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汉阳

汉阳

汉阳朝鲜王朝首都,朝鲜王朝都城,现为韩国首都所在地。又称作汉城,后改为首尔特别市

14-15世纪,高丽政权更迭,李成桂为首的豪族势力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新兴的王朝。根据中原明朝皇帝的认可和新王朝的要求,新兴的王朝把古代存在于今朝鲜半岛北部但并不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古代国家朝鲜,的名字冠在了自己的头上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地”。1392年李氏朝鲜王朝建立,1394年即迁都扬州市。为了表示对于中原汉王朝(不是汉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汉”的决心,李成桂上书朱元璋朱元璋,请求将扬州改名为“汉城”,即英语的“hansung”。由于汉城位于汉江北岸,根据“水北为阳”的风水道理,这座城市又被称为“汉阳”。韩国有个大学叫“汉阳大学”起名也源于此。

汉阳都城始建于1396年朝鲜王朝初期,包括城墙和城门等结构。其中城墙总长约18公里,城门以东大门“兴仁之门”和南大门“崇礼门”最为出名。

基本介绍

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觉得高丽的王京(今朝鲜开城)王气已经十分薄弱,于是由权仲和、郑道传等人择定佳地,在1392年开始在汉江之北的汉阳营建新都。这里山环水抱,北有北汉山、北岳山,东有洛山和龙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汉江以南的冠岳山,汉江自东向西环抱城南,呈龙砂水穴“山水襟带”的上好风水格局。城内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宗庙、社稷、两班衙署、道路。1394年,李成桂将首都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Hanyang,한양),并正式命名为汉城(Hanseong,한성)。在朝鲜王朝时期,汉城又称“都城”、“京”。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5月2日,留都大将金命元、副元帅申恪率兵千余,屯济川亭,望见日军声势浩大,不敢拒,悉沉军器于江中,以匹马走逃,诸军皆溃。加藤清正率领日本军队度过汉江,攻占汉城。日军入城前后,汉城遭到很大的破坏。在国王出逃前夕,城中宫殿、社稷、衙署、城门以及宫内珍宝、历代典籍、文物礼器全部被朝鲜方面焚毁,而宗庙独存。日将平秀家长盛入城后曾处其中。后长盛焚宗庙,移寓南别宫,指挥诸路之倭向北追击。1593年4月,日本军队撤兵南下,临行前将城中人民屠戮尽。是年11月朝鲜宣祖国王返京时,宫阙俱烬,荆棘满城,百官依墙壁以坐,不得不以月山大君旧第为行宫,桂林君家为大内,沈义谦家为东宫,故领相沈连源家为宗庙,以附近大小民家为阙内各司(称时御所)。李珲时期将宗庙和宫殿择要修复。

壬辰倭乱之后,汉城又经历了后金军(1636年改称清代)的两次入侵,即丁卯之役丙子之役。丙子胡乱中,仁祖以沈器远为留都大将,逃往南汉山城。清兵至汉城后,驻扎于慕华馆至南庙一带,后又于兴仁门留屯。皇太极严令无得侵掠城中人民,但后金军队撤离时掠走了大量人口、金银、牲畜。后金将领爱新觉罗·阿敏四大贝勒之一)羡慕朝鲜宫殿城阙壮丽,一度不愿返回东北地区苦寒之地,被皇太极疑有异图而猜忌。

随着清朝剿灭南明势力,日本江户幕府颁布锁国令,东亚的政局平定,汉阳得以回复昔日的繁荣。在李昑李祘年间,汉城的人口已经发展到了30多万。李朝正祖曾经计划把首都迁到南方新营建的水原城,但是最终由于条件的限制,最终没有实现迁都计划。

坍塌

2021年4月4日,韩国首尔连下两天大雨后,汉阳都城仁王段一处城墙突然塌,受损面积为56平方米,现场砖石碎一地。目前市政府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修复。

参考资料

韩国600年古城墙突然坍塌 砖石碎一地(图) - 原创 - 海外网.海外网.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