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修,男,1940年生,鄢陵县人。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早期在陕西省博物馆(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后调往新落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现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级研究员。

陕西书画名家

张鸿修简介:

山水画,爱好写生。主张:以古人为师,继承传统;以自然为师,创立新意。具象取材,融笔墨于造化;意象写形,会阴阳于一体。恪守国画艺术特质,探索自然气韵,树立自我风格。在娴熟中变革,立意,塑造美的典型。

书法,长于楷书,得法于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和裴休书圭峰碑。以后酷爱北朝书体,并刻意摩习,在创作中自辟门径。

他虽然兴趣涵盖古代艺术的全部,但他将重点放在中国历代壁画和古代石刻方面。在完成唐墓壁画临摹的基础上,他以新的经验和体会,临摹了《中国历代壁画500图》,画卷更加壮观。或许是长期临摹、研究古代壁画的缘故吧,他创作的中国历代壁画,着重整理性临摹。在原壁画基础上进行探索,并融入水墨画技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壁画的主要造型特征和质感特点,成了有壁画视觉效果的水墨画。其作品既忠实于古代壁画,具有文物史料价值,可供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时参考。又融入了水墨画技法,增加了艺术观赏性。以上所述,是其他任何中国画家所没有的,堪称中国历代壁画临摹专家。

1987年其壁画作品随省博物馆赴日本参加“中国陕西省文物展”,参观人数达到46万人次。

1989年10月,日本国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为开馆十周年纪念,被特别邀请举办了为期20天的画展,引起很大轰动,群马县博物馆已全部收藏其作品。

1992年9至11月,曾以《中国唐临摹壁画及文物展览》在日本的福冈县展出三个月,并在日本举行“唐墓壁画”、“国画技法”、“中国龙文化”等演讲活动。

发表专著

其中有:《绚焕灿烂●中国历代壁画●临摹本》、《中国唐墓壁画集》(日文版)、《中国唐墓壁画集》(中文版)、《中国龙集》(历代龙像500图)、《唐代墓志纹饰选编》、《张鸿修书画集》(一)(二)、《陕西文物展图录》、《陕西珍贵文物集成》(书画卷)、《北朝石刻艺术》、《隋唐石刻艺术》、《陕西汉画》、《楷书汉赋》、《苔芳馆印存》、《刘晖书画选》、《中国水墨名家》等。

画展活动

壁画、山水画、书法等作品及专著,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和个人等广泛收藏。其作品,也曾随文物多次赴国外参加展出活动。

1987年其壁画作品随省博物馆赴日本参加“中国陕西省文物展”,参观人数达到46万人次。

1989年10月,日本国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为开馆十周年纪念,张鸿修被特别邀请,举办了为期20天的【中国唐墓壁画展】,引起很大轰动,群马县博物馆已收藏其作品。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成功组织举办——张鸿修《中国历代壁画》暨山水画、书法作品画展活动。

获奖情况

1986年《唐墓壁画及其临摹》一文并图,在世界科研大赛中被荣耀提名,名列三等,并被编入《雄才伟略之志》(英文版);《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都有收录,并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1987年,在“陕西省艺术品展览”评比中,其壁画《宫女图》获一等奖

1989年10月出版的《中国唐墓壁画集》(日文版),为日本国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为开馆十周年纪念所特别印制。

1991年6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曾出版的(日文版)改为中,英文版,重新印刷,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使用的第一部科研成果。

1991年《中国唐墓壁画集》在西北、西南九省和1992年黄河“金牛杯”图书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并获陕西省文物局科研奖;《龙集》在“全国优秀文物图书”评比中获二等奖

1999年,书法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中获金奖。

2005年5月已完成《绚烂灿烂●中国历代壁画●临摹本》的临摹和编,跨度上至秦汉,下至中华民国达2100多年,走遍16个省(自治区),历经30多年,临摹500多幅壁画作品。此后设想创作“丝绸之路百米长卷图”。

2010年2月出版《绚烂灿烂●中国历代壁画●临摹本》上,下册。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有新华社、国家文物局网、中国文物网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佛光网、雅昌艺术网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留住行将消失的国宝—《中国历代壁画》

留住行将消失的国宝——《中国历代壁画》暨山水书法展

时间: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

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馆

中国古代殿宇、寺庙、四大石窟和墓室之中的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是用画笔记录的历史,是诸多社会现象的形象记录;壁画是集大成、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它的浑厚博大是无可比拟的。

壁画素有——“墙上博物馆”的美誉。

壁画存在的方式是极为脆弱的,自然的、人为的因素都在加速着它们的消损,所以专家称它为:行将消失的国宝。此次展出的壁画摹品中许多原作壁画已失去原有风貌,甚至有的已完全损毁。令我们倍感庆幸的是因为张鸿修先生富有前瞻性的抢救工作才使我们后人能得窥全豹。

由于壁画是一个集大成、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它需要临摹者不仅具有超凡的绘画才能,更需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道德的、精神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认识认知以及感受和把握能力;张鸿修先生系陕西历史博物馆高级研究员,早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功力深厚见解独到;特别是长期在博物馆从事唐墓壁画修复、临摹和研究工作,条件更是得天独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壁画临摹经验,其间多次受到我国美术界泰斗级人物王子云前辈的点拨和指导,王子云先生欣然为其《中国唐墓壁画集》作序。深受王老淡泊名利、专心治学、不计个人得失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毕生的高尚品质的影响,张鸿修先生深居简出、置身世外,抱着让行将消失的国宝重放荣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上敬意,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孤独之旅。

终于天道酬勤,张鸿修先生以高超的技艺、非同凡响的毅力和渊博的历史知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无惧困难,他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挚爱汇集于笔端,足迹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作品上至秦汉上至中华民国,时间跨度2100年,他走访考察、批阅文献,历经30年风雨,终于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的于国家于民族都意义非凡的旷世巨作——《中国历代壁画500图》。

他的壁画摹作忠实而传神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无名画师的伟大之作;

他是壁画临摹领域真正值得尊敬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

16省的漫漫征程;

30年的呕心沥血;

200米中国历代壁画的艺术长廊;

500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100年历史浓缩的精神盛宴…

将其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这是一个能让每个中国人都看了倍感自豪的展览,作品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它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心灵触动让观者无心潮潮澎湃,叹为观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品的弥足珍贵,张鸿修的惊人毅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奉献给全人类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全景百科全书式的展览。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画展,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更不是一次博取功名的个人宣传。这是一次对国家民族于世界都意义非凡的举措,我们通过这次全球巡展,让更多的世人,能见到中华民族这一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

通过举办——张鸿修《中国历代壁画》、《中国唐墓壁画》及其山水画、书法等系列作品的全球巡展活动。借此以表达我们对中华古老文化的虔诚和敬意,更是一次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接受那灿烂辉煌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同时,这次全球巡展活动,已被全球美术界,艺术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广泛关注。

我们要向中国古代社会的无名画师表示感谢!正因为有你们的创作和传承,才给我们留下了这来之不易的文化瑰宝。

我们要向张鸿修先生表示尊敬和感谢!正因为有了你几十年的艰辛劳作,才有了《中国历代壁画》、《中国唐墓壁画》及《中国龙集》(历代龙像500图)等专著的诞生。

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80幅,皆出自张鸿修先生之手。其中壁画500幅,共分7大部分,上至秦汉下至民国时间跨度2100余年,堪称展览界惊世之作。倾尽一人之力、呕心沥血近30年完成此恢弘巨作,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次展览是首次对外公开展出,通过展览可以一睹中国壁画的发展和演变,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同时展出的还有张鸿修先生的书法和山水画作品80余幅,由于先生长期从事壁画临摹,练就了心静如水的至高艺术创作境界,其书法作品宗法北魏贯通隋唐,行笔不拘一格,大气磅礴,气韵独到,追求法度崇尚朴素和自然,书法作品展现了强大的心理力量,看不见丝毫的媚俗之态。先生乃国画科班出身,山水画风格写实、色彩淡雅,墨韵空灵,气氛营造别具一格,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与世无争宁静淡泊的空灵画风。

《中国历代壁画》500图是向中华文化表达深深的敬意,同时它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和绘画艺术史,是让不同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和演进的看得懂的世界语言,它的展出将开启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通过举办——张鸿修《中国历代壁画》、《中国唐墓壁画》及其山水画、书法等系列作品的全球巡展活动。借以表达我们对中华古老文化的虔诚和敬意,更是一次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接受灿烂辉煌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

画展媒体报道——部分汇总

2012年11月27日-12月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张鸿修《中国历代壁画》暨山水书法展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有新华出版社、国家文物局网、中国文物网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佛光网、雅昌艺术网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