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卜鲁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对英国军队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指挥官是埃尔温·隆美尔,他带领一支仅有15,000人的劣势兵力,成功俘虏了超过33,000名英军。

历史背景

图卜鲁克位于昔兰尼加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德国军队而言,它是理想的补给基地;而对于英国军队来说,则是通往埃及的关键要塞。因此,双方都决心在此地展开争夺。英国中东军总司令亨利·韦维尔决定坚守图卜鲁克。这座要塞的防御工事是由意大利军队建造的,非常坚固。驻守在图卜鲁克的英军包括6个步兵旅、4个炮兵团和2个反坦克团,总计约36,000人。

战争过程

围攻与反攻

1941年4月11日,埃尔温·隆美尔包围了图卜鲁克并发起进攻。由于兵力悬殊,直到5月9日,他依然未能攻破要塞。相比之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高度重视北非地区的战局,即使面临本土部队装备短缺的情况,他也坚决决定向北非增兵。1941年5月12日,在丘吉尔的催促下,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决定对隆美尔实施大规模反攻,代号为“战斧作战”。丘吉尔期望通过这场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消灭隆美尔的部队。然而,韦维尔更为保守,他仅希望能将德军赶回图卜鲁克以西。执行这项任务的是英军第13军,包括第4印度师和国防军第七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和246架飞机。埃尔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则拥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以及150辆坦克和139架飞机,但在火炮数量上逊于英军。

隆美尔预测到英军即将发动反攻,并通过拦截的英军通讯确认了这一情报。他加紧加固了萨卢姆、哈勒法亚隘口和巴迪亚等地的防御。1941年6月15日凌晨4点,“战斧作战”正式打响。英军从利比亚埃及边境向德军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右路英军遭遇了隆美尔布置的4门88毫米高射炮的阻击,19辆进攻坦克中有15辆被击毁,导致右路英军不得不撤退。此后,英军士兵将哈勒法亚隘口称为“鬼门关”。中路英军以马蒂尔式坦克团为先导,向卡普措堡推进,途中未遇88毫米高射炮组成的“坦克陷阱”,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无法有效对抗马蒂尔式坦克,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的激烈交火中失利。当天傍晚,中路英军占领了卡普措堡。左路英军以配备巡逻坦克的第7坦克旅为前锋,试图包抄德军侧翼,但在哈菲德岭陷入德军的“坦克陷阱”,遭受重大损失后撤回原有阵地。

1941年6月16日,埃尔温·隆美尔抢先一步,于黎明时分开始反攻。第15装甲师向卡普措堡猛烈进攻,同时第5轻装甲师包围了英军左侧。虽然卡普措堡的英军在夜间加强了防御,但仍未能阻挡德军坦克的突入。第15装甲师的进攻没有太大进展。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南部前线,第5轻装甲师突破了左路英军第7坦克旅的阵地。隆美尔随即投入所有筹码,电令第15装甲师仅留少量兵力守住卡普措堡北部阵地,其余部队撤离卡普措堡,与第5轻装师一同插入英军侧翼,随后向哈勒法亚海岸进军。此举不仅解除了英军对哈勒法亚的包围,还切断了英军整个中国远征军的退路。

1941年6月17日凌晨6点,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到达预定位置,随后击败了英军国防军第七装甲师主力。埃尔温·隆美尔督促这两个装甲师大胆迅速地向哈勒法亚进攻。德军的行动完全出乎英军预料,英军高层紧急下令部队撤退。实际上,占领卡普措堡的英军在总司令部下达指令之前就已经自行撤出。他们焚烧了辎重,遗弃伤员,几乎是九死一生逃出生天。英军全线撤回埃及境内。

温斯顿·丘吉尔寄予厚望的“战斧作战”以失败告终。在这次战役中,英军损失了969人和100辆坦克。德意联军损失了678人和62辆坦克,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战斧作战”结束后,埃尔温·隆美尔被提升为上将,他的非洲军团升级为非洲装甲兵团。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则因表现不佳被丘吉尔免职,由奥金莱克,C.J.E.将军接任英中东军总司令。

1941年11月18日,“十字军远征”行动启动。丘吉尔的计划旨在彻底击败隆美尔,将德意联军赶出非洲大陆。英军的进攻起初被隆美尔视为侦查活动,他仅派出第21装甲师迎战。19日,英军占领了西迪雷泽格机场。11月20日晚,隆美尔意识到形势严峻,取消了进攻图卜鲁克的计划,转而命令克鲁威尔的非洲军团于21日向西迪雷泽格进发,意图“歼灭向图卜鲁克进发之敌”。22日,在88毫米高射炮的支持下,第21装甲师击溃了英军第4和22坦克旅,收复了西迪雷泽格机场。在另一侧,第15装甲师当晚突入英军第7装甲旅阵地,将其击败。

23日,双方进行了最为激烈的坦克战。非洲军军长安东尼·克鲁威尔将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伴随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向前推进,两个步兵团则搭乘卡车紧随其后。德军坦克、大炮和步兵一同向英军冲锋,英军的炮弹和子弹从德军头顶飞过,坦克受损后仍奋力前行,步兵指挥官们则笔直地站在卡车上激励士气,一旦指挥官被击中,就会由下级军官接替,直至一名上尉独自承担全团指挥。英军被这种无畏的精神所震慑,士气开始低落。克鲁威尔采用蛮牛般的战术,最终歼灭了英军第7装甲师残部和第1南非师大部分兵力。尽管如此,他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损失了70余辆坦克。尽管英军第30军的损失更大,但他们有足够的后备力量用于恢复战斗力,而德国人却没有。

24日,埃尔温·隆美尔决定对英国第八集团军后方发动猛烈袭击,迫使英军全线溃退。隆美尔亲自率领非洲军团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推进,意图切断英军的退路。这一举动引发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约翰·坎宁汉准将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前来监督的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C.J.E.将军观察到:“敌人在夺取局部战术优势时曾短暂获胜,但我们仍在掌握战略主动权,我们在进攻,他们在溃败,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这种全面的优势。”他撤换坎宁汉,任命理查德·里奇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英军继续向西推进。26日,英军新西兰师重新占领了西迪雷泽格机场,图卜鲁克守军也突破了封锁线。代替埃尔温·隆美尔在后方指挥部指挥的威廉·威斯特发尔上校在无法联络隆美尔的情况下,直接向第21装甲师发电,命令该师转向图卜鲁克,攻击新西兰师后方。奥金莱克,C.J.E.的决策拯救了第8集团军,英军的“十字军远征”宣告结束。

27日,隆美尔回援后方。1941年11月30日,他重新夺回了西迪雷泽格,图卜鲁克再度成为一座孤立的城市,但他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12月初,他向阿道夫·希特勒报告称:已摧毁英军814辆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击落127架飞机,俘虏9,000人。德军伤亡情况包括473人死亡,1,680人受伤,962人失踪,其中包括一位师长和16名其他军官,此外还损失了142辆坦克和大量其他装备。

埃尔温·隆美尔深知英军不会轻易罢手,而他的后勤状况日益恶化。1941年12月4日至5日晚,他忍痛放弃了对图卜鲁克长达242天的围困,有组织地撤退了部队。1942年1月10日,隆美尔撤回到了他进入北非后的出发地卜雷加港,战线暂时稳定下来。

1941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并从东线战场抽调了战争物资。1942年1月5日,他向隆美尔提供了50多辆坦克和2,000吨燃油,使得非洲装甲兵团的坦克数量迅速增至150多辆。得到这些增援后,埃尔温·隆美尔秘密策划反攻,他对自己的计划保密,意大利人和英国人都以为他会继续撤退。

1942年1月21日清晨6点,希特勒致电隆美尔,宣布他的非洲装甲兵团升级为非洲装甲集团军,并授予他橡树叶勋章。隆美尔精神振奋,兴致勃勃地前往前线。上午8点半,隆美尔发起进攻。英军遭到突然袭击,仓促应战,英军第1装甲师首次交战中就损失了半数以上的坦克。25日,隆美尔攻占了姆苏斯。接下来,他佯攻迈基利,将英军兵力引诱过去,而他本人则猛攻班加西。29日,他攻占了班加西,缴获了大量急需的卡车。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里奇被迫放弃迈基利,退往贾扎拉防线。

之后的三个月,战线基本稳定在贾扎拉防线上。双方都在增强力量,积极准备进攻对方。经过补充后,埃尔温·隆美尔拥有了560辆坦克,其中230辆是意大利过时的薄皮坦克。得到加强的英军拥有849辆坦克,其中近400辆是新近装备的美国格兰特式坦克。此外,还有420辆可供增援的坦克。

1942年5月26日晚,隆美尔发布了行动命令。当英军的注意力被意军吸引时,他率领主力突击部队趁夜色掩护快速迂回贾扎拉防线。尽管第一天隆美尔实现了战术突然性,但他未能如愿以偿地冲到海边,切断贾扎拉防线上的各个师的退路。这一天结束时,他距离海边还有大约40公里,但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第二天,埃尔温·隆美尔继续向北推进,进展不大,损失不小。晚上,他速战速决的尝试已经失败,他只剩下150辆坦克可用,而英军手中还有420辆。但英军未能抓住机会将德军一举击溃。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没有集结起他的装甲部队,协同打击共同目标,也没有全力打击德军的补给线。

危机时刻,隆美尔使用88毫米高射炮反坦克炮阻止了东部英军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部的西迪穆夫塔撤退,试图在英军雷区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正面进攻的德意部队的联系,以便恢复一条主要的供给线路。激战至1942年6月1日,埃尔温·隆美尔终于在贾扎拉防线上的西迪穆夫塔英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宽10公里的缺口,打通了与后方的联系。英国人妄图堵住这个缺口,但里奇用兵过于吝啬,只出动了一半兵力。1942年6月5日,英军发起进攻,但进攻重点不是德意军重兵集结地,而是误入了他们的反坦克炮阵前,70辆坦克中有50辆被毁。考虑到英军的攻势已经失去了势头,隆美尔于当天下午发动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将印度第10旅、英第22坦克旅的支援群及其后面的4个炮兵团包围起来。1942年6月6日,埃尔温·隆美尔对这些敌军的围剿开始了,印第10旅,英军4个炮兵团被全歼,只有英第22坦克旅得以逃脱。

接着,隆美尔于1942年6月10日攻占了贾扎拉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第二天从那里向北进攻。1942年6月12日,德军两个装甲师将英军第2和第4坦克旅包围。英军第4坦克旅一开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英军第2坦克旅和赶来增援的英军第22坦克旅被迫撤退。激战至黄昏,英军损失了120辆坦克。1942年6月13日,隆美尔乘胜追击。到1942年6月14日,只剩70辆坦克的里奇见大势已去,被迫把英军的残余部队拖出贾扎拉防线,向埃及边界撤退。

1942年6月17日,埃尔温·隆美尔的部队逼近图卜鲁克要塞,这是他在1941年的“眼中钉”。这一次,隆美尔的进攻计划是:首先从西南面佯攻,吸引守军兵力。主力则横扫图卜鲁克,好像准备向利埃边界方向追击一样,然后来个回马枪,集中到要塞的东南面,借助夜色完成攻击部署。果然,英军对隆美尔的回马枪毫无防备。1942年6月20日拂晓,在炮兵和空军的火力掩护下,德意部队从东南面向要塞发起了突然进攻。当天下午,非洲军攻占了图卜鲁克港口并攻入城市。1942年6月21日,要塞司令弗朗茨·克洛普率3.3万名守军向埃尔温·隆美尔投降,隆美尔还缴获了足以供3万人使用一个季度的物资和大量燃料。至此,隆美尔征服了整个昔兰尼加。

1942年6月22日,51岁的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参考资料

图卜鲁克战役:隆美尔的成名之战.图卜鲁克战役:隆美尔的成名之战.2024-09-15

资料:昔兰尼加.搜狐网.2024-09-15

二战时,托卜鲁克之战为什么是隆美尔的巅峰战役?.搜狐网.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