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墓,又称陶谦墓,位于安徽省萧县东南方向的陶墟山下。陶谦,东汉时期的人物,曾担任徐州牧,因其三次让徐州的行为而闻名。在徐州市西南远郊,同时修建了十余座陶墓,这些墓均是假墓。
人物经历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出生于丹阳郡丹阳市(今安徽当涂东北)。他是一位汉末时期的群雄,起初作为学生,后来在州郡任职,被推荐为茂才。陶谦的性格刚直,胸怀大志,曾在多个地方担任官职,包括舒、卢两县的县令、幽州刺史以及议郎。185年,他跟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担任扬武校尉。随后,他又参与了张温征讨韩遂、边章的行动。188年,陶谦成为徐州市刺史,成功击败了徐州地区的黄巾军起义。董卓被杀后,各地军阀混战,陶谦选择加入袁术、公孙瓒的阵营,对抗袁绍、曹操。他还派遣使者前往京城朝贡,获得了安东将军、徐州牧的职位,并被封为溧阳侯。晚年的陶谦因为战争失败,导致徐州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过度忧虑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三让徐州
第一次让
刘备率领军队在徐州城下与曹军将领于禁的小部队交战,取得了初步胜利,缓解了徐州面临的危机。陶谦紧急命令将刘备迎接进城,并设宴招待。在宴会上,陶谦主动提出将徐州市交给刘备,他表示自己年迈无能,愿意将徐州让给刘备这位汉室宗亲。刘备对此感到惊讶,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认为自己的功绩不足以承担这样的重任。陶谦则强调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不是虚假的意图。然而,刘备仍然坚持拒绝。麋竺看到两人多次推让,建议先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军事局势,然后再考虑让位问题。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请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撤回包围徐州的军队。此时,吕布攻破兖州,占领濮阳市,威胁到了曹操的后方。曹操借此机会接受了刘备的建议,撤走了围困徐州市的军队。
第二次让
随着曹军的撤离,徐州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陶谦派人为刘备、孔融、田楷等人举行宴会,庆祝解围。酒宴结束后,陶谦再次向刘备让出徐州。刘备坚称自己是因为正义而来帮助徐州,如果无缘无故占据徐州,将会被认为是不义之举。麋竺、孔融以及关羽、张飞等人都劝说刘备接管徐州。尽管刘备一再推辞,但他最终同意留在附近的城镇小沛,以保护徐州。
第三次让
不久,陶谦生病,病情日益加重,他派人以商议军务为由,邀请刘备来到徐州市。陶谦躺在床上告诉刘备,这次召他来并非为了其他事情,而是因为他已经病危,生命垂危。他恳求刘备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的权力,这样他才能瞑目。刘备提出可以让陶谦的儿子们继承,但陶谦认为他们无法胜任。陶谦去世前,再次恳求刘备教导他的儿子们,并警告刘备不要让他们掌控州内的大权。刘备仍不愿接受,陶谦便指着心脏死去。丧礼结束后,徐州的军民强烈支持刘备接管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劝说。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最终同意接手徐州市的大权,担任徐州牧。
评论分析
刘备的“三让徐州”行为,一方面展现了他在仁义方面的形象,赢得了民心;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理解。徐州地处四战之地,面临着来自曹操以及其他军阀的竞争和威胁。这些因素都使得徐州成为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尽管如此,徐州的战略位置对刘备极具吸引力。在外部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部有麋竺及徐州军民的拥护下,刘备最终决定接受徐州的统治权。
参考资料
陶谦简介—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历史人物网.2024-09-11
陶谦.读历史.2024-09-11
三让徐州的陶谦葬于徐州大彭镇 (作者:于克南).邳州文化网.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