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核蛋白

核蛋白

核蛋白(英文:nuclear protein)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运输到核内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各种组蛋白、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酶类、核糖核酸转录和加工的酶类、各种起调控作用的蛋白因子等。

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信号序列,起蛋白质定向、定位作用。

简介

为结合蛋白质中的一类。普遍存在各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特殊形态的蛋白质,由核酸与组蛋白、精蛋白似的碱性蛋白结合而成为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根据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核糖核酸核蛋白与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能从细胞核中提取得到,能溶解1mol/L NaCl溶液中。核蛋白中的蛋白质包含组蛋白(或精蛋白)和非组蛋白蛋白质。组蛋白含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等丰富的碱性蛋白,为正电荷。精蛋白仅出现在真核生物中,含较多天门冬氨酸谷氨酸酸性氨基酸,为酸性蛋白,为负电荷。核蛋白在遗传和蛋白质合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又是生物体内某些病毒和噬菌体的唯一组成成分。

介绍

为结合蛋白质中的一类。普遍存在各种生物的细胞核里的特殊形态的蛋白质,由核酸与组蛋白及其精蛋白等的碱性蛋白结合而成为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酸种类不同,能分为核糖核酸核蛋白及其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可从细胞核里提取得到,能溶解于1mol/L NaCl溶液里。核蛋白里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或精蛋白)与非组蛋白蛋白质。组蛋白含碱性氨基酸比如精氨酸及其赖氨酸等丰富的碱性蛋白,为正电荷。精蛋白仅仅出现于真核生物里,含较多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酸性氨基酸,为酸性蛋白,是负电荷。

关联知识

质的存在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核定位序列(核定位信号,NLS):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称为核定位序列。

核输出信号(NES):作为核内物质输出细胞核的信号,帮助核内某些分子迅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位于核内合成然后被运输到细胞质工作的分子中。

体循环简介

活化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蛋白质合成形式,是指核糖体大小亚基在需要的时候组合形成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后解体并在需要的时候重新组合形成核糖体的过程

核蛋白体循环ribosomal cycle:广义的核蛋白体循环是指氨基酸活化后,在核蛋白体上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狭义的核蛋白体循环指多肽链合成过程中肽链延长阶段,它由进位,成肽和转位3个步骤循环进行,直至终止阶段。

提取方法

细胞和动物组织核蛋白的提取方法

产品组成310001 310002

规格50assays100assays

缓冲器 A(Cytoplasmic Extraction 化学试剂)10ml 20ml

Buffer B(Nuclear Extraction Reagent)10ml 20ml

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250ul 500ul

使用方法:

A.细胞蛋白提取

1.取5-10×106个细胞,在4℃,500×g条件下离心2-3分钟,小心吸取培养基,尽可能吸干,收集细胞。

2.用冷PBS洗涤细胞两次,每次洗涤后尽可能吸干上清。

3.每20ul细胞压积中加入200μl冷的Buffer A,2ul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高速涡旋振荡15秒,置冰上10分钟。

4.再次高速涡旋振荡5秒,然后在4℃,16000×g条件下离心5分钟。

5.快速将上清吸入另一预冷的干净离心管,即可得到胞浆蛋白,请置于冰上或-80℃冰箱保存备用。

6.在沉淀中加入200μl冷的Buffer B,2ul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高速涡旋振荡15秒。

7.置冰上40分钟,每隔10分钟高速涡旋振荡15秒。

8.在4℃,16000×g条件下离心10分钟。

9.快速将上清吸入另一预冷的干净离心管,即可得到核蛋白。

B.组织蛋白提取

1.取适量组织样本剪碎,加冷pbs,用组织匀浆器匀浆至无明显肉眼可见固体(或用液氮研磨),冰上静置5分钟,小心将上清吸入另一预冷的干净离心管

2.在4℃,500×g条件下离心2-3分钟,弃上清。

3.按照细胞蛋白的提取方法的第3步骤往下操作即可。

上述蛋白提取物请分装后于-80℃冰箱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的所有BestBio-贝博生物试剂须预冷;所有器具须放-20℃冰箱预冷。

2.整个过程须保持样品处于低温状态。

储存条件:

-20℃保存。

有效期:

一年。

关联种类

核糖核蛋白(英文:Ribonucleoprotein,简称RNP)是指包含有核糖核酸的核蛋白,即将核酸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核糖核蛋白包括核糖体端粒酶以及小核RNP(snRNP)。RNP在流感病毒科A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糖核蛋白体又称核蛋白体、核糖核蛋白体。一种亚细胞核蛋白颗粒,由大约等量的核糖核酸(RNA,35%~55%)和蛋白质(45%~65%)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个核糖体可以联接成串,形成多聚核糖体。每个核糖核蛋白体在外形上近似球形,直径约20nm。由两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大亚基和小亚基),通过镁离子和其他键非共价键地结合在一起。已证实有四类核糖体:细菌、植物、动物和线粒体,它们以其单体的、亚单位的和核糖核蛋白体核糖核酸的沉降系数相区别。核蛋白体有两个结合转运RNA的部位(A部位和P部位),并能附上信使RNA,(Rb)。

α-突触核蛋白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表达的可溶性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α-突触核蛋白在各种生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异常表达和聚集,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应激等生化反应,产生了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从而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生。对α-突触核蛋白的化学性质,聚集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与研究,将会十分有利于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在健康人的脑组织中广泛分布的可溶性蛋白,它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蛋白,因为它是路易小体的主要结构成分,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与路易小体的形成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密切相关。

汉坦病毒属属核蛋白,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病毒,汉坦病毒的基因由L、M、S三个片段构成,分别编码病毒核糖核酸聚合酶,囊膜核蛋白G1和G2及核衣壳蛋白(简称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血清学研究表明,汉坦病毒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同时NP抗原可以与汉坦病毒内的多种血清型病毒的免疫血清产生交叉反应,表明汉坦病毒的NP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族。有鉴于此,我们对核蛋白的核心区域进行表达和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重组核蛋白进行鉴定,为其应用于诊断抗原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