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联盟(Alianza del Pacífico),又名拉丁美洲太平洋联盟,是一个拉美地区的新兴经济组织,该组织于2011年4月在秘鲁成立,2012年6月6日正式签署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成员国智利、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

太平洋联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2.06亿人口组成的大市场,GDP总量将达到1.7万亿美元,该联盟的建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该地区一体化进程,大力推动成员国彼此间在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成立

2011年4月28日,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四国总统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峰会,签署《太平洋协定》,宣布成立太平洋联盟。

2012年6月,联盟第四届首脑会议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举行,签署《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宣告联盟正式成立。

2015年7月20日,《框架协议》生效。

2016年5月1日,成员国间92%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零关税,剩余8%的关税将逐步取消。

2018年7月,成员国间96%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零关税,剩余关税将逐步取消。

宗旨

加强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国家贸易政策协调,促进联盟内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致力于将联盟打造成为对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拉美次区域组织和亚洲进入拉美市场最便利的入口。

组织体系

组织机构

各成员国以国名字母先后顺序轮流担任轮值主席国,任期一年。现任轮值主席国为哥伦比亚。联盟尚未设秘书处,但已形成包括首脑会议、欧盟理事会(外交部长和贸易部长)、高级别工作组(副外长和主管贸易的副部长)及技术工作组的基本架构。

组织会员

正式成员国(4个):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

候选成员国(2个):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共和国

观察员国(55个):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西班牙日本危地马拉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拉圭多米尼加共和国法国葡萄牙、中国、美国韩国土耳其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芬兰、印度、以色列摩洛哥新加坡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泰国、格鲁吉亚、奥地利海地瑞典丹麦匈牙利希腊波兰挪威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埃及阿根廷斯洛文尼亚、立陶宛、克罗地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尔维亚白俄罗斯

候选联系国(4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市

主要活动

截至2018年7月,联盟共举行了13届首脑会议。

2011年4月,首届首脑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决定成立太平洋联盟。

2011年12月,第二届首脑会议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总统和秘鲁外长出席,巴拿马共和国总统应邀出席。会议发表《梅里达宣言》,承诺将加快一体化建设步伐,要求各成员国共同努力尽快制定《联盟宪章条约》,欢迎更多拉丁美洲国家入盟。

2012年3月,第三届首脑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各方就促进人员、服务和资本流通,推进贸易及一体化等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就《框架协议》达成一致。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总统与会,巴方表示将加快同联盟成员国商签自贸协定,以尽快“入盟”。

2012年6月,第四届首脑会议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巴拿马共和国及哥斯达黎加外长与会,西班牙国王受邀出席。会上签署《框架协议》,联盟正式成立。

2012年11月,第五届首脑会议在西班牙加的斯省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决定吸收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为候选成员国,接纳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5国为联盟观察员国。

2013年1月,第六届首脑会议在智利圣地亚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峰会期间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决定接纳日本危地马拉为联盟观察员国,确定当年第一季度内结束成员国间互免关税谈判,上半年结 2013年5月,第七届首脑会议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一次性吸收厄瓜多尔等7国为观察员国,宣布自当年6月30日起盟内90%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决定简化四国公民出入境手续,宣布设立共同大使馆及联合贸易办事处。

2014年2月,第八届首脑会议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联盟成员国及候选成员国哥斯达黎加总统出席。会议接纳芬兰等5国为观察员国,通过《框架协议补充议定书》,明确盟内92%货物及服务贸易零关税,剩余8%将于未来逐步落实。

2014年6月,第九届首脑会议在墨西哥蓬塔德米塔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接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比利时为观察员国,在明确盟内92%货物及服务贸易零关税基础上,重申于2030年前落实剩余8%。会议期间,举行首次联盟外长、经贸部长与观察员国对话会。

2015年7月,第十届首脑会议在秘鲁帕拉卡斯举行。联盟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宣布《框架协议》及其附加协议、《设立合作基金协议》自2015年7月20日起生效,标志着联盟成为国际法主体。会议在加快整合证券市场、互免公民短期签证、共享海外使领馆资源等领域通过更多具体举措,决定加快候选成员国巴拿马共和国和哥斯达黎加入盟进程,并吸收印度尼西亚泰国格鲁吉亚奥地利海地瑞典丹麦匈牙利希腊波兰10个新观察员国。会后,秘鲁接替墨西哥任轮值主席国。

2016年7月,第十一届首脑会议在智利巴拉斯港举行。四个成员国以及候选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观察员国阿根廷总统,其他47个观察员国和美洲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等金融机构和组织代表,以及700多名企业家与会。会议围绕深化联盟一体化进程、增进公私部门合作、扩大对外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通过《巴拉斯港宣言》。会后,智利接任轮值主席国。

2017年6月,第十二届首脑会议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四个成员国总统出席,围绕贸易便利化、金融一体化、“联系国”机制等议题进行讨论。会议决定设立联盟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削减成员国间养老基金投资壁垒,吸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四国为候选“联系国”,并于同年9月启动联盟同上述“联系国”自贸谈判。会后发表《卡利宣言》,哥伦比亚接任联盟轮值主席国。

2018年7月,第十三届首脑会议在墨西哥巴亚尔塔港举行,四个成员国总统出席,会议通过《巴亚尔塔港宣言》,强调将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深入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同候选联系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间的贸易谈判,启动研究韩国和厄瓜多尔成为候选联系国。会后,秘鲁接任联盟轮值主席国。联盟峰会框架下还举行了太平洋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首次峰会,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

与华关系

2013年6月,中国向联盟提出成为其观察员国的申请;7月,联盟通报中方已接纳中国为其观察员国。

2014年4月,中国驻秘鲁大使应邀参加联盟同观察员国间的首次对话会,对方对同中国在经贸、教育、科技、中小企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兴趣浓厚,并希进一步明确双方合作领域;6月中旬,应墨西哥外长和经济部长联名致函邀请,中方派驻墨西哥大使率团出席联盟第九届峰会期间举行的联盟与观察员国集体对话。

2015年7月,中国驻秘鲁使馆临时代办应邀参加联盟同观察员国第三次对话会。

2016年4月,中国政府拉丁美洲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访拉,与联盟轮值主席国秘鲁举行对话,就推动中国与联盟合作进行探讨。

2016年6月,中国驻智利大使应邀参加首届联盟同观察员国部长级对话会。

2017年6月,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应邀参加联盟同观察员国部长级对话会。

2018年7月,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应邀参加联盟同观察员国部长级对话会。

参考资料

太平洋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9-05-16

中国同“太平洋联盟”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