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喜荡为波喜荡属下生长在还水中的咸水生植物,产于海南省,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和澳大利亚沿海。
(概述图参考: )
形态特征
多年生海生沉水草本。根茎匍匐,侧扁,棕红色,密被厚层长纤维(叶鞘残迹)。直立茎明显短缩。叶互生;叶鞘长约12厘米,宽约10毫米,仅基部边缘相覆盖,呈开口鞘状,边缘内折,叶耳生于内折边缘的上部,叶舌长5-10毫米;叶片质韧,线形,略弯,长60-90厘米,宽6-15毫米,全缘,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稍狭;叶脉11-21条,平行。穗状花序2-7枚着生于伸长的花序梗上,最下面的小穗包藏于退化叶状苞内,穗长3-7.5厘米,每穗3-6花;花两性,无花被;雄蕊3枚,无花丝,花药2室,红色,长约3.5毫米,生于倒披针形、厚大药隔的基部,药隔中肋隆起;雌蕊1枚,长4-5毫米,倒长卵形,柱头不规则浅裂,多少呈马蹄铁形。果实斜倒卵形,长15-30毫米,平滑,稀具瘤,喙尖,微弯,无柄而托以宿存药隔所形成的苞状物;果皮肉质,松软,绿色,干后暗褐色,于种子萌发前自基部不规则开裂成若干瓣。种子1枚,背面较腹面宽;种皮膜质;胚直生。
生长环境
喜生于浅海海底低潮线上。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沿海,澳大利亚和印度亦产。中国境内无分布。
于缪汝槐(1981)曾报道中国海南岛发现澳洲波喜荡(Posidonia australis), 文中所提标本(标本号121490, 于1960年7月26日采集于海南岛, 存放于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 经澳大利亚的GaryKendrick教授重新鉴定后确认为海蒲(Enhalusacoroides), 并非澳洲波喜荡。因后者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 生长区域比较狭窄, 属典型的温带海草(Short et al., 2007), 且在近年来的调查中亦未在我国发现该种, 因此将澳洲波喜荡从我国海草原名单(范航清等, 2009)中剔除。此外, Flora ofChina(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Committee, 2010)里记录的澳洲波喜荡生境为“浅海海底低潮线上”, 亦与其实际生境不符, 澳洲波喜荡生长于低潮线下至水深12 m, 水质较清时可至22 m水深处(Short et al.,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