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肺筋草

肺筋草

肺筋草(学名:薄片变豆菜)也称肺经草,多年生草本;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茎生叶小,深3裂;苞片线形;花单性;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

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牛、马、羊、猪采食,为良等饲用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毛。叶疏生;叶柄长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关节,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公主状毛,主脉明显,侧脉略可见,细脉不明显。孢子囊群椭圆形,散生在叶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之间排成效行,每孢子囊群间隔有星状毛,孢子囊群隐没在星状毛中,淡褐色,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形。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

分布范围

分布安徽、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主要价值

异名:石韦,石(《神农本草经》),石皮(《别录》),石苇(《滇南本草》),大果假瘤蕨、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虹霓剑草、石剑、潭剑(《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石背柳(《中药材手册》),飞刀剑(《植物名实图考》),肺心草、蜈蚣七、铺地娱蚣七龙泉宝剑、大号七星剑、一支箭、山柴刀、木上蜈蚣、肺筋草、蛇舌风、肺金草、大连天草、箭戟蕨、长柄石韦、石茶。

制药炮制:拣净杂质,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

①《别录》:"用之须去黄毛。"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去梗,须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性味特点:甘、苦,微寒。

①《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微寒。"

④《贵州草药》:"味辛,性平。"

归经:入肺、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膀胱二经。"

功用主治: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道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药材采集: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状茎及须根,晒干。

化学成分

1、含绵马三(diploptene)、皂苷蒽醌黄酮、β-谷甾醇

2、石韦含β—谷甾醇、芒果、异芒果苷反丁烯二酸等。

药理学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庐山石韦提取物101(水煎浓缩液)、410、411、1A母及晶1均有明显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均不及可待因。从小鼠半数致死量和镇咳有效剂量的比值来看,410用半数致死量的1/10即有明显镇咳效应,其效价高于原生药和其他成分。小鼠口服410,腹腔注射410、411、411-1C、1A母、晶4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在位气管袋的狗每天服410,连服3或6周,气管袋内的痰量未有明显变化,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使痰量减少,可能由于气管袋没有慢性炎症,痰液没有病理性增高之故。但各种提取物均无明显平喘作用(豚鼠类组织胺喷雾法)。

2、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用二氧化硫刺激产生慢性气管炎后,每天口服410,10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用药组浆液腺和粘液腺腺泡的体积都比对照组小,大、小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均比对照组少,尤以小支气管中的减少较为明显。这与临床上用药后痰液减少的现象是符合的。此外,用药组的炎症以及上皮细胞的病变也比对照组轻,这可能和支气管内粘液的分泌、积聚减少,改善了局部及全身情况有关。是否庐山石韦本身有非特异性抗炎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3、石韦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抗病毒,镇咳,祛痰作用。

文献论述

①《神农本草经》:"主劳热邪气,五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药用禁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滑石苦杏仁为之使。得昌蒲良。"

②《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与。"

③《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支气管哮喘: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证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2、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果露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一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二冲剂:日服3次,每次1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近期控制者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三提纯石韦"410"果葡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四复方石韦冲剂:用庐山石韦15两,江剪刀草1两,煎成浓汁,焙干,制成粉末,加适量糖粉,每天分3次,开水冲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78例,有效者200例(72%);其中近期控制13例,显效51例(23%)。大多数患者在服药2~3天后见效。在使用石韦各种剂型,特别是提纯石韦"410"果葡糖浆过程中看出,石韦具有良好的消痰作用,一般治疗1~2天后,痰量减少,粘稠度减低,咯痰转爽。这对改善通气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害,促进病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复方石韦(与江剪刀草合用)镇咳作用较单味石韦为佳,平喘作用两者均较差,消炎效果也不佳。

有柄石韦全草,压榨去毛及孢子,水煎制成糖浆。第1~4日,按每天含生药1两分3次服。第5~10日,每天剂量加倍。第11~15日照第1~4日剂量服。治疗5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12例,其中喘证型8例,有效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例,进步2例;单纯型4例,仅有1例显效。说明石韦果葡糖浆对喘息型患者疗效较好。

3、治疗急、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一煎剂:取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相当于2~3克),加水500~1000毫升,每日1剂,煎分2次服。亦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

二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次2~3片,日服3次。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9例,36例有效;肾盂肾炎20例,17例有效。据观察,服药2~3天后,尿量即增多,浮肿逐渐消退。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以3个月左右为一疗程,急性肾小球肾炎疗程为10天左右。

常用选方

1、治血淋石韦、当归、宽叶香蒲弄岗报春苣苔各等分。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要方》石韦散)

2、治淋浊尿血:石韦、鱼鳞草活血丹各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尿石症:石韦(去毛)、滑石各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汁若蜜服一刀圭,日二服。(《古今录验》石韦散)

4、治尿道结石:石韦、车前各一两,生栀子五钱,甘草三钱。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南昌医药》(1):14,1972)

5、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石韦(去毛,)、车前子(车前叶亦可)等分。上浓煮汁饮之。(《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6、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五钱,饭前服。(《闽东本草》)

7、治血崩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纲目》)

8、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上二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石韦散)

9、治慢性气管炎:石韦、蒲公英、佛耳草、毛果一枝黄花各-两。水煎浓缩,分二次服。(中国中医科学院《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30,1971)

10、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11、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12、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13、血崩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分株敏殖方式:3月栽种,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状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将种苗放在缝隙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塞稳。

田间管理:在它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喷洒肥料。

参考资料

薄片变豆菜 Sanicula lamellige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1-06-08

石韦.广西中医药大学.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