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乐符号(Chi-Rho,希腊语:ΧΡ)是一个早期的基督教符号,至今依然由一些基督宗教分支所使用,例如天主教。该符号是由希腊文单字“ΧΡΙΣΤΟΣ”(也就是基督一词的希腊文写法)的字首两字Χ(Chi)和Ρ(Rho)所组成的复合符号,代表耶稣基督。凯乐符号在Unicode中有两个编码:U+2627 ☧ CHI RHO 其他符号方块和 U+2CE9 ⳩ COPTIC SYMBOL KHI RO Coptic block。
简介
凯乐符号是由希腊文单字“ΧΡΙΣΤΟΣ”(也就是基督一词的希腊文写法)的字首两字Χ(Chi)和Ρ(Rho)所组成的复合符号。这个记号代表着耶稣基督。由于组成该记号的Ρ与Χ恰巧与拉丁文的和平“PAX”的首字与尾字形状近似,因此有时这个记号也被称作PAX符号或PAX十字。尽管这个记号一开始是在战争中使用,但它也延伸出对和平的主张。
现在已知最早将凯乐符号用作指耶稣的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他宣称自梦中获得耶稣启示使用该符号,并将之用在他的军旗上,也就是所谓的拉布兰旗。据罗马史学家拉克坦提乌斯的记录,君士坦丁在梦中听到一个声音要求他将一个神圣记号画在其士兵的盾牌上。在拉克坦提乌斯的记述中,该符号到底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只能确定是个和基督教有关的符号。然而拉克坦提乌斯记载说君士坦丁照作后就从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打赢了马克森提乌斯获取了胜利。希腊学者优西比乌在《君士坦丁的一生》中记载,君士坦丁则是在太阳中看到凯乐符号且听到一个声音说“Εν Τούτῳ Νίκα”,在拉丁语就是“in hoc signo vinces”—“你必以此而胜”。优西比乌也提到了拉布兰旗的诞生,在君士坦丁一世后来对抗他另一位政敌瓦莱里乌斯·李锡尼的战争中开始使用这种上有凯乐符号的军旗。
由于凯乐符号在君士坦丁的改宗及罗马的基督教化中的关键地位,该符号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象征。从当初曾经拘留耶稣的罗马士兵开始追随上有代表耶稣记号的旗帜这点取出了基督的胜利这个意涵。而在君士坦丁之后,该记号也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官方徽记之一,像是该记号出现在罗马军团的头盔上,或是出现在罗马帝国的硬币上。该符号在现代也被大量应用在天主教的宗教建筑物、服装和艺术品上。
凯乐符号的使用并未仅限于君士坦丁一世时期,它在后世继续作为基督教信仰的象征而被广泛使用。在艺术和建筑中,凯乐符号常与其他基督教象征如阿耳法和敖默加一同出现,象征着基督是万物的开始与终结。此外,凯乐符号也常见于基督教的墓碑、祭坛和宗教文物上,表达着对基督教信仰的尊崇。
画廊
凯乐符号的形象和使用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视觉记录。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 硕大的☧凯乐符号在加理多三世罗马的地下墓穴中
- 凯乐符号☧,弗拉维娅·多米蒂娜的石棺,罗马
- 凯乐符号☧ 和 阿耳法和敖默加, 弗拉维娅·多米蒂娜的石棺,罗马
- 凯乐符号和一个花圈,象征着基督在复活中战胜了死亡;下方是罗马士兵。circa 350
- 一个4世纪天主教祭坛上的凯乐符号,阿尔及利亚的倭马·阿尔·阿马德(Khirbet Um El’Amad)
- 基督徒的挂坠,原属西罗马帝国的玛丽亚女皇(398–407),弗拉维乌斯·霍诺留 (r. 395–423)之妻。文字中带有凯乐符号,现藏卢浮宫
- 罗马基督徒带凯乐符号的镶嵌画,英国辛顿·圣玛丽镇
- 基督徒5世纪在大理石石板上的凯乐符号,西班牙基罗加,加莱西亚
- 重塑品,一个罗马庄园内的湿壁画。在卢林斯通的罗马庄园内,还包括阿耳法和敖默加的符号
- 6世纪带凯乐符号和阿耳法和敖默加的石棺,法国苏瓦松
- 第34右页凯尔经对开本,一页带凯乐符号表示Christ,首2字母夸大
- 在加洛林王朝时期艺术戈德斯卡尔克福音书内,基督画像旁的横列“XPS”
- 凯乐符号在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的殿顶上
- 凯乐符号和阿耳法和敖默加在圣母领报堂 (拿撒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