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镇
岩脚镇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西北部,东邻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南毗新窑镇,西靠关寨镇、新场乡,北望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新华镇。该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当时设立了西堡司。1992年,撤岩脚区建岩脚镇。截至2018年末,岩脚镇户籍人口为66132人,下辖2个社区、2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岩脚建设路。2018年,岩脚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5个。作为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岩脚镇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岩脚镇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距特区机关驻地23公里,全镇共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15692户60163人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
岩脚镇地处六枝特区西北部。
地形地貌
岩脚镇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过渡段,以三叠系岩石为主,属中低山溶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八角屯,海拔1356米;最低点位于大河湾,海拔1172米。
气候特征
岩脚镇多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1252小时,有效积温14℃,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330天。
水文
岩脚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三岔河、岩脚河、木贡河、雨海河、岱瓮河,境内流程65千米。
自然资源
岩脚镇境内矿藏资源有煤炭、硫、铁、高岭土、陶土、硅石、温泉等。
岩脚镇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9283亩,耕地面积36238亩,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200-1300米,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均气温在10℃-15℃之间,全年积温5500℃-5600℃,有效积温在14℃左右,无霜期290-320天,年日照876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醋暑,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镇内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是六(枝)纳(雍)、六(枝)织(金)公路主干线。
岩脚镇水资源丰富,岩脚河纵贯全境,汇入三岔河,为乌江上游主干支流。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江风景区回龙溪景区,山峰奇秀,水质碧绿,与悠久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被誉为长寿村的木贡温泉,终年水温为29.3℃,有富含、硅酸等24种微量元素的富复合型矿泉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量7500万吨;矿产资源丰富,有重晶石、硅铁、高岭土等;有天麻、杜仲、桃仁、湘蕾金银花、何首乌、野人参等多种中草药;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岩脚面条、岩脚醋、岩脚臭豆腐、岩脚凉粉、岩脚米酒等,风味独特、享誉遐迩。
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西堡司。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羊场巡检司,属郎岱厅。
民国三年(1914年),设羊场分县,属六枝特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岩脚区,辖13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为岩脚镇。
1962年,成立岩脚区。
1992年,撤岩脚区建岩脚镇。
岩脚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曾是连接川、滇、黔三省的古驿站,素有“小荆洲”之称。并且,曾为驿道枢纽的岩脚人才辈出。“讨袁”战争与“北伐”的一代名将彭公武是岩脚人,他与朱德、杨森、熊克武等人是云南讲武堂同窗。
贵州省农学先驱、贵州农业学校创始人、上世纪初六盘水市第一位留学生龙幼安是岩脚人;若按解放前的区划,孙中山的秘书、辛亥革命的元老安健也是岩脚人。此外,当地居民还屈指数出了不少从岩脚走向五湖四海的名人,有官员,有文学艺术家等等。这么多的人才,有人解释为地灵人杰,即山川形胜,物产丰富所哺育。
岩脚确实山美水秀,气象不凡。诸如“九狮拜象,普贤骑狮”、二道水飞瀑、龙溪夜月被誉为极佳的风光。岩脚乡土诗人王永祥有诗为证:“山川秀丽出锦绣,岩脚人才俊杰出,名山秀水来相辅,状元贵人主山助”。古语称“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岩脚山好水好,人当然仁智兼备。但岩脚的人才都出在明代后的500年,恰是岩脚成为古驿道枢纽之后,之前岩脚的山水与后来相比,并无大的不同,为何没有名人彪柄史册?
行政区划
2011年,岩脚镇下辖回龙溪1个社区,岩脚、龙泉、太和、羊场、二道岩、木贡、那酒、西北、新院、群峰、金星、水寨、阿岔、民兴、锦钟、联合、青杠林、雨海、岱瓮、高桥、新寨、草原、田坎、民俗音乐、老卜底25个行政村;下设9个居民小组、223个村民小组。
2019年,岩脚镇下辖龙溪社区、新城社区2个社区,岩脚村、龙泉村、太和村、老卜底村、新寨村、田坎村、草原村、民乐村、高桥村、岱瓮村、雨海村、联合村、青杠林村、羊场村、锦钟村、金星村、水寨村、阿岔村、民兴村2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岩脚建设路。
人口民族
2011年,岩脚镇总人口6084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36人,城镇化率18.1%;总人口中,14岁以下6120人,占10.06%;15—64岁44431人,占73.03%;65岁以上10289人,占16.91%;以汉族为主,达57027人,占93.73%;有苗、彝、布依族、回、仡佬族、蒙古6个少数民族,共3813人,占6.27%;超过250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族1个民族,达25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5.88%。2011年,岩脚镇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4人。
截至2018年末,岩脚镇户籍人口为66132人。
经济
岩脚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蜀黍属、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
2011年,岩脚镇农业耕地面积为34920亩,生产粮食1265吨。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22571头。载至2011年末,岩脚镇林地面积8800亩,其中用材林8000亩,经果林800亩。2011年,岩脚镇生产水果500吨,产值300万。2011年,岩脚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517万元;有面条厂2家,砂石厂15家,建材生产37家,布艺鞋类生产15家。2011年末,岩脚镇有商业网点418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2011年,岩脚镇财政总收入961万元,比2010年增长72.81%。2011年末,岩脚镇信用社各类存款余额1.04亿元,比2010年增长38.7%。
为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岩脚的发展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教兴镇、开放带动,向城镇化发展。打响旅游牌子,充分利用梭戛生态博物馆、织金打鸡洞旅游线,开发好、建设好回龙溪旅游景区,发展集避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做好农业这篇文章,发展杨梅,冬瓜、梨子等无公害绿色产品,发展养牛业,建畜牧大镇,形成农业产业合理布局;构建电力新支柱,争取六枝电厂项目建设。
农业
岩脚属典型农业大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开拓创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成立顺达养殖场、瑞宇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杨梅、药材、梨树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镇党委、政府把二、三产业发展与农业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岩脚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好煤矿一对,征地40亩,投资1100万元的大畅面业有限公司正在起步建设,岩脚新区240套廉租住房建设规划已全面结束,投资1.88亿元的木贡温泉度假开发项目,已都匀大河民族度假娱乐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开发协议。
古镇保护规划已和市规划局签订合同。农贸市场的修建土地已经审批,预算和施工图纸已制作完毕。污水处理厂已和贵州省城乡建设规划局签订合同,正在办理和完善相关手续。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镇人口12033人,在原发展街的基础上,兴建岩脚新城大道。2010年工业产值10224万元,社会零售总值达11098万元。
社会
文教卫生、通讯事业蓬勃发展。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通讯网络建设进度快,中国电信集团网络覆盖各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发展思路
为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岩脚的发展思路是:“以传承古镇文化,打造宜居古镇,繁荣农村经济为切入点,以项目园区规划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八大支柱(煤炭、电力、旅游、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加工、特色农业、水产养殖等),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建设),在省委、市委、区委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主基调的指导下全力打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一体化”四化建设。突出抓好黔中水利工程、六枝特区电厂、木贡温泉、六枝高速路建设、万亩药材种植、大畅面业公司扩建工程等,把岩脚镇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六枝北部经济发展重镇。
岩脚镇引入贵州增靖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50000平方米的六枝北部商贸中心,启动实施集农产品交易、建材、五金、机电为一体的的市场综合体和农贸市场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商家600余户,每年商品交易额3亿元,新增就业3000余人,提供税收1000万元。占地42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的商业文化广场和投资2000万元的农贸市场也由开发商承建。
社会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岩脚镇有各类技术人才32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オ255人,农艺师、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15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岩脚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86人;有小学19所,在校生5364人,专任教师218人,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1%;初中2所,在校生2710人,专任教师121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岩脚镇教育经费达850.8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岩脚镇有影剧院1个,舞蹈队1个,年演出20场次;镇文化中心1个,农家书屋藏书12万册;有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64平方米。2011年,岩脚镇完成“村村通”建设,电视入户率98.6%,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岩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2所,村级医疗室26个;病床有60张;专业卫生人员36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岩脚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1%。
社会保障
2011年,岩脚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4户,人数76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25户,人数8458人,支出514.6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69人,支出38.6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30人次,支出25.548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509人次,支出48.9万元,比2010年降低3.7%;农户、非农户、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48907人,交保险金178.5万元,参保人数比2010年增长34.3%。
交通
岩脚镇有六(枝)纳(雍)县道、六新(六枝一新场)公路干线穿境而过,过境长17千米,村村通公路。
除“地灵人杰”,岩脚人才辈出还应与交通繁荣关系密切。交通枢纽形成后商业随即发达,南来北往的外地商人在岩脚暂住或定居,他们带来外地文化的精华。茶馆里有四川省的“说书匠”说书,有川剧、湖南省腰鼓及江淅杂技在岩脚表演,有外地小吃在岩脚推广并被岩脚人“优化”成著名的岩脚小吃。岩脚的黑神庙、石阡万寿宫、寿福寺当时分别是贵州省、江西省及两广商民的“会馆”。说白了是这些外籍人开会议事的地方,是异域文化的荟萃之地。文化的交融孕育一代代人杰。在与岩脚镇居民接触中,得知十之八九的家庭都有经商的经历,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是过去交通繁荣使然。
进入21世纪以来,岩脚镇人民政府花大力气修建了发展街、新城大道等宽阔的街道,并在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夜晚的岩脚镇主干道灯火辉煌,把岩脚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现如今正在修建廉租房、经适房等一系列惠民工程。
途经岩脚镇的六六高速公路已于2015年元月6日开通运营,匝道出口位于岩脚二道水(官坟)。
六六高速公路是贵州省六盘水市至六枝特区的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第七联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起点位于水城区境内,终点位于六枝特区新窑镇那玉村。途经水城县滥坝镇、老鹰山镇、陡箐乡、化乐镇,六枝特区新场乡、关寨镇、岩脚镇、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至终点新窑乡。
文化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岩脚镇因张、杨、穆三公曾结庐于大屯的悬崖峭壁之下而得名。
民族风情
民族节日
(一)跳花节
农历二月十五,是小花苗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跳花节。这一天,跳花场上欢歌笑语,春潮涌动。前来花山节的小花苗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汇集花场,小伙子头戴锦鸡尾缀成的羽冠,手捧排笙、粗狂剽悍、神采飞扬。姑娘们用荧火毛线烧成的头锦色彩鲜艳、峨冠高耸,犹如一团团火焰在大山深处燃烧、跳动······
中午时分,芦笙对登上场中央的圆台,开始跳花表演,顿时整个花场沸腾起来,那些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也情不自禁地随着欢快的节奏手舞足蹈,专程赶来采风的中外记者,连忙将镜头对准着生动的感人的场面。
(二)情人节
情人节是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青年男女相约去挖白泥巴,炕干后作为一年将洗衣服之用。晚饭以后,被夕阳染红的山路上,未婚男女成群结队,到处是鲜艳的民族服装,到处是悠扬婉转的歌声。到了白泥巴洞,小伙子们争着献殷勤,他们帮姑娘挖白泥巴,然后口含木叶,吹奏处悠扬悦耳的隔山调。姑娘们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唱起甜甜的情歌作为回报。在回家的山道上,洒一路欢声笑语。
(三)油团节
每年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布依族山寨,户户炊烟袅袅,寨寨散发油粑粑,这就是布依族过小年——油团节。赶上节日,无论什么人到布依山寨做客,家家户户都会用土壶装着洪洞醪糟,瓷盘盛满鸡蛋样大、淡黄色的“油团”来待客。刚上桌上还没品尝,就感到香味扑鼻,攥上一个一咬,美不可言。
布依族何以过小年要炒油团呢?听祖辈传说,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母亲为了给远行的儿子筹备干粮,用糯米面揉成团加油在火上炒熟,即可口又经饿,还便于携带,六百多年流传至今,就是现在的“油团”。
(四)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傍晚,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男女老少举着松明火把,奔走在山野小道上,他们舞起一条条火龙,喜迎丰收,这时,万点星火把彝族家的田野和村寨,照得如同白昼。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天王替古子派斯热阿比到人间收租,激起人们的反抗,地上有个勇士叫阿提拉巴,功夫十分了得,他与斯热阿比激战了九天九夜,终于把斯热阿比杀死。天王闻讯大怒,派“天虫”下凡吃光人间的庄稼。勇士阿提拉巴召集彝族同胞商量对策,决定于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大摆火把阵,结果烧死了“天虫”,保护了庄稼。从此,“火把节”就成了彝族的传统节日。世代流传。
(五)偷瓜节
八月十五晚上,人们除了吃月饼,供月亮之外,在六枝岩脚一些布依村寨,还流传着偷老瓜的习俗。
偷瓜当天晚上,寨上男男女女自愿在一起,研究偷瓜的对象和行动方案,然后分头行动。有的找瓜主吹牛,分散 其注意力,然后趁机“行窃”。当然,有的瓜主已经察觉行窃人,为了图个吉利,故意装作不知道,让别人把瓜偷走。
偷瓜这一方把瓜煮好后,还把瓜主请来,一起享用。大伙一边吃瓜,一边赏月,讲故事,唱山歌,说笑话,尽兴而散。
旅游
岩脚镇境内有廻龙溪温泉度假山庄,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太和村和岩脚村,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及食宿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廻龙溪温泉度假山庄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太和村和岩脚村辖区,由六枝廻龙溪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修建。项目占地360亩,总投资8.88亿元。该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是2011年六枝特区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及食宿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在山庄内,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娱乐的设施,如水上乐园、冲浪区、温泉区、垂钓区、烧烤区等,同时配套有餐饮、住宿。
该项目二期工程老年公寓和“朝拜圣地”廻龙寺正在建设中。2月22日,大年初四正式开放温泉,“回龙溪”温泉度假山庄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观光山庄,刚到大门口,就看到许多来玩的游客。在回龙溪,无论男女老少,总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玩的东西,回龙溪的玩处很多,有儿童水上乐园、冲浪区、温泉区、还有垂钓区、烧烤区等,服务也比较全面,它配套有餐饮、住宿,第二期还要配套有老年公益区和回龙寺。来玩的游客表示很喜欢。
打造第一特色示范小城镇
11月4日,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六枝特区召开,岩脚是小城镇发展大会的观摩点之一。据介绍,贵州省从2012年以来,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引领,把绿色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底色”,把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作为根本理念,把产城互动、镇村联动作为现实路径,全省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岩脚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小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截至目前实施“8+x”项目47个,总投资61.32亿元。
以“提升古镇文化内涵、打造生态旅游古镇、建设独树一帜的魅力乡村、充分发挥镇园一体的功效”为城镇发展构想,按照“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社会投入、项目支撑、市场立体、镇园结合”的独有小城镇运作模式,不等不靠,大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紧紧依托华润循环经济园区,以新城区开发、廻龙溪旅游打造、古镇文化旅游提升、大健康旅游项目引入、乡村旅游建设、扩展商贸集散体量等为载体,将岩脚打造成产城一体“宜居、宜游、宜业、宜购”的“小而特、小而富、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景观型特色示范小城镇。在岩脚古镇,沿着休闲廊道前行,河边栈道已然成型,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两侧青山翠绿、杨柳依依,满眼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参考资料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