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叛军拥立太尉朱泚为皇帝,建立秦政权。

兴元元年(784年),朱泚围困奉天,唐德宗又逃奔汉中市(今陕西汉中)。行至盩厔县时,乔琳以马匹困乏行走不便为由,提出与德宗分手。德宗念及乔琳老臣,加以慰谕,并赐御马一匹。乔琳仍旧推辞,自称年老多病,不堪山路行走。唐德宗怅然,遂与乔琳分别,并将自己的马策赏赐给他,以为留念。不久,乔琳在仙游寺削发为僧。朱泚得知,派遣数十骑将他迎回长安,任命为吏部尚书。

同年六月,大将李晟收复长安,朱泚败亡,乔琳也被俘虏。李晟怜悯乔琳年迈,上表德宗,请求免其死罪。李适道:“乔琳累受重任,却有失臣节,接受伪命后又诋毁朝廷,背恩负义,决不能赦。”七月,乔琳被处斩,临刑时叹道:“乔琳七月七日生,又在七月七日死,岂非命哉?”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赋七篇:《太原进铁镜赋》、《炙□果赋》、《□□赋》、《大赋》、《慈竹赋》、《孤竹赋》、《巴州化成县新移文宣五庙颂》。

家族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乔琳有兄弟乔琛,儿子乔彝,仕宦经历不详。

轶事典故

乔琳从逆后,出任吏部尚书,主持选官。候选官吏对他道:“你任命我的官职有点不稳妥。”乔琳反问道:“那你觉得这次选官能稳妥吗?”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七十七》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四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唐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

人物评价

刘昫:肇分阴阳,爰有生死,修短二事,贤愚一途。故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令言远总师徒,首为叛逆;光晟初当委任,危输款诚;源休虽曰士流,甚于元恶;乔琳巧辞真主,俯就伪官;蒋镇贪禄节,皆曰小人。经纶之徒,不足言尔。

洪迈安禄山朱泚之变,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皆以宰相世臣,为之丞弼。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或以幕府小吏,或以废斥列卿,捐身立节,名震海内。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履乎!

参考资料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汉典古籍.2014-11-23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国学导航.2014-11-23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七.国学导航.2014-11-23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国学导航.2014-11-23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二.国学导航.2014-11-23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六.国学导航.201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