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墓
孔子墓,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孔林的中心所在,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
孔子墓所在的孔林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子墓在内的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游区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后碑篆书“宣圣墓”三字,上款正书“门生益津高书”,下款书“甲辰春二月既望五十一代孙元措立石”。甲辰年,据推算为蒙古乃马真(1244年)。
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围墙等。石案为明代雕刻,石鼎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制作。稍西约10米,有“子贡庐墓处”石碑1通。墓南有享殿、甬道,殿前有石鼎、石仪。石鼎为清雍正十年制。神道旁有完颜璟年间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赵恒年间立“路”碑,明代立孔子神道碑等。
孔子墓蒙难记
几天的破坏,几百年也恢复不了
红卫兵们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笤帚不倒,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时任副县长王化田站出来,指着国务院立的文物保护的碑说,“你们好好看看,谁要在这里搞破坏,是触犯国家法律的。”一个红卫兵上来就问:“你是做什么的?”
“孔坟可以挖掉”
而根据有关文革档案、《讨孔战报》以及诸多当事人回忆,1966年11月11日,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从北京打来电报,指示“孔子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
动用了雷管和炸药
革命小将为了更快地掘开墓穴,还动用了雷管和炸药。刘亚伟亲眼看到了孔子的坟被炸开,坟冢上的黄土到处都是,刘亚伟站在那里,身上落满“细碎金粒子一般”的泥土。而眼前,红卫兵们正在往树上系绳子,然后将尸体吊起来,呼哧呼哧,这并不是件轻松的活儿。
“一夜挖出个拖拉机”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如今孔林附近的村民,依旧对这段往事讳莫如深。刘亚伟说,当年,红卫兵挖墓后,这里的村民就开始疯抢墓里的陪葬品,紧挨孔林的林前村,当年流传着“一夜挖出个拖拉机”的说法,一些人就靠挖孔坟致富了。
附录:“三孔”与“破四旧”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即破四旧,这是文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该运动随着红卫兵运动兴起,各地红卫兵冲击寺院、古迹,挖掘坟墓、捣毁神佛、焚毁藏书及字画。
历史
从北边古亭往西一转,便看到一座高大的坟冢,这就是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的合葬墓。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当时孔子的墓“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祠,宇不过三间”,后经历代恢扩,才日就宏丽。今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似一隆起的马背,故称“马鬣封”。墓前石碑两座,为孔子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所立;后碑篆书“宣圣墓”,为孔子五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元措所立。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制香炉、石砌拜台及砖砌花棂围墙等。石台,初为汉修,唐朝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时又予以扩大。石案为明代雕刻,石鼎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制作。原来在神道旁有完颜璟年间立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赵恒年间立的“辇路”碑,明代立的孔子神道碑现已无存。
孔子的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主张以礼治国,曾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因此,孔子推崇周礼,重视丧葬制度,把丧葬制度看作是宗法制的基础,主张“葬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定和要求举行丧葬。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公西赤主持了丧葬仪式,《礼记》曰:“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
孔子的葬礼集中了夏、商、周三王的礼节,但葬礼非常的简洁。史载卜商对前去观看的燕国人说:“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人也,子何观焉?”意思是说,圣人为别人举行葬礼,与普通人安葬圣人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跑来观看呢?葬礼结束后,弟子们一人一土,为孔子筑起了一个椭圆形的墓。《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冢去城一里,茔冢百亩,北广十步,东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可见,其墓制的规模很小,无法与当时的王公贵族墓相提并论。
孔子简介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u003c农历八月七\u003e~前479年4月11日\u003c农历二月十一\u003e),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尼山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河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德化县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精通易经,孔子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美学命题。
参考资料
夫子陵寝:孔林.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2024-03-25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3-28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25
孔林——很好的自然博物馆.济宁新闻网.2024-10-08
孔子墓.去哪儿旅行.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