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忠节公祠
关忠节公祠位于淮安城(淮安区)县东街,为纪念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将军而建,古朴、肃穆。
简介
爱新觉罗·旻宁对关天培“优恤子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忠节,入祀昭宗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侄),并在虎门建立专祠,“祀关天培暨陈连升父子”(《清史稿》卷372),且“赐葬如礼”(同治《重修山阳县志》)。
一八四六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忠节公之子遵其祖母武烈皇后遗嘱,在县东街建关忠节公祠。
资金来源主要是朝廷所发抚恤金,年俸三十七石半米,一百三十两白银,不足部分是从家庭、亲友和有关部门筹借的。
人物生平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一七八一年生于淮安府淮安区(今淮安楚州区),后从戎行伍,因“年壮技优,晓畅营务”、“有干济之才”,得以逐级提升,一八三四年受命任广东水师提督。
在任六年,整柬军纪,精心设防,将广东省海防建设得固若金汤。
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后,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收缴、销毁英商鸦片。
一八三九年十一月,侵华英军挑起穿鼻洋海战,时约半月,接仗六次,关天培身先士卒,把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
在以后的接仗中,关天培又在船民渔民的配合下,屡创英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
后由于清廷腐败,林则徐受到诬谤,被革职。博尔济吉特·琦善接替林则徐之职后,卖国求荣,将关天培苦心经营的军队和海防设施全部破坏。
一八四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英军乘海水涨潮,发动进攻。
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部死战,亲操火炮,怒呼杀贼,“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后英军冲上炮台,关天培被刺伤而殒绝于地。
关天培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将,虎门一役使得英国侵略者闻风丧胆,他那抵抗外侮,英勇献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楷模,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历史沿革
由于战火和其它原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公祠只剩一间半东厢房,关天培塑像被移置在东厢房内。
建国初期,关天培五世孙关和甫给周恩来同志写了封信,要求妥善保护关天培塑像等有关物件。
1953年周恩来同志将此信批转给了中央文化事业管理局,该局于下半年批拨了壹仟叁佰万元(旧人民币)给淮安区文教科。淮安市遂于1953年底至1954年初对关天培祠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东厢房拆除,在大殿原址重建了三间大殿,只是规模比原殿小了些。
大殿长9.85米,宽5.60米,中间设神台。神台上原有关天培官服坐像亦进行了整修,新建了大门。八十年代初由江苏省文化厅拨款再次对关天培塑像进行了维护,在庭院内栽植松柏花木。
大殿西山悬挂关天培官服画像和便服画像两帧。大殿内四周镜框中间用水彩画形式绘制关天培的生平。1997年江苏省文化厅再次拨款维修了关忠节公祠。
主体建筑
关忠节公祠大门南向,大门对面为照壁,照壁南有一空地,是为祭拜忠节公的官员临时停放轿、马的地方。门厅二面有狮子盘球石笋,门上有狮子头门环。门厅内正中有一木栅栏,两面为患节公的执事牌。祭拜的官民从木栅栏两边进入祠堂。
门厅内南檐上方面对大殿并排有三块匾额,中间为“谥忠节”,左首为“敕封振威将军”,右首为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十月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系满语,指对英雄的美称)。
庭院内西有厢房六间,东有厢房三间,厨房两间,在门厅东侧有一偏门,平时由此出入。祠堂庭院的北边是三间大殿,正中力一高六尺的神台,神台上有楠木制作的碧纱橱。
内安放着关天培坐姿宫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两旁是两个侍从塑像,一侍从手持宝剑,一侍从手托兵书。
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御书匾额一块,上书“为国捐躯”四字。民国时,原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长周佛海亦制一匾悬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书“威震华夷”四字。大殿东西二间分别存放钟、鼓和关天培先人牌位及家谱。大殿面前有青石板平台,是供官员祭拜用的,祭拜的时间与祭孔同一天。
道光祭文
道光皇帝闻听关将军噩耗,感到失去一位将才,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御制祭文,祭奠关天培:
谕祭文赐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制曰:执干戈以卫社稷,端资果毅之材,听鼓①而思将臣,倍眷忠贞之彦,惟②临难不渝③乎大节,斯饰终特沛乎殊④恩。
尔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早选戎行,深娴韬略,始荷戈于淮河,旋擐⑤甲于邗江区。⑥历参游。海表壮旌旗之色,递迁协镇,舟师扬组练之威。
聿⑦播雄名,允⑧赏。
属南粤分符之日,值西夷肆逆之时,队领貔貅⑧,美宣威于远服;气吞鲸鳄,期伸讨于重洋,指海上以开帆,身轻锋镝⑩,向军中而夺稍⑾,势撼波涛。茂著战功,特加勇号,方谓指挥既定,迅扫狼烽,不图肘变旋生,终伤马革,妖魔待⑿。
递⒀惊大树之倾,毅魄先沈⒁,顿失长城之寄,爰⒂举易名之典,并隆赐恤之文。于戏⒃!凝碧血于泉扃⒄,应叹未酬壮志,表丹心于竹帛;庶几可慰忠魂。藨⒅此苾芳⒆,尚其⒇受!
宣宗御碑
庭院中间有碑亭一座,九层十阶,碑亭内刻有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由李忱宁亲笔所书的御制碑文而制作的石碑一块。碑文如下:
朕惟戎行厉节人臣报国之经,册府铭勋朝宁酬庸之典。伟业既光于竹帛,哀荣宜贲乎松。尔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淮海钟英;韬储智;由武以秀,襄营务以宣;运米而著有成劳,考绩而特邀优叙。爰厉参游之任,虎旅超腾;总镇之阶,龙光晋接,荷上方之宠,湛露尤浓;建大将之勋名,雄风聿播。乃分符于粤徼,俾专督夫北洋水师。鲸浪高掀,仗一生之忠信,狼弧远指,靖万里之尘氛。昌锋镝以扬帆,烟开洋面;统舻以进队,星灿旌头。义勇常昭,夺鞘耀兜之色;嘉名特锡,宣纶中壁垒之威。本来履险如夷,气凌绝壑,何意见危授命,声咽归潮。大树苍凉,缅忱之似昔;灵旗惨,想毅魄之如生。表厥生平,谥之忠节。于戏!丹心不泯,素节常完,志在成仁。执干戈以为社稷之卫,功堪懋赏;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用勒贞,永垂令誉。
林则徐挽联
神台两旁,悬挂林则徐听到关天培殉难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挥笔写下的一副挽联:
六载融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
双忠同坎,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联语如泣如诉,然而也锋芒毕露,矛头直指博尔济吉特·琦善等一伙卖国贼。
关氏后裔建关忠节公祠制作此联悬予祠堂中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起祸端,故请当时淮安市的大书法家周木斋重新书写此联时,策略地将“何人”改成“何时”。现悬于关祠的林则徐的挽联即是修改后的了。
关天培墓
关天培葬于“城东三里塘水路口周家庄”(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即今城东乡南窑村,墓为其殉国当年所造,时处战乱,仅以土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护,广植松柏。现墓基四周为水泥块石结构建造,高出四周地面二尺,墓基周长76米,直径24米,墓高1.35米。周围用青砖砌成,墓前立一碑石,上隶书“关忠节公天培之墓”。关天培祠、墓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鼙:pi军中小军鼓。惟:虽。渝:改变、违背。殊:特殊。擐:huan穿。洊:荐。聿:yu书。膺:受;懋:mao勤勉。貔貅:pixiu一种猛兽,比喻勇猛的军士。镝:di箭镞。:shuo长矛。翦:斩断。递:传。沈:同沉,坠落。爰:于是。于戏:呜呼。扃:jiong关锁。属:荐。苾芬:苾bi,浓香。歆:xin谓祭祀时神灵享其气。戎:行伍、军队。厉:劝勉。经:常道,规范。册府铭勋:册府,古代帝王藏书之所;铭,记载,勋,功劳。酬:报谢,庸:任用。典:书。贲:fen大。韬钤:用兵谋略。擢秀:比喻人才秀出。:上举,高。猷:方法。迨:等到;跻:ji升。龙光:犹宠光。接:天子接见。荷:承受。赉:1ai赏赐。湛zhan露:重露。浓:程度深。徼:jiao边塞。俾:bi使。鲸:jing大海。掀:翻腾。仗:凭借。靖:平定。舳舻:泛指船。旌:jing旗。昭:zhao显扬。鞘:刀之套;耀:显;兜鍪:mao头盔,借指士兵。宣:宣布;纶:古代系官印的青丝带。缅:缅怀;荩:jin忠臣;忱chin:真诚情意。惨:悲伤;憺:dan使人畏。厥:jue其。泯:min灭。勒:刻;贞:忠贞;珉:rain美石。
附注
本文承关天培六世孙关士成提供部分资料,作者特表示感谢。