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盩厔县

盩厔县

县(读作“周至县”),县名,西汉武帝置,位于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以“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得名。东都废,北魏复置,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移治今陕西户县西北,建德三年(574年)移治今周至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宜寿,至德二年(757年)复为盩厔县,属京兆府,后隶凤翔。

盩厔县自周秦始,至宋以前,一直属京之地。盩厔县有老子讲授道德经的“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白居易写就千古绝唱《长恨歌》的仙游寺,有中原地区第一正财神赵公明故里的赵代村,有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理学思想家李二曲

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国务院批准我省14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这一重大消息,其中就把“盩厔”改为了“周至县” 。

资料信息

隋大业三年(607)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盩厔属稷州。贞观元年(627)废除稷州,盩厔县同属凉州。贞观八年(634),复置稷州,盩厔又属稷州。大足元年(701),撤销稷州,盩厔又属雍州。天宝(742),更名盩厔为宜寿县,属雍州。至德三年(758),改宜寿县为盩厔县,属京兆府干宁二年(895),盩厔属乾县。天复元年(901),盩厔改属凤翔府

五代十国(907~960),梁时盩厔属大安府。唐光和元年(923)属京兆府。同光三年(925),改属凤翔府。宋大观元年(1101),属京兆府。金朝(1127~1234),盩厔属凤翔府。元属奉元路。明洪武九年(1376),属西安府。清因之。

民国三年(1914),盩厔属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盩厔属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陕西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区治设陈仓区)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盩厔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设咸阳市)管辖。

1949年5月30日周至解放后,盩厔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1950年10月,盩厔属于咸阳专区。1953年元月,盩厔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撤销关中专区,盩厔直属陕西省。1961年,恢复咸阳专区,盩厔县归其属,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仍属咸阳专区。

参考资料

爱上周至 | 陕西盩厔,这个地名你认识吗?.今日周至微信公众号.2024-03-26

大型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晋京演出.人民网.2024-03-26

" 最易读错地名" 走红网络 户县原本是" 鄠县" (图).西部网.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