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闵应植

闵应植

闵应植作为闵妃集团的骨干,遭到了惩罚。到了1895年,明成皇后卷土重来,从亲日派手中夺回政权,闵应植也于当年七月下令释放。 1903年(光武七年)3月22日,闵应植病卒,享年六十岁。

上台以前

闵应植(朝鲜语:민응식,1844年—1903年),朝鲜王朝后期外戚权臣。字性文,号藕堂,本贯骊兴,是朝鲜王妃闵妃(明成皇后)的族人,亦是骊兴闵姓势道政治后期的代表人物。闵应植是闵汉俊的儿子,后被过继给闵泳愚为养子。他年轻时贫困落拓,1866年闵妃被封为李熙之王妃后,境遇才稍好,居住在忠清道忠州的长湖院。

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九日,朝鲜首都汉阳(今韩国首尔)爆发反对明成皇后集团的“壬午兵变”,闵妃在洪启薰(洪在羲)的保护下逃出宫廷,并由尹泰骏、闵肯植、李容翊等人陪从南逃,经过老家骊州郡后,为确保安全,又逃亡更南面的忠州长湖院闵应植私宅中避难。后来清朝军队平定了壬午兵变,七月二十六日,闵妃从闵应植私宅中出发,由100名清兵护卫还宫。闵应植在壬午兵变中为保护和安顿闵妃而立下大功,开始平步青云。

政界经历

同年十月参加科举考试,获增广文科别试丙科及第,从此闵应植踏入政界。他颇得明成皇后重用,1883年新设军国事务衙门(内衙门),闵应植先任参议,很快又升为该机构的二把手——协办,并兼任亲军后营营务等实权职务,在壬午兵变后与闵台镐闵泳翊闵泳穆并称“四闵体制”,垄断朝鲜政权。由于这一点,他与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势成水火。金玉均等人在1884年夏天以后计划发动政变,诛灭四闵,夺取政权,实行改革。但闵应植在八月被外放为平安道观察使,所以在当年十月十七日发生的“甲申政变”中,闵泳被开化党砍成重伤,闵台镐、闵泳穆遇刺身亡,唯独闵应植幸免于难。因此闵应植的地位在甲申政变被镇压后更加突出。

1885年五月调回中央,任亲军左营使。在任期间为进一步搞臭开化党,散布金玉均和日本浪人进攻江华岛的谣言,一度引起民心骚乱。后任协办内务府事,经常出入宫廷,与明成皇后及其他闵姓外戚往来十分频繁。后又历任礼曹、工曹、刑曹、兵曹、吏曹、户曹判书及督办内务府事、三道陆军统御使、判义禁府事、议政府左参赞、海沿都总制使等要职。1891年出任礼曹判书时,发生了防谷令事件,闵应植对日本的赔偿要求表示坚决反对。后来他又派遣张应奎到日本刺杀金玉均,不过没有成功。总体来说,闵应植虽然以外戚身份干预朝政,但并未像与他同时的权臣闵泳徽那样臭名昭著。所以有史料说他“颇顾瞻物议,不敢恣擅,或时振拔淹滞。趋时者倡言:‘园洞台有公心。’园洞者,应植所居坊也。”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闵妃集团乞求宗主国清朝出兵镇压,日本军队不请自来,与清军在朝鲜对峙。7月23日,日军突袭汉城景福宫,扶植明成皇后的政敌李昰应李昰应(李熙李熙的生父)上台执政。至此,闵妃集团的政权瓦解了。闵应植作为闵妃集团的骨干,遭到了惩罚。次日,高宗在日本人的压力下颁布教旨,谴责闵应植“创营而多变,更抽税而招物议”,下令将他罢免官职,流放到全罗道古今岛。闵应植的政治生涯也由此终结了。

晚景

此后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驱逐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朝鲜的亲日派也在日本的扶持下展开“甲午更张”。到了1895年,闵妃卷土重来,从亲日派手中夺回政权,闵应植也于当年七月下令释放。但由于很快发生了“乙未事变”,明成皇后在宫中被日本浪人暗杀,政权重回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手中,故闵应植没能再度身中枢。此后他做了中枢院议官、宫内府特进官、议政府赞政等有名无实的高级官位,并赐勋二等太极章。

1903年(光武七年)3月22日,闵应植病卒,享年六十岁。李治下诏称“此重臣敦厚之姿,沉重之量,处事谨慎,寡言善行。向年之终始卫护,可见其至诚尽忠。迄未究用,胡然矣?心焉伤,良庸叹惜!”并亲撰祭文,派秘书丞祭奠,追赠其为议政大臣,赐谥号“忠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