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本名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又译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出生于巴尔干半岛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印度籍,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却在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使命是帮助穷人。1925年,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年后,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3个学期后,她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之后,她于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从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改名为特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1952年8月,又成立了贫病、垂死者收容院。1959年,特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收容院。1991年,她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于1997年3月13日退出了博济会。1997年8月,特蕾莎修女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好转,于9月5日逝世。

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雅威赐予的礼物”,曾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1999年她被美国人民投票选为二十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2013年,特蕾莎修女被方济各正式追封为圣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特蕾莎修女本名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1910年8月27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现为马其顿共和国首都)的一个富有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在她只有八岁时就去世了。父亲死后,家庭经济困难,但母亲向她灌输了过基督徒生活和为不幸的人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

成为修女

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之后,她于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修女“圣女德莉莎”(St.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成立博济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传染病如霍乱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特蕾莎修女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特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创设给了特蕾莎修女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在这里庇护和救治了很多无家可归者、贫病交困者。无论老人、妇人、儿童、残疾人、病人,都能被收容和救治。修女会还在露天学校教孤儿和弃儿们读书、认字。1951年,印度政府授予特蕾莎公民身份。

成立收容院

特蕾莎在帮助一位受伤的老妇人去医院医治后,困于她出院后无处休养,便求助于市公所保健所。热心的所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特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特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1952年8月,贫病、垂死者收容院正式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丁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1957年,开设了第一家流动麻风病诊所。1959年,特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收容院。在收容院创立后的25年间,修女们帮助了36000多名无家可归的人,给他们食物和关怀;也让18000多名被漠视的生命体验到最仁慈的临终关怀。

拓展海外事业

印度工作了30年后,特雷莎修女1960年首次离开印度,前往美国向天主教妇女全国理事会发表演讲。1964 年,保罗六世访问印度时,将自己的豪华轿车赠送给特雷莎。她立即将这辆车用于抽奖,以资助她的麻风病院。1968 年,她被召到罗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主要由印度修女组成的托老所。1965 年,教皇保罗六世向特雷莎的修会颁发了赞美令,使其直接隶属于梵蒂冈管辖。同年,印度以外的第一个仁爱传教士会在委内瑞拉成立,后来又在意大利、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和美国开设了其他修会。

1971年1月6日,保罗六世授予特雷莎修女第一个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以表彰她的传教事业。1979年,特蕾莎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仁爱修女会的标志性服装——白布蓝边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并致辞:“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还把奖章折合成钱连同奖金全部捐出。1988 年,她在苏联开设了第一个社区。

入前线救援

1982年,在贝鲁特难民营遭围攻的紧要关头,特蕾莎修女斡旋以色列军与巴勒斯坦游击队之间实现暂时停火,并因此得以从一座处于交战前线的医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她穿越交战区域前往被损毁的医院,疏散年轻病患。1991年,南斯拉夫战争爆发,联合国出面调停多次,都没有阻止战争的进程。在双方交战的区域中有很多妇女和儿童没有来得及撤离,特蕾莎修女得知后,独自一人走入交战区解救被困的妇女和儿童。当激战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在交战区域时,停止了枪战,担心误伤她的双方军官和士兵,走出掩体将武器放在地上,一直到她带着被困的妇女和儿童安全撤离后,才又重新开始激战。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评价:“这件事,我都做不到。”

患病退出博济会

1983年,特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1990 年她曾辞去博济会会长的职务,但在几乎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她又重新回到了博济会。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

因病去世

1997年4月,特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她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好转。9月5日晚9点30分,特蕾莎修女因心力衰竭在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去世,终年87岁。去世时,她的个人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粗布白布蓝边的纱: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经破损。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视作“失去了母亲”。之后,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享有的国葬,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参加了她的葬礼,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她出殡时覆盖的是印度国旗,在她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抬起来时,包括当时的印度总理因德尔·古杰拉尔在内的在场印度人全部下跪,遗体抬过大街时,大街两旁大楼上的印度人全下楼来,跪在地上,向她表达最高的敬意。截至1997年特蕾莎修女去世,仁爱修女会已拥有4亿多美元的资产,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六百所会院,分布在127个国家,共有来自111个国家的修女修士7000多人。2013年,特蕾莎修女被方济各正式追封为圣人。

人物关系

特蕾莎修女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尔各答工作,被誉为“贫民窟的圣徒”。(环球时报评)

特蕾莎修女因为最贫穷的人服务而备受尊敬。然而,她个人的夸大,至今仍引起矛盾。特蕾莎和她活动的主要场所的观念总是相互依赖的,甚至是相互加强的。如果没有特蕾莎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加尔各答几乎不会成为人类痛苦的缩影。(新苏黎世报评)

特蕾莎修女说过的那种比贫穷更可怕的“孤独与被抛弃的感觉”,仍然钳制着相当多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特蕾莎修女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她使加尔各答数以十万计的身处苦难的人们得到关怀,她的仁爱与慈悲至今清音未绝,并将传诸久远。而除此之外,她告诉了这个世界什么是真爱,如何去爱。她活着的时候,被世人称为人世间的天使,当她离去,依然成为一种力量:温暖,坚定,和平,绵延不绝。(中国网评)

艺术形象

影视

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特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特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的贫穷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特蕾莎修女成为了世界名人。纪录短片《加尔各答的天使—德蕾莎修女》于1997年播出,讲述了特蕾莎修女精彩的人生。2003年10月19日,由法布里奇奥·科斯塔导演的《特蕾莎修女 》上映,本片内容跨越了半个世纪,真实而深刻的记述了德蕾莎修女秉持著对上帝的信仰与奉献的精神,超越国界与藩篱,无怨无悔的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为那些弃婴、麻疯病人以及比穷人还穷的人们默默付出的故事。

书籍

《特蕾莎修女》作者为[奥]里昂•马斯堡,本书以十四篇特蕾莎修女的真实故事,为读者展现她如何以一分钱开办一所孤儿院、如何将一幅圣母画像偷运进莫斯科、在列宁画像下面打盹,又如何与一名西班牙火车商讨价还价的故事。

《特蕾莎修女传》由陈大道翻译,于2010年3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特蕾莎修女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相关争议

信仰危机

一生侍奉雅威,并用全部生命播撒爱的甘霖的特蕾莎修女,向来被视为基督教净化、升华人类灵魂的最高范例。不过就在她逝世十周年之际,《来做我的光:“加尔各答圣徒”私人档案》一书披露了一批特蕾莎修女亲手写下的文字和思想,揭示了她更多的内心隐秘:她原来长期生活在信仰危机之下。该书收集的一些文字表现了特蕾莎修女在担任神职人员的早年曾接触各种关于耶稣基督的说法,从而成为一名神秘主义者,失去了与上帝的联系,由此到去世的长达四十年时间里,她一直在孜孜以求,渴望恢复这种联系。“我没有信仰——我不敢说出堵在我心里的话语和想法,这让我活在无法言说的痛苦之中。”这是她在一封未署日期的信中的话。《圣徒生平》的作者雷夫·理查德·麦克布莱恩认为,特蕾莎的内心斗争让我们看到了她凡人的一面:“她不是一个从未对雅威或生活的终极意义有所怀疑的石膏圣人。”

影响受质疑

医学界一些人士甚至认为,外界对特蕾莎修女的评价存在夸大甚至“神话”的问题。此前有肿瘤患者对外宣称,自己仅靠“向特蕾莎修女祈祷”就奇迹般地痊愈了,而这种“神迹”的出现恰恰是特蕾莎修女“封圣”的必要条件。但医学界人士认为,这些绝症成功治愈的个案要归功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特蕾莎修女的遗产,舆论界长期持质疑态度。比如,批评人士认为她创建的慈善事业存在不少弊端,财务情况不透明、相关志愿工作者没有受过良好培训、看护病人的方式存在严重弊端等。

相关纪念

为纪念特蕾莎修女,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宣布将每年9月5日(特蕾莎修女逝世的日子)定为“国际慈善日”。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阿尔巴尼亚把每年10月19日定为纪念特蕾莎修女日,并建有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和特蕾莎修女医院等。

参考资料

特蕾莎修女:“圣徒”也曾迷惘.凤凰网.2024-01-18

特蕾莎:不同情是最大的苦难.浙江工商大学.2024-04-15

特蕾莎与披头士.三联生活周刊.2024-04-15

Mother Teresa: Facts & Related Content.Britannica.2024-04-15

“今天”的她丨她是让戴安娜王妃感到惭愧的女人 多国政要出席她的葬礼.凤网.2024-04-09

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特蕾莎修女的故乡.搜狐网.2024-04-08

特蕾莎修女:“圣徒”也曾迷惘.凤凰网.2024-04-08

特蕾莎修女:“圣徒”也曾迷惘.凤凰网.2024-04-08

慈善理念丨9·5慈善日 这一天,我们要纪念一个人:特蕾莎修女.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8

特蕾莎修女梵蒂冈封圣:天主教会如何遴选圣人.澎湃新闻.2024-04-24

Mother Teresa.History.2024-04-15

异域撷珍(The Sower) │ 以非凡之爱,成就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记特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5

Factbox: Key facts about Mother Teresa.reuters.2024-04-20

特蕾莎修女:“圣徒”也曾迷惘(组图).新浪网.2024-04-08

Mother Teresa.britannica.2024-04-20

特蕾莎:活着就是爱.网易手机网.2024-04-15

9月5日慈善日:以爱之名,怀念特蕾莎修女.手机凤凰网.2024-04-08

梵蒂冈为特蕾莎修女“封圣” 被誉为“贫民窟的圣徒”.手机环球网.2024-04-15

Die Makellosigkeit der Heiligen.NZZ.2024-04-20

特蕾莎修女辞世十周年 天使让人思考“慈善”.央视网.2024-04-09

加尔各答的天使—德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1997).豆瓣电影.2024-04-09

特蕾莎修女 Madre Teresa (2003).豆瓣电影.2024-04-09

特蕾莎修女.豆瓣读书.2024-04-09

特蕾莎修女传.豆瓣读书.2024-04-09

特蕾莎修女:“圣徒”也曾迷惘(组图)(2).新浪网.2024-04-15

公益慈善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2024-04-15

阿尔巴尼亚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