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School of 经济学 \u0026 管理学,Tongji University)创始于1956年,是同济大学直属院系。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教育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是世界三大商学院认证EQUIS和AMBA认证机构,现已通过AACSB认证,学院和MBA教育一直处于国内前列。

目前学院汇集了同济大学经济类、管理类的主要学科,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经济与金融系、公共管理系、会计系、创新与战略系(筹)、组织管理系(筹)及市场营销系(筹),并在二级学科设有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8个教学系,开设8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教授67人,副教授74人,在校本科生1204人,硕士6429人,博士395人。

历史沿革

1907年同济大学成立。

1952年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移交同济大学图书10718册,其中涉及大量经济类书籍,如世界经济史、工业经济、农业概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原理、现代金融论、现代会计学、国际贸易、公司理财等。

1955年同济大学邀请苏联专家维托希金前来指导工作,提及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的概念。之后,同济大学开始筹建“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

1956年同济大学开设“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蒋梯云任系主任,翟立林任副系主任。同济大学开始招收经济管理类本科生。

1962年“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首批招收2人,分别是李兆瑞和王剑琴,导师为翟立林。

1980年管理工程系由原建筑工程系分出,下设管理工程专业。

1982年翟立林任管理工程系系主任,该系下设建筑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工业管理与系统工程教研室、经济理论与管理信息教研室。

1984年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设立经济管理学院,翟立林任名誉院长,沈荣芳任副院长。学院下设管理工程系、经济信息系、城市系统工程研究室、建设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成立图书分馆。管理工程系保留建筑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工业管理与系统工程教研室,撤销原经济理论与管理信息教研室。经济信息系下设数量经济教研室、管理信息教研室、管理工程实验室。

1985年中德合作举办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经济管理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

1986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与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合办建设管理培训班。

1989年世界银行和国家建设部委托我院举办“城市供水运营管理”专题培训班。

1993年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

1996年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成立商学院,下设经济贸易系(含广告学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和企业管理硕士点)、会计系(含会计学专业、审计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会计学、涉外会计两个专科专业)、国际经济系(含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两个专科专业)。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系”由测量系分出后成立,同时并入经济管理学院,下设房地产经营教研室和房地产管理教研室。

1998年中法合作创办本科双学位教育。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同济大学商学院合并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工商管理系、经济与金融系、会计系。

1999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上海铁道大学并入同济大学。同年与法国 ENPC 合作创办 simba

2001年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

2002年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中法工商管理博士(DBA)教育。

2003年成立公共管理系。

2004年开展工程硕士(ME)教育。

2005年获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同年SIMBA 通过 AMBA 认证。

2006年入驻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获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

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三方共同成立的“SCCA-TONGJI-RICS学习中心”正式揭牌。

2008年召开首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同年工程管理专业承担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总体项目管理。同年DBA 通过 AMBA 认证。同年管理学学士课程(会计专业)获得澳洲会计师公会认证。simba 在 FT 中位列全球 37。

2009年获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开展EDP 教育,创办同济大学曼彻斯特双学位 MBA 项目、同济-曼海姆双学位 EMBA 项目。

2010年创办同济-凯斯西储 MBA / 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与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签署合作协议,SEM-CIOB 中心揭牌成立。

2011年获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MBA 项目和 EMBA 项目获 5 年 AMBA 认证。同年开展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成立中国物流研究与培训中心。

2012年创办中印美 Global MBA 项目。

2013年通过 EQUIS 国际认证、CAMEA认证。

成立首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友理事会。

与法国 ESCP Europe 商学院签署十年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金融硕士(MF)、会计硕士(MPAcc)、国际高管培训(iEDP)教育。

2014年管理学硕士位列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65名。

上海国际高级培训学院揭牌。

2015年管理学硕士位列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52名。

2016年通过AACSB国际认证。

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评的187所高校中成功进入A+档,成为全国在该学科最强的3所高校之一。同年,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排名中,学院位列亚太区商学院第8,身中国大陆前三甲;管理学硕士(MiM)位列全球第36,中国第2;同济大学曼海姆EMBA项目名列全球第46;

2018年,在欧洲权威排名机构Eduniversal公布的全球最佳硕士排名中,房地产硕士专业跃居全球第九名;供应链与物流硕士专业跻身全球第二十名,两个专业均位列亚洲第一。

2019年,成立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8个教学系,开设8个本科专业,招生时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金融学类”大类进行选拔。

教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经济与金融系、公共管理系、会计系、创新与战略系(筹)、组织管理系(筹)、市场营销系(筹)

本科专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 

学科体系

学院汇集了经济、管理类的主要学科,设有:

本科专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

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情报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城市发展与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金融工程与管理、科技发展与管理、会计学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simba、MBA、MPA、EMBA、工程硕士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上海市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学院是首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教学示范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专业物流管理、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商管理(中法班)、数理金融(创新实验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329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69人。设有8个本科专业、2个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1281人,硕士4274人,博士生研究生409人。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教授67人,副教授74人。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优秀案例教师:闫淑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程国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程国强

全国优秀MPA教师:徐红 

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程国强

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评的187所高校中进入A+档。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专业、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产权(自设)

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产权(自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情报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MEM)、金融(MF)、会计(MPAcc)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党政机构

纪委,教工党总支,本科生党总支,研究生党总支,

工会,院办公室,本科生教务科,研究生教务科,

外事办公室,博士后流动站办公室,图书分馆,专业学位办公室,

MBA教学管理中心,MPA教学管理中心,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EMBA教学管理中心

教学机构与人员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

经济与金融系,公共管理系,

科研、培训、实践机构

管理科学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所,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所,

产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现代金融研究所,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研究所,

市场营销研究所,会计与审计研究所,战略与财务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城市建设与灾害管理研究所,公共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社会保障研究所,城市管理与城市信息化研究所,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房协同济大学房地产高级研修中心,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同济大学CIS策划研究中心,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培训中心,建设部同济大学建设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金融模拟实验室,天安信息系统监查实验室,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同济大学房屋土地资源信息研究中心,

会计实验室,城市管理与城市信息化实验室,供应链与工业工程实验室,同济大学中国物流研究与培训中心,

同济大学经纬不动产研究院,同济大学欧特克,BLM联合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设有同济大学管理高等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经纬不动产研究院、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2018至2019年,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64项,当年获批总数连续两年保持在30项以上。其中,获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两年共发表CSSCI论文350余篇,其中高水平期刊论文110余篇;发表SCI/SSCI论文450余篇,其中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90余篇。2019年发表顶级期刊论文7篇,同比增长133%,两年总量达10篇;另外,在UTD24国际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篇,连续两年保持每年4篇的发表量。

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与法国巴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埃塞克高等商学院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项目,学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有30多个双学位交流项目,70多个非学位交流项目,每年为学生提供300多个免学费国际交流学习名额。

国际合作

学院先后与法国巴黎欧洲商学院、埃塞克高等商学院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项目、与曼海姆大学商学院合作EMBA双学位项目、与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合作MBA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atherhead管理学院合作MBA及金融硕士项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ILI商学院合作(医疗技术与管理)MBA双学位项目。目前,学院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有29个双学位交流项目,70多个非学位交流项目,每年为学生提供300多个免学费国际交流学习名额,从而使得50%以上的本科生都有机会在本科学习阶段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增加阅历。不仅如此,每年有近500名长、短期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交流,中外学生在同一课堂里共同交流,为学院国际化学习环境与氛围创造了条件。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开设工程管理研究前沿座、组织管理创业论坛,开展经济类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活动,举办趣味运动会。

愿景使命

愿景

培养卓越管理人才,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使命

为中国和世界培养用经济管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以全球视野应对挑战的富有责任感的业界精英。

获得荣誉

2021年2月2日,入选2021胡润百学最具财富创造力中国商学院榜单top30。

参考资料

党政领导 - 同济经管.同济经管.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